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環保工作情況總結
時間:2022-08-14 08:32:24
導語:全市環保工作情況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狠抓生態環境改善,全力服務跨越發展,推動全市環保工作取得新進展。截至12月31日,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21天,優良率87.7%;飲用水源和地表水水質逐年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聲環境質量優于國家標準。現將有關重點工作推進情況總結如下。
一、今年以來工作情況
1、加快推進生態創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年初組織召開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大會,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工作。一是細化相關考核實施方案。成立全市生態創建組織機構,編制生態創建實施意見和方案,制定考核辦法和工作職責,嚴格工作考核;二是推進生態市規劃修編工作。積極開展生態市規劃修編,目前初稿已完成省級評估。市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通過論證,生態縣區、生態鄉鎮建設規劃均在按計劃進行;三是強化督查推進。制定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督查方案,對各縣區生態創建和重點工程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調研,全力推動縣區生態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全市89個涉農鄉鎮中有22個鄉鎮、街道建成污水處理廠,10個鄉鎮街道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64個鄉鎮建成垃圾中轉站。四縣均已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市開發區已通過省級生態工業園驗收,贛榆縣青口鎮獲得國家命名,另有9個鄉鎮和4個村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現場考核待命名,建成省級生態鄉鎮24個,省級生態村33個,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切實加強秸稈禁燒工作。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工作,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力度空前。一是健全組織網絡。成立市級工作機構,各縣區也積極組建相應機構和隊伍,筑起層層“防火墻”。二是制定政策措施。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印發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實施意見、工作方案和考核獎懲辦法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出臺落實秸稈初加工執行農用電價文件。三是廣泛開展宣傳。召開全市動員會,開設專題網站,編印工作手冊,開展人員培訓,推動農戶簽定禁燒承諾書。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標語、橫幅、宣傳車等進行廣泛宣傳。四是加大監督力度。市里成立7個巡查組,縣區、鄉鎮成立109個督查、巡查執法隊伍,實行24小時全方位網格化監控。今年秋季,我市秸稈焚燒衛星遙感監測零火點,在蘇中、蘇北幾市保持唯一。
3、持續加大污染減排力度。年初我市制訂詳細地減排計劃,與各縣區、有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加大督查力度和頻次,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及時通報減排項目進展情況,加大對縣區的業務指導,確保完成年度減排目標。到目前為止,列入年度計劃的36個工業生活類減排項目完成32項,其中16個氣污染物減排項目全部完成。水污染物減排項目有16個按時形成減排能力;未能按計劃形成減排能力的有4個項目,我市安排9個應急減排項目將視情況彌補未完成的減排量。省政府要求的107個農業減排項目基本完成,淘汰黃標車1302輛,還需淘汰1069輛。
4、積極做好環保審批服務。今年我局共承擔26個重大項目審批服務任務,目前4個責任主體項目中寶通鎳業項目已順利通過省廳審批;環球銅業一期年產20萬噸再生銅項目環評已審批,二期項目環評報告已編制完成,待項目立項后上報審批;LNG項目、精品鋼基地項目審批權限在環保部,目前處于開展前期工作階段,環評尚未開展。22個配合服務類項目中15個項目環評已批復,鹽河組團開發、贛榆港區、徐圩港區、花果山大道(開發區段)城市主軸功能帶建設等4個項目的半數以上分項目環評獲得批復,其它3個項目因處于開展前期工作階段未編制環評報告,尚未完成環評手續。在做好重大事項服務的同時,我局也認真做好日常環評審批服務,2012年我局項目環評執行率100%、環評單位備案登記率100%、“三同時”項目驗收合格率明顯提升。截止目前,共審批建設項目115個,總投資額度約500億,并否決15個重污染項目。
5、全力保障飲用水源安全。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密水質監測。薔薇河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24小時監控水質狀況,汛期對海州水廠、茅口水廠等4個主要斷面進行日測日報,每周對市區4個主要斷面和薔薇河上游5個重要斷面水質狀況進行監測。二是加強工業污染源督查。今年先后關閉了7家污染嚴重的石英砂酸洗企業,取締了近10家作坊式石英砂酸洗企業,同時定期對26家重點涉氟企業開展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2家違法超標排污企業進行行政處罰,7家違法企業進行限期整改。三是加大資金投入。今年爭取2000萬元農村環境整治污染防治資金用于東海縣白塔埠鎮、平明鎮等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收集處理建設,同時利用污染防治資金15萬元全額補貼東海縣尾水通道市區段運行電費。
6、持續深入突出問題整改。今年初我市組織召開全市環保重點工作現場會,要求各縣區繼續做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今年以來通過開發園區環境專項整治、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專項督查、環境監察專項督查等行動,加快推進去年遺留的17個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目前已完成10個,還有7個正在加快推進(主要是衛生防護距離、管網建設不到位等問題)。同時,進一步梳理、排查出各縣區32個突出環境問題,以市政府目標任務書形式下達。根據環保部督查化工區反饋問題,我市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并將以市政府整改目標任務書形式下達給各相關縣區,明確目標、責任和完成時限,并加大監管督查力度,確保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務。
