衛生健康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04 14:45:14

導語:衛生健康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健康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衛健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結合上級部署要求,在重點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將衛生健康重點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及“我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以創先爭優為目標,以“優質服務基層行”為抓手,服務能力提升成效顯著,基層醫療機構達到基本標準11家,達到推薦標準8家,創建社區醫院4家,獲得市衛健委通報表揚。我局被授予“富強濱州”建設奮斗攻堅獎、“濱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一、從嚴從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一是做好全員核酸檢測準備。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全縣大規模核酸篩查檢測指揮中心,對各采樣點、檢測實驗室等開展巡回督導檢查。在全縣范圍內共設置采樣點352個,組建采樣、社區防控、信息錄入、送樣、檢測、消殺等10支隊伍,全部24小時在崗待命。通過市級集中招標,新增核酸檢測設備16臺,全縣日最大檢測能力提升到1.28萬管,與濟南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簽訂日檢測20萬管的協議,充分滿足全縣全員核酸檢測需求。進行全員技術培訓5輪,開展院感防控及相關應急狀況模擬演練70場次,組織全員核酸檢測應急演練共17場次。

二是推進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全縣共設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2處發熱門診,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建設改造,建筑面積分別達到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留觀室15間,可滿足40人同時候診。嚴格按要求規范科室設置和功能分區,配齊心肺復蘇、呼吸機及吸氧、核酸快速檢測等設備,配備發熱門診醫務人員41名,上崗前均進行了心理評估和院感及相關防護知識培訓。

三是加快集中隔離點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的原則,縣財政投資1000余萬元,啟動了天龍農莊集中隔離點擴建工程,新建集中隔離房間176套,目前項目主體、基礎配套等全部完工,近期投入使用,全縣集中隔離房間達到628間。

四是從實從嚴從細落實防控措施。嚴格疫情重點地區入棣返棣人員管控,持續落實入境人員接轉閉環管理,落實集中隔離、核酸檢測和居家健康監測等措施,對從市外返回人員,全部免費進行核酸檢測,登記詳細信息,同時全面做好流調。嚴格加強公共場所管理,落實落細戴口罩、測溫、驗碼、一米線等防控措施,統籌推進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疫苗接種應接盡接等各項工作。

二、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一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我縣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推進,今年以來,新建縣中醫院康復綜合樓及棣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佘家鎮中心衛生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等新建項目建成并先后整體搬遷投入使用,縣婦幼保健綜合樓主體已完工,縣中心醫院、縣人民醫院住院二部建設年底前均可建設完成。水灣縣域醫療分中心項目正在辦理開工前各項手續。縣中心醫院病房綜合樓改造及能力提升等10個項目納入2021年重點項目。

二是強化人才技術力量提升。加強高端人才、緊缺人才招引,制定2021年碩博優選、濱州籍回調、雙一流大學、“三支一扶”招聘計劃、崗位,發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簡章,經筆試、面試及資格審查、考察、體檢等程序,確定聘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4人,其中,局機關1人。認真組織事業單位競聘上崗及聘用備案和基層直評直聘聘,2021年共聘用高級職稱53個,中級33個,初級2個。今年4月,提拔副科級干部1名。獲評市級優秀優秀護士、優秀護士長19人,優秀護理團隊1個。80名縣級優秀護士、優秀護士長和6個優秀護理團隊在5.12國際護士節受到表揚。今年以來,縣、中兩院持續做好外聘名院專家來棣坐診、手術、帶教、視頻會診等工作,惠及患者4500余人次。

三是完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抓好新冠肺炎以及流感、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管理,杜絕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在預防接種門診數字化建設全覆蓋,信陽、棣豐、碣石山、佘家、小泊頭、水灣等6個鎮街率先達到智慧化標準的基礎上,柳堡正在加快建設,建成率居全市首位,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傳染病綜合防治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工程有序推進,縣疾控中心建設和實驗室提升、智慧化接種門診建設及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感染性疾病病房改建項目等,已投入資金2496萬元。

四是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水平。全民健康平臺建進一步完善,牽頭醫院上聯“三甲”、下接鎮村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并穩定運行,達到了信息安全三級保護要求,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開放。縣級及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了電子健康卡全面推廣應用,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加強與省“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對接,縣級醫療機構與省平臺對接率、線下改造率和線上對接率均達100%。積極推進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雙碼融合”平臺對接成功,居民持電子醫保卡可在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就醫,實現了社保卡就醫全流程應用及統一的患者身份識別,進一步優化了患者就醫體驗。

