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小巷總理”
時間:2022-05-23 06:23:00
導語:一心為民的“小巷總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街道正茂社區黨支部書記孫仙梅,在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來,社區哪里需要她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居民們說,她是操持社區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總理”。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身為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孫仙梅,深知責任重大。她深深感到,要搞好社區工作首先要抓好黨建,通過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以黨員的表率行為帶動全體居民。為此,黨支部在社區黨員中開展了“一個黨員一面旗、一舉一動樹形象”、“黨員聯系戶”、“一幫一結對幫扶”和“每月干一件好事、參加一次公益活動、調解一次鄰里糾紛、做一次義務宣傳、找居民談一次心”的“五個一”活動,并結合社區實際,將各項指標責任上墻,制定短期、長期計劃,誰負責、什么時間完成、達到什么目標,一一記錄在案。同時,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健全了組織機構,在社區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社區組織系統,兩委班子在小社區做出了大文章。
小事操心
過去,正茂小區“路不平,燈不明,每逢下雨路泥濘。”居民干什么都不方便,有個小病小災都得跑醫院,雙職工小孩沒人看,中午下班回到家,生爐子、做飯都緊張,治安條件差,居民不滿意。孫仙梅擔任支部書記后,帶領社區黨支部班子成員,以“心系社區,服務居民”為宗旨,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為目標,盡其所能為居民辦實事,先后辦起了壓面組、存車處、托兒所、少兒小飯桌、小商店、便民診療所、家政服務中心等21個便民服務站。近幾年,根據社區服務發展的要求和群眾的愿望,她又推出了“貼心卡”服務,小小卡片每家必備,社區各項服務歷歷在目,聯系電話24小時開通,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購水、購電、購氣、電信、物業、家政、保健醫療等各項服務,一個電話立即有人上門解決困難。居民們說:“仙梅真是我們的貼心人,誰家有困難一說就解決了。”
經過幾年努力,正茂社區服務從過去一無所有發展到有固定資產20余萬元,服務用房28間,年利潤2萬余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
難事掛心
這幾年,正茂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增加。作為社區黨支部的領頭人,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和再就業一直是孫仙梅非常關心的問題。為掌握全面情況,她進張家,出李家,對社區每一位下崗職工的家庭狀況、年齡和特長等基本情況做到了然于胸。然后跑上跑下拓寬門路,掌握信息,并在社區建立了下崗失業人員與用工單位供需信息網、求助簿,利用社區與轄區單位的協作關系,創造就業機會。幾年來,通過與地方單位結對子,開展彈性就業、非全日制工作、鐘點工等靈活就業方式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機會上萬次,安排下崗職工近百人。
正茂社區對面的賀蘭山賓館經常有拍攝影視劇的劇組入住,孫仙梅積極主動與影視劇組聯系,為劇組輸送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當群眾演員,提供后勤服務。幾年來,參加拍攝影片30多部,創收35萬余元。她還通過與小區物業公司協調,安置下崗職工20名;與銀川市經緯中學結對共建,優先安排下崗職工子女入學,安置下崗職工5名。中寧縣是枸杞生產大縣,采摘枸杞人手不足,孫仙梅就組織社區閑散人員去中寧縣摘枸杞,增加收入。
46歲的蘇寧生一家三口都是聾啞人,1996年從興慶機械廠下崗后,生活十分困難。孫仙梅上門了解情況,并在社區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200元讓他的妻子溫麗莉參加電機修理培訓班,并幫助聯系到一家修理店工作。蘇寧生被安排到小區打掃衛生,他7歲的兒子聯系到寧夏聾啞學校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孫仙梅還主動為蘇寧生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既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又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他們感動地(用手語)說:“孫書記真是我們的貼心人。”
孫仙梅不僅心系社區的下崗失業人員,更關心社區內的困難群眾。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社區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她親人般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正茂社區住著600多位老人。為解決社區老年人就醫難的問題,孫仙梅要求社區診所定期為老人診治疾病,每逢重大節日,組織老人到近郊旅游。徐維峰患癲癇病多年,丈夫去世,兒女不在身邊,孫仙梅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她有沒有犯病,經常從生活上關心她,并配合社區醫療站對她進行經常性的康復治療,鼓勵她參加社區秧歌隊。徐維峰逢人便說:“沒有孫書記的關心和幫助,恐怕我活不到今天。”2004年6月,社區70歲的張玉英大媽因心肌梗塞住院,家中困難,交不起醫療費,孫仙梅了解情況后組織了一次捐款活動,社區居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次性捐款近3000元。張大媽眼含熱淚說:“孫書記的愛心感染了大家,我生活在這個社區感到無比溫暖。”
大事盡心
孫仙梅始終認為社區文化活動是社區工作的靈魂,最能凝人心、聚人氣。為提高居民素質、活躍社區文化,她組織起一支素質高、專業性強的社區藝術團,藝術團里有陣容強大的秧歌隊、功底深厚的秦腔隊、人才濟濟的合唱團,以及不斷擴大的舞蹈隊、武術隊,成員達140多人。藝術團一年四季,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春天舉辦社區春季文化活動節,“五一”、“五四”文藝演出,秦腔演出;夏天舉辦社區中心廣場舞會、激情社區大家唱、紀念“七一”頌歌獻給黨文藝匯演、擁軍文藝演出等;秋天舉辦歌詠演唱會、國慶文藝演出;冬天舉行迎新年文藝演出、慶新春秧歌大拜年。他們的表演從西夏區到興慶區,進而擴展到其他縣區,每年演出150余場,在社區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品位。群眾藝術團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新聞媒體多次報道了藝術團的先進事跡,前來參加學習的人們絡繹不絕。社區的大媽、大爺、大嬸們每逢演出結束后,都要留心看電視,看報紙,親眼目睹自己表演時的風采。更令人敬佩的是,孫仙梅還與一些大企業聯系,為其進行廣告表演,既活躍了社區生活,又增加了社區收入。
在2003年防治非典及2004年防治禽流感工作中,孫仙梅及時召開社區單元會議,安排部署工作,要求社區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為居民排憂解難。她帶領社區黨員干部挨家挨戶發宣傳資料,發藥,噴消毒液,作好外來人員的登記,去家里消毒,量體溫,督促體檢,為社區的低保戶、殘疾人、孤寡老人講解非典、禽流感知識,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家每戶。她的腿腳跑腫了,人消瘦了,背著藥桶的后背被藥水浸透了,背部被燒傷了……
在孫仙梅的帶領下,正茂社區在各項工作中均取得顯著成績,曾先后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授予人民調解工作優秀調委會、全區殘疾人工作先進居委會、全區就業再就業先進集體、文明樓棟、文明社區,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社區23號樓被授予全國文明樓棟,社區藝術團被授予全國億萬婦女健身活動巾幗文明健身隊。社區黨支部今年又被銀川市委評為紅旗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孫仙梅也先后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社區優秀婦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2年6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三個代表”在基層專題報道了她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進事跡。去年中央電視臺和銀川市委宣傳部以她為原型拍攝了電視電影《薛媽管街》。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孫仙梅打點著嶄新的每一天,抹亮著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她從扎著紅頭繩,到現在兩鬢白發,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豐功偉績,只有愛心、熱心和執著的追求,甘于奉獻的精神。她,用赤誠的心澆鑄著一種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辛勞和汗水詮釋著一種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精品范文
1一心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