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經濟發展分析材料

時間:2022-02-24 06:15:00

導語:區經濟發展分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經濟發展分析材料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以“機關作風建設年”為契機,深入開展“盤活存量攻堅年、基礎設施建設年、體制創新開拓年、項目推進成效年”活動,積極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上半年我區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產業較快發展,需求增長加快,金融平穩運行,收入持續快增,物價略有上揚。1-6月,初步測算實現生產總值176.52億元,可比價增長16.7%,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自營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個指標完成年度計劃過半;工業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個指標接近過半;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個指標沒有過半。詳見下表:*

注:半年度不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只統計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故表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實績數用限額以上代替,完成率通過折算得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于季度不統計,由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代替。

一、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主要亮點

1、工業結構調整量質并舉。結構調整初有成效,輕、重工業產值之比由去年同期的42.5:57.5調整為40.4:59.6,重工業開始占主導地位;驅動工業經濟增長的動力由傳統行業轉變為先進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43.3%、37.1%和36.0%。大企業產能不斷擴張,百強企業產值211.2億元,增幅達到36.9%,高于規模以上企業7.4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銷售收入突破億元的企業從去年同期34家增加到46家。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截至6月底共申請專利218件,增長37.1%,實現新產品產值34.96億元,增長32.2%,其中有12個行業新產品產值增幅在30%以上。企業效益趨好,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20.5億元,增長33.4%,其中實現利潤11.26億元,增長46.3%,高于上年同期38.6個百分點;重工業實現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87.3%。

2、固定資產投資企穩回升。由于全區上下狠抓項目推進和存量盤活,有效地扭轉一季度投資低迷狀態,實現了較大回升。1—6月,全區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1.36億元,增長24.8%,同比提高近2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升了2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工業投資34.96億元,增長22.6%,止跌反彈,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28.34億元,增長15.2%,同比提高20.3個百分點;商貿投資10.36億元,增長1.7倍多。

3、外資外貿增長結構調整。截至6月底,全區合同外資2.4億美元,增長25%;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5個,增資項目16個;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69.1%。選商選資初現成效,大項目合同外資占比日益提高。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7個,合同外資1.5億美元,占總數的72.8%。1-6月自營出口預計為10.5億美元,增長44%。高新產品、機電產品出口增幅高于紡織服裝類產品,高新、機電、紡織、服裝出口增幅分別為65.8%、37.9%、28.2%和36.1%,高新產品和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39%,比去年有所提高,出口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4、節能節地降耗成效顯現。節能降耗成效顯著,上半年全區工業規模企業綜合能源消費增幅為9.1%,低于工業產值增幅20.4個百分點;萬元產值綜合能源消費量為0.176噸標準煤,下降15.8%。盤活存量初顯成效,據初步調查,167個涉及5119畝已供未動工業項目,已有69個項目動工建設,動工面積1415畝,動工率達41.3%;對部分涉及閑置土地的如大東南、美臨家紡等項目依法啟動土地收回工作。標準廠房繼續推進建設,全區新建、改建、擴建標準廠房40余萬平方米。

5、財稅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1-6月,我區實現財政總收入39.9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19億元,分別增長40.2%和41.1%,完成年度預算的69.3%和73.2%;地方財政收入中的四大稅種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國內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17.7%、81.2%、17.4%、19.8%,稅收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和房地產業兩大行業完成各項收入27.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3億元,分別占財政總收入的68.8%和地方財政收入的60.0%。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908元,增長15.3%,完成年度計劃的57.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6518元,增長15.6%,完成年度計劃的61.6%。

6、省內排名進位前移。根據目前掌握的最新數據來看,我區主要經濟指標的絕對量在省內十四強中排名穩中有升,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排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位列第5名;限額以上投資、工業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名同比上升2位,分別位列第3、8、6、9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和財政總收入排名同比上升1位,分別位列第7、3名。部分指標增幅較大,發展勢頭良好,增幅排名上升較快,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限額以上投資增幅同比分別上升7、10、6位,增幅分別位居十四強第2、4、4名(詳見附表)。

(二)主要問題

1、投入質量依然不高。項目質量比以往雖然有所提高,大、重、高的項目有所增多,但總體上投入質量依然偏低。帶動力特別強的行業龍頭企業項目幾乎沒有,對結構調整具有推動力的項目偏少。“六大聯動”工程中27個重點工業項目傳統紡織行業項目11個,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只有5個,投入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行業,“缺重少新”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設備投入占比偏低,裝備及技改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強。上半年我區工業投入中用于設備投入只占總投入的34.3%,引進國外先進設備項目更少,今年工業企業有設備進口的技改項目僅14項,用匯僅1667萬美元。