三、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一)推進“強強聯合”改革。在新建婦幼保健服務綜合樓建成、功能升級的基礎上,對婦幼健康服務資源進一步整合,經與縣人民醫院初步協商溝通,婦科、產科、兒科醫療及婦幼保健和“兩癌”篩查等項目的初步融合形成一致意見;縣中心醫院與省精神衛生中心合作實質推進,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建設步伐加大;通過牽頭醫院科室與分院聯建、派員到上級進修、下派專家重點扶持等形式促進基層分院能力提升,碣石山口腔專科、柳堡肛腸專科等得到優勢發展。

(二)強化數據分析研判。根據市委“83工程”督考推進機制要求,結合實際就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有關數據實行月調度制度,通過任務完成情況分析掌握第一手改革材料。指導牽頭醫院進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不斷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加強醫療質量數據監測、分析、反饋。與醫保局緊密配合,就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監測系統數據梳理、匯總和上報工作,為改革措施的深化提供可靠支撐。

(三)助推基層能力建設。在“優質服務基層行”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醫共體優勢,由牽頭醫院派出縣級專家隊開展業務指導,縣級專家團隊成員脫產到成員單位工作。同時,將“優質服務基層行”與“千名醫師下基層”“派駐業務院長幫扶基層”相結合,兩家牽頭醫院向分院派駐脫產業務院長共6名。積極爭取市級支持,市人民醫院、市疾控中心、市中心醫院、濱醫附院派出業務院長和專家團隊共18人分別對我縣5家基層分院進行為期1年的技術支持幫扶,幫助規范建設制度、建設特色科室、培養業務骨干,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水平,使我縣醫療機構門急診和住院人次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四)完善分級診療機制。開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對基層上轉患者,牽頭醫院落實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對經治療病情穩定后轉回基層的,由上級醫生繼續指導后續治療。縣級醫院主動上聯“三甲”醫院,先后與北京301、阜外醫院、省立醫院、齊魯醫院等多家名院建立協作關系,并聘請20余名專家名醫定期到我縣坐診、帶教,提升了我縣縣域醫療水平,即解決了群眾到大醫院就診難的問題,又節約了群眾就醫費用。

四、抓好衛生健康重點任務落實

一是強化公衛服務。扎實做好地方病、寄生蟲病、慢性病防治等工作,加強飲用水水質監測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做好每季度水質監測網站公示工作。利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網格化”管理模式,抓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對確診的患者建立健全信息健康檔案,及時登記報告隨訪,落實免費服藥,覆蓋率達100%。基層醫療機構健康驛站建設全部完成,實現了健康驛站設備互聯互通和檢測數據經審核后實時上傳功能。截止目前,家庭醫生簽約共17.95萬元人,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75.62%,計生特殊家庭、貧困人口、低保五保人口簽約率達到全覆蓋。

二是促進家庭發展。2021年1-10月份,全縣共出生2838人,核實人口信息共享出生數據8354條,核實率98.97%,落實干部任用、人員入黨、單位及個人表彰等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審核共3875例。確認2021年農村計生獎扶對象8691人、特別扶助對象519人、一次性撫慰金發放28戶。今年以來,落實特殊家庭一次性撫慰金、特別扶助、獎勵扶助、城鎮獎扶及破產改制企業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職工一次性養老補助資金,總計1387萬元。計生協會積極作為,打造市級“暖心家園”共4處,為229戶計生特殊家庭發放一次性扶助金,對獨生子女重大疾病家庭給予一次性醫療救助,共發放資金26.78萬元。落實惠民保險“家庭安康工程”,為計生特殊家庭辦理住院護理補貼保險438人,補貼保險標準由去年的每年每人100元增加到200元。

三是抓好老齡工作。與人保局、民政局等部門建立人口信息共享機制,強化信息數據比對與核查,截至9月底共為1.1萬余名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328.958萬元,發放準確率達100%。為全縣9050位80周歲老人代繳居民醫療289.6萬元。今年1月份,緊急調配一次性醫用口罩,為全縣農村老年人免費發放280萬只,11月上旬,再次免費發放醫用口罩900萬只,切實保障農村老年群體健康安全。深入實施“銀齡安康全覆蓋工程”,為全縣名60周歲老年人每人補貼20元購買銀齡安康工程意外傷害險。深入推進老年友善機構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就診便利,將安寧療護服務納入家庭醫生簽約及醫療機構診療范疇,依托信陽鎮養老院建設安寧療護中心一處。切實抓好失能、失智老年人摸底,共統計建檔4945份,共4535人(其中居家4289人,機構養老246人),以居家上門服務、社區和機構服務等形式提供健康指導和診療服務率達90%以上。