7、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召開全市淮河流域暨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成立領導小組,與各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狀,有序推進流域治理工作;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檢查,我市列入全省年度實施方案中的6項污染防治項目已全部完成;編制“十二五”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出臺《市“藍天工程”五年行動方案》,將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擴大到整個市區建成區,加快開展PM2.5監測,順利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藍天工程目標任務并于12月率先在全國規范性;積極開展噪聲功能區達標建設,印發《市加強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加快建設噪聲污染自動監控系統,提高噪聲污染監管能力;在全市開展危險廢物管理規范化行動,全市共審批危險廢物交換轉移申請178件,處置利用危險廢物8133.86噸。重點推進鈴木組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和賽科廢料處置有限公司危險廢物焚燒處置項目建設;加強輻射環境安全監管,認真做好田灣核電站外圍輻射環境監測,積極參加“淮海—9號”核應急救援行動實兵演練。積極向國家、省環保部門爭取各項污染防治資金,爭取省級環保引導資金1440萬元,補助新海城區污水管網四期工程等項目,爭取中央淮河資金補助3510萬元用于徐圩污水處理廠建設,預計全年爭取上級資金1億元,同時做好市級防治資金的分配,全市安排資金607萬元,共補助21個項目。
二、當前存在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污染減排壓力較大。上半年我市完成情況在全省位列中等,其中二氧化硫完成任務,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兩項指標未完成任務,氮氧化物不降反升。受我市排污總量基數較小,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基礎設施滯后等因素影響,完成今年的減排任務難度較大。二是秸稈禁燒工作存有隱患。今年我市秸稈禁燒力度空前,特別是秋季禁燒效果顯著,但綜合利用有待加強。若不能很好解決秸稈的綜合利用問題,不僅會造成使明年的禁燒工作面臨反彈,同時將給地表水污染帶來更大隱患,并再次出現大面積污染環境現象。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重點是相關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繼續加強。
三、2013年工作重點
2013年我市環保工作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為總要求,繼續遵循“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指導思想,持續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深入推進污染減排,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嚴肅查處違法行為,著力破解影響科學發展的環境瓶頸,全力助推沿海崛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好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綠色之美,努力建設天藍、水清、山綠的美麗港城。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強化環保綜合決策,逐步打造美麗港城。一是推進機制創新。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節約優先、環保優先,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不斷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二是優化發展方式。嚴格環境準入條件,提高行業環境準入門檻,加強規劃環評,建立項目環評與規劃環評審批聯動機制。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動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扎實推動綠色增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環保倒逼作用,強制淘汰落后產能,形成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港城,打造美好家園,實現永續發展,需要從全社會層面爭取廣泛參與。我們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讓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成為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自覺行動。
2、強化重點環節推進,推動環保工作再上臺階。一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生態縣、區創建,加快推進創模工作,爭取盡快通過考核。力爭完成10家國家級、22家省級生態鄉鎮創建目標,建成贛榆省級生態縣,實現生態創建重點突破。完成22家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任務,實現涉農鄉鎮垃圾中轉站全覆蓋。二是全面完成污染減排任務。根據減排要求,科學擬定明年減排方案,督促各地重點抓好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企業治理設施完善、相關企業關閉等減排工程,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減排項目督查和日常調度,定期通報減排項目完成情況,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三是主動服務重大項目發展。充分發揮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切實做好全市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環保服務,進一步簡化環節,縮短時限,主動溝通,推動全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3、強化日常環境監管,不斷破解環保工作困局。一是全面加強秸稈禁燒與利用。在全面禁燒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把秸稈還田和收儲作為重點,進一步落實農機補貼和秸稈收集貯存等措施,將禁燒的壓力消化在源頭。切實加強對各縣區、各相關部門綜合利用工作的督查考核,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全力保障飲用水源安全。繼續落實最嚴格的飲用水源保護措施,發揮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預警監視監測作用,對汛期和敏感時期等重點時段加大監測力度,加強對東海縣重點涉氟企業和石英砂酸洗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的督查,推動集中區的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是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為民辦實事原則,時刻關注輿情,認真受理每一個問題,認真查處每一個案件。建立問題排查、預警、化解機制,在提高問題處理率、情況反饋率、群眾滿意率上下功夫。四是切實履行環境監管職責。全面落實各項措施,繼續開展工業園區環境整治,逐步解決相關環境問題。不斷加強放射源及輻射監管,完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逐步深入危險固體廢物監管,推動規范化整治。全面加大重金屬環境監管,確保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繼續強化環境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及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污染事故。
- 上一篇:環境信息工作要點
- 下一篇:軟環境建設三治三提升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