2、項目推進仍待加快。全區重點項目推進總體逐月加快,但離“項目推進成效年”要求和年度計劃目標任務還有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發展后勁。至6月底,全區“六大聯動”工程重點項目開工率雖達65%,但完成投資只有24.68億元,僅占年度計劃的36.2%。其中的27個工業重點項目僅完成投資5.9億元,僅占年度計劃的31.6%,大大落后于商貿旅游類三產項目(完成投資11.0億元,占年度計劃57.5%)。寶晶光電、四通化纖等9個項目由于征地拆遷、土地指標等原因尚未開工建設,已開工項目中的美臨家紡、華龍紡織2個項目上半年基本不動,力夫機電和立昌工具2個開發區外資項目已在冊數年,至今仍未開工。

3、部分物價漲幅較大。雖然上半年我區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控制在3%的預期目標內,且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但價格走勢逐月上升。6月份當月上漲3.2%,比5月份高出1.2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呈“六漲二跌”的運行態勢,其中食品類上漲4.1%,食品中的食用植物油上漲35.1%,蛋上漲33.5%,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2.7%,豬肉價格略有回落后又反彈到歷史最高價,漲幅達70%以上。6月份原材料價格上漲5.0%,漲幅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1.1個百分點;其中有色金屬材料上漲55.3%,建材材料及非金屬礦上漲15.4%;消費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以食品消費支出為主的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盈利影響甚大。

二、發展趨勢和判斷

權威機構分析,下階段支撐國際經濟平穩發展、國內經濟較快發展的有利因素、發展動力依然明顯。國際經濟總體形勢仍然趨好,國際貿易仍將繼續擴大。國內經濟在高位運行中將繼續較快增長,物價水平有望總體保持平穩,預計2007年全年國內GDP增長10.9%,CPI上漲3.3%,分別高于去年0.2和1.8各百分點。但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平穩增長的因素依然存在,有些將更趨不利,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創下近10個月新高,突破75美元/桶;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7月11日又突破7.58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累計升值已超過7.1%;國際貿易摩擦、貿易壁壘層出不窮。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11.5%,物價同比上漲3.2%(6月份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0.4%),投資增長25.9%,國內經濟過快向過熱轉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投資增長過快、資產價格上漲過快、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下階段國家將采取更為適度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我區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資源要素更趨從緊。針對全國上半年投資過熱、資本流動性過大等情況,國家將采取更嚴格的調控政策,土地和貨幣兩道閘門將會更緊。土地政策方面,耕保總量更為嚴厲,占補平衡嚴格實施,隨著工業用地“招拍掛”和最低標準價制度的推行,我區土地指標緊缺、農保率偏高的不利影響將進一步加劇,對項目的落地開工制約作用日顯趨大,用地指標緊缺狀況仍將長期存在。貨幣資金方面,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和法定準備金率將進一步提高,加上特別國債的發行,資金面將趨于相對緊張,資金成本隨之上升,這會加大對我區的部分項目和企業籌措資金難度和增效壓力。

2、外貿出口調整加劇。受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及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影響,我區的出口企業將會有較大沖擊,初步預測,我區涉及降低退稅率的出口企業平均降幅為3.68%,減少退稅總額為1.7億元左右。尤其對我區占據出口總額半壁江山的紡織服裝行業造成較大沖擊,此次退稅將降低利潤率1.7個百分點左右,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升、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原本利潤率只有3—5%的企業“雪上加霜”,對產品檔次低,無自主品牌和無議價能力,基本上靠退稅維持生計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影響更大,將加劇調整外貿出口企業和產品結構檔次。

3、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節能減排指標是考核政府的約束性指標,從上半年情況看,我區節能效果總體是好的,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全區“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需降低20%,年均需下降3.7%,COD和SO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5%和20%,年均分別需下降2.8%和3.7%。工業節能有一定空間,但人民生活、客運交通等領域耗能將會剛性上升,一定程度抵消工業節能成果;而COD和SO2二大排放指標要求是絕對量下降,難度更大。今年太湖藍藻爆發事件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和省都作出了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我區恰處太湖流域,治污減排任務十分繁重。保持整個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既要增加適度重化工項目的引進,又要兼顧環境容量,我區節能減排將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

縱觀國內國際發展環境及我區發展實際,下半年全區國民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態勢。經過努力,各主要經濟指標能夠完成年度目標,其中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這幾大指標預計能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三、主要對策建議

下階段,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區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三位一體”方針,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建設“生活品質新余杭”。根據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繼續優化投資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根據工業強區戰略要求,要突出投資重點,發揮引領導向作用,切實做好日通銅冶煉、中強不銹鋼、崇賢杭鍋、上海電工、東風汽車等現有意向的招商項目評估立項,幫助企業主做好前期工作。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切實做好推進崇賢港作業區建設,啟動鋼鐵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加快仁和港作業區石化區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做好臨平港作業區項目引資到位跟蹤工作;大力推進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開工區塊項目,早日啟動糧油區塊的開工,力爭年底交易中心開園營業;同時有效推進浙江物產、大松樹集裝箱港區、宏豐家居等物流產業項目。要提升發展優勢傳統工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抓緊編制倉前高新區的規劃,優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導產業,特別要抓好文一西路啟動區塊、杭師院有機硅實驗室等開工建設推進,推動我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啟動仁和裝備制造業區塊的規劃編制,根據產業發展現有基礎、特點和重點,抓緊制定行動計劃。要認真做好余杭經濟開發區的擴容、升級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做好中部裝備制造業核心區塊和倉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劃及啟動區塊建設,積極爭取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議今后新增用地指標應主要向優勢傳統工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及三大核心區塊的重點項目傾斜。