四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持續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縣中醫院新康復樓啟用,申報全市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15處,遴選市中醫藥師承項目指導老師1名,4名繼承人參加市第三批師承拜師大會。6月份,組織部分優秀醫師代表走進清華園學校,促進了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適宜技術推廣。連續舉辦《省中醫藥條例》宣傳暨中醫義診活動,選派業務骨干參加全市《省中醫藥條例》和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競賽,榮獲團體一等獎。9月28日,省衛生健康委就我縣中醫醫共體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對有關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五、存在問題和面臨形勢

我縣衛生健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期盼還有差距,還存在一定影響發展提升的困難和問題。

(一)疫情常態化防控機制欠缺。一是發熱門診和基層發熱哨點診室的運行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二是境外和重點地區來員管控和有關排查、冷鏈食品及物流管控等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車站、商超、酒店等人員聚集場所存在測溫、戴口罩等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四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任務較重,各鎮街在宣傳發動和組織群眾方面存在不平衡;五是核酸采樣“應檢盡檢”等常規工作的日常消耗、應急物資儲備的定期更新等,需要建立較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

(二)政府投入方面尚有不足。各級政府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醫改落實,尤其是對公立醫院發展的財政投入存在不足,由于基礎建設、大型設備購置、技術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的支出較大,加之日常運轉所需,導致醫院發展運行過程中難以避免趨利行為,一定程度的影響了公益性的發揮,對全縣優質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形成不利影響。

(三)相關部門協同力度不足。在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及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中,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家庭病床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績效薪酬管理等關鍵環節上,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足,相應改革舉措力度小、推進慢、成效不明顯。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推進醫養結合、發展中醫藥等工作需要相關部門協作配合。

(四)衛生健康服務能力不足。我縣醫療衛生優質資源相對不足,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建設滯后、人員力量均較薄弱。由于基層工資待遇不高,工作條件較差,高端醫學人才引進難度大,進人、留人機制不完善,鄉醫隊伍建設滯后,年齡偏大,缺乏后續力量。心理健康、老齡人群照護、安寧療護推廣等工作缺乏相應專業隊伍,存在人才結構不合理和總量不足并存的問題。計生技術人員的編制崗位整合還不位。

(五)分級診療機制不健全。在市級和市級以上,三級以上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張,對基層優質技術力量形成虹吸作用,加劇了基層技術人才緊缺,同時,由于自身發展的需要,二、三級醫院向下轉診的機制不健全,約束力不足、動力不足,對本應在基層就診的常見病、慢性病等一律收治,嚴重制約了縣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導致分級診療制度推進成效不理想。

(六)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產業發展尚在起步階段,距離集群化、鏈條式發展差距較大。衛生健康系統抓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尚未建立,與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相關部門溝通、協作機制不健全,服務能力還不足,指導企業缺乏有效抓手。缺乏發展經濟、抓招商引資、促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方法和工作經驗,工作成效不理想。

(七)衛生監督工作存在欠缺。衛生綜合監督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隊伍力量相對薄弱,監督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理論和實踐缺乏系統性培訓,管理體制亟需進一步理順。

六、今后五年發展計劃

(一)具體目標。

一是疫情常態化防控機制建設完善。為確保萬無一失,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建設與運行全部達標,應急物資儲備按省、市要求高標準落實,核酸難測能力達到全市前列。

二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立項建設高標準公共衛生保障中心,力爭在全市率先完成預防接種門診數字化全覆蓋基礎上,利用1至2年時間,再率先完成智慧化升級全覆蓋。

三是持續推進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醫改工作保持在全市和全省前列。

四是將“醫防融合”機制提上日程,做好醫共體發展與家庭醫生簽約等工作的結合,爭取創出可操作、可復制的先行經驗。

五是力爭在2022年之前達到“省級醫養結合示范鄉鎮”全覆蓋,省級安寧療護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六是中醫藥健康產業方面,突出我縣地域優勢推動佘家鎮道地中藥材種植提質擴面,推動古桑公司桑黃的藥用研發和生產,逐步建成中醫藥特色品牌。