2、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力爭項目早出效益

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是項目建設的黃金期,快速期,建議區委區政府開展“項目推進成效年百日攻堅大會戰”活動,加強重大項目的聯系指導和推進協調,強化重大項目推進服務責任制。已開工的省市重點項目要增加投資加快進度,對30個實施項目而未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分類指導,對癥下藥促動工,增加項目投資。要做深、做實選址、環評、可研等項目前期工作,對列入今年計劃的34個各類前期項目進行分類推動,實行前期工作計劃管理,深化前期工作,為爭取要素配置特別是土地指標的爭取做好準備。建議建立重大項目前期經費預申報制,預支前期經費將更加有利于盡早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對于政府項目,可納入到可行論證費用,屬于企業項目作為招商引資預支費用獎勵。建立重大項目前期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對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行計劃管理、目標考核。加強開發區、功能區的主導產業規劃,試行開展工業項目預審評估,對引進建設項目采取竣工驗收制,根據項目進度和投資強度兌現協議合同的獎勵補助或制約政策。對于土地要素,除積極爭取省市的土地指標外,加大對存量土地的盤活力度,加快已批未供、已供未動項目的建設進度,要進一步加大閑置土地處罰力度,深入實施“騰籠換鳥”,強化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繼續加大政府投資項目的融資力度,兌現落實銀項合作項目的資金匹配,多渠道解決重點項目征地拆遷資金和產業項目急需資金的緊缺。

3、加快出口產品升級,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牢牢把握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機遇,緊緊抓住國家產業結構、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的明確信號,正確引導企業主動適應政策變化,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和企業發展戰略、戰術。把我區外貿發展從以量取勝轉到以質取勝、以品牌取勝上來,積極培育我區出口產品的自主品牌,提高議價能力,提高轉移或減小政策變化、匯率上升等導致成本上升的風險的能力;鼓勵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實施劣勢產業轉出。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出口多元化,有步驟、有選擇地拓展中東、獨聯體、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新市場,使我區出口市場形成合理的、有層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風險,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貿易摩擦,增強應對能力。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屬地政府及區涉經部門要主動上門服務,財稅部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指導和幫助出口企業應對變化,開發新產品,創新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要加緊研究出臺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戰略目標和行動綱領,統籌引導全區全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工作。重點發展循環工業,加快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試點,加快組團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實現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利用;積極發展循環型農業,推廣“豬糞—蚯蚓—甲魚”等循環型模式,抓好運河鎮黑魚養殖綜合利用,結合“清潔余杭”活動,切實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有效控制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努力發展循環型服務業,降低服務行業的物耗、能耗與水耗;支持綜合治理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加工,形成有組織分工、有序回收、堵疏結合,促進資源在生產業的規范發展。要加大循環經濟扶持項目的推進力度,搞好多種多點的產業和園區的循環經濟示范,積極引導發展環保節能降耗治污的重點項目,促進我區循環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對全區的污染物排放情況按行政區塊作一摸底調查,把握現狀;把年度減排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開發區、鎮鄉(街道)、管委會;改革完善考核體系,把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對開發區、鎮鄉(街道)、管委會的年度考核;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嚴控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同時要有計劃對高能耗、重污染的企業升級改造,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減排工作。針對用電高峰的到來,要進一步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安排落實一批錯峰避峰用戶,工業企業讓電來滿足居民生活用電,做好節約有序安全用電宣傳,確保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5、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做大做強優勢企業

企業上市既是企業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資方式,又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制度創新的途徑。要把推進企業上市,當作我區工業強區的重要舉措來對待,及早出臺《余杭區鼓勵和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的實施辦法》,明確企業上市在財政、稅費和資源配置上的優惠政策及獎勵制度,進一步調動企業上市積極性,盡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帶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上市企業。要實行分類指導,對規模較大、主業突出、業績優良的行業龍頭企業,爭取在國內主板上市,如老板實業、西湖汽車零部件集團等企業;對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企業規模偏小的企業,爭取在中小企業板上市,如爭光樹脂、天元生物、金成科技、錢江壓縮機、海虹控股、南方泵業、力大紡織等企業;對實力雄厚、資金充裕、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可選擇合適的國家(地區)在境外上市,如諾貝爾、奧坦斯等企業。對這些企業,積極鼓勵其抓緊進行股份化改造,吸收多元化投資主體,加快上市步伐。加大服務力度,各部門要為企業上市主動營造外部環境,開辟綠色通道,凡涉及企業上市的程序,能簡化的簡化,按“一事一議”,特殊企業特別對待,特殊階段特別支持的原則,支持企業盡快申報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