(二)重點任務。

一是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加強與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及各鎮街的對接協作,健全全方位應急預案,協調指導各鎮街分別組織綜合性疫情應急演練1次。加強科普宣傳,加大多病同防、人物同防力度。規范縣、中兩院發熱門診與12個基層醫療機構發熱哨點診室運行管理,嚴格預檢分診、轉診轉運等流程,著力強化院感防控,組織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疫情應急培訓與實戰演練每月不少于1次,年內組織應急技能比武1次。抓好14類重點人群應檢盡檢與核酸檢測“擴面加密”,做好本轄區全員檢測預案,預設檢測點及預測3日內完成檢測所需人員、設備、試劑等。

二是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加強縣疾控中心和縣、中兩院3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運行管理,在預防接種門診數字化建設全覆蓋、信陽鎮在全率達到智慧化接種門診標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接種門診智慧化升級,12個鎮街在2022年年內全部完成。規劃新建重點項目5個:一是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項目,建于縣域北部,旨在縮小群眾獲取優質醫療服務半徑,總投資2.2億,二是縣公共衛生保障中心項目,旨在優化我縣疾控中心、應急指揮、物資儲備等工作,提升保障能力,總投資3億元,三是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項目,總投資0.32億元,均由縣衛健局承建;四是縣中心醫院精神衛生專科項目,由縣中心醫院與省精神衛生中心協作建設;五是縣域醫療服務分中心項目,建于水灣鎮,由水灣中心衛生院承建。

三是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在國家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試點方案框架內,著力實施縣域“強強聯合”方案,一是進一步整合婦幼健康服務資源,實施婦科、產科、兒科醫療及婦幼保健和“兩癌”篩查等項目的深度融合,整合分散資源,集中優勢發展提升我縣婦幼健康服務能力;二是進一步提升專科醫院建設能力,加快推動縣中心醫院與省精神衛生中心聯建我縣精神衛生專科醫院,使之成為繼中醫之后的我縣第二個優勢專科醫院,帶動輻射魯北地區精神衛生工作提質增量;三是進一步發展基層醫院特色優勢,采取牽頭醫院科室與分院聯建、派員進修、下派專家重點扶持等形式,支持基層發展建設特色科室、專科門診,推動各分院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診療水平。

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著力推進衛生健康信息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升數據應用共建共享和服務能力。加快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平臺服務功能,推進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普及,推動醫療機構間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等醫療健康信息調閱共享。推動電子健康卡全面替代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卡,二級公立醫院全部納入省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便民服務平臺。推動智慧醫院建設,醫共體牽頭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學服務。

五是加強“健康”建設。一是創新家庭發展,抓好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強化人口動態監測,落實利益導向政策,推進計生協會綜合改革,開展好生育關懷系列活動,爭取再建設省級“暖心家園”1處,市級2處;二是創新老齡服務,推進醫養資源有效整合,在省級醫養結合示范縣的基礎上,2022年之前爭取建成“安寧療護中心”2個,推動省級安寧療護試點取得新的進展;三是創新中醫藥傳承,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工程,推廣佘家鎮道地藥材種植,推進藥用菌類桑黃的研發合作,促進中醫藥與醫養健康產業、旅游業協同發展;四是創新打造“大健康”環境,與文旅、教體、科技等部門加強協作,推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五年內爭取創建國家衛生鄉鎮達到全覆蓋、省級衛生村莊達到200個。

六是著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業務工作兩手抓,切實抓好意識形態和統戰工作,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強化廉政教育,持之以恒反對“四風”。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持續改進衛生健康系統工作作風,指導醫療衛生機構增進醫患溝通,改善就醫體驗,不斷增強我縣衛生健康隊伍為民情懷,切實提高戰斗力、凝聚力,提高群眾滿意度、獲得感。

(三)保障措施。具體措施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我局針對確定的各項工作重點成立由分管負責人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根據上年度整體工作情況及人員優勢特長等分析,將全體干部職工重新定崗定責,確保人盡其用;二是實施量化考核。分項制定監督考核辦法,細化工作方案,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強化責任落實,務求工作實效。衛健局將持續推動各項工作爭一流、上水平,堅決保證完成各項任務,努力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衛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