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好支書
時間:2022-11-24 09:14:00
導語:一心為民的好支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11月27日,一場隆重的“村葬”在**省**市**鎮**村舉行。為了送別他們的好支書**,村里早已出嫁的姑娘們趕來了,在外工作的鄉親們趕來了,千里之外的果商們也趕來了……
“任支書,恪盡職守,兩袖清風,黃沙吹去方顯金;為村民,嘔心瀝血,肝腦涂地,衣帶漸寬終不悔”、“德于忠厚,情于無私,滿腔熱血獻鄉梓;窮亦斯人,富亦斯人,齊天厚德耀后人”……村道兩側的墻壁上貼滿了一副副群眾自發書寫的挽聯。
那天,雨水裹挾著雪花下得很大,寒風刺骨,但當**的靈柩出門時,500多米長的送葬隊伍一下將狹窄的巷道擠得水泄不通,**村村民胸戴白花、淚流滿面,哀樂聲、慟哭聲連成一片。
彌留之際,**艱難吐出的最后兩個字是“管子”
20**年的秋冬時節,**村已經3個多月沒下一場透雨,干旱威脅著村里幾百畝的蘋果樹。
11月21日凌晨4點多,**帶領3名村干部進城購買水管,用于抽水灌溉。為了省錢,他們跑遍全城,反復比較,選了質優價廉的水管。管子買好了,咋運到村里呢?城里有專門的運貨車,立馬就能送,可**嫌70元的運費太貴,就讓貨主送,因為這樣能省下40元錢。
當晚8點多貨主送貨時,因路況不熟,車陷在了離**村不遠的水溝里。電話打來,**正與村會計郭同川收繳合作醫療費。他對郭同川說,“別麻煩其他人了,咱姓‘公’,就咱倆過去吧。”兩人開著三輪車趕到現場,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把貨車從溝里拖了出來。在回村的路上,因天黑路陡,**不幸從三輪車上摔落,頭重重地磕在了路邊的道沿上,獻出了年僅50歲的生命。
噩耗傳來,**的母親泣不成聲:“我娃走得叫娘心疼,我娃那天一口飯都沒吃。”
**的妻子劉秀能傷心欲絕,因為她聽郭同川講,丈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拼盡全力說出的兩個字只是“管子……”,沒給家人留下任何遺言。
女兒**后悔不迭,嚎啕大哭,因為她前不久剛在電話中和父親生氣。當時,正在上大學的她生活費只剩下10來塊錢,就讓家里寄點錢過去。媽媽告訴她,家里剛剛賣了蘋果,第二天就讓爸爸給她寄錢。可是,一天天過去了,她并沒有等到。**生氣了,在電話里沖爸爸發起了脾氣:“10來塊錢能撐幾天,您到底要我等多久呀?”
原來**帶去買管子的那1300元錢,正是家里賣了蘋果準備給女兒寄去的錢。**花自家的錢,辦村里的事,是常事。**村,世世代代缺水。每逢井水枯竭,村民們就要到5里外的深溝里背水。為解決**村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難題,**爭取到了22萬元的政府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又帶頭拿出自家的4000元積蓄,安了水泵,鋪了1880米的管道,襯砌了2000米的水渠,終于讓**村家家通上了自來水。
為修路,他賣耕牛、借貸款,甚至不惜賣掉了老父親的棺材板
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村,爛攤攤,路兒窄得像扁擔,吃水靠的雨點點,有女不嫁英村塬,嫁到英村淚漣漣。除了解決缺水問題,修一條寬暢的路也是**村人世世代代的期盼。
1999年,**被黨員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全村22名黨員的信任,**擲地有聲地立下“軍令狀”:“不給群眾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不改變村子的面貌,我就不當這個村支書!”
擺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為了彌補資金不足,**首先動員村干部帶頭墊資。他說:“現在咱村修路的啟動資金是個零,如果干部不愿意墊錢,群眾就更沒有人墊了,咱全村人就仍要走這幾輩子的老路,過這永遠也翻不了身的窮日子。”他把自家的耕牛拉到集市上賣了作為啟動資金。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紛紛捐款集資,把通向村外唯一的土路,拓寬整平,鋪上了沙石。
20**年,國家實行“村村通”政策,每鋪設1公里柏油路補助2萬元。**意識到這是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好機遇。但是要想爭取到這筆補助,村里還得出一筆數目不小的配套資金。群眾剛剛集了資,日子都不寬裕,怎么辦?萬般無奈的**,只好以個人購買化肥的名義,在信用社貸了5000元的款。但資金還是遠遠不夠,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家里還有一副給老人準備的棺板。
有了賣棺板的想法,**自己都覺得不孝和心酸:父母親都是70多歲的人了,這些年沒少跟他吃苦受罪。猶豫再三,他最終還是把心一橫,“撲通”跪在父親面前,含著淚說:“爸,現在村上修路沒錢,你和我媽身子骨都硬朗,棺板放著暫時也用不著,能不能讓我先賣了給村上修路。”
父親郭樸乾也當過多年的村干部,知道村上的事難干。他雙手扶起兒子說:“甭跪,爸知道你走這一步也是沒辦法,你就拿去賣了吧,把路給大家修好!”當知道郭支書賣棺板修路的事后,村民都被感動了,紛紛捐款集資,順利地爭取到了修路補助款,圓了**村人老幾輩的油路夢。
“俯首甘為孺子牛,毫不利己無私奉獻是你的座右銘……”,聽聞**不幸以身殉職的消息后,他的啟蒙老師、70多歲的老人郭亢彬揮淚一氣呵成了數百字的悼詞《黨旗飄揚》。
時代呼喚**式的好支書(短評)
我是帶著許多問號去**村采訪的。
最初聽到**的事跡時,我在想,一個自己家庭比絕大多數村民還要貧困的村黨支部書記,能成為農村致富的領路人嗎?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嗎?在**村,看著村民們那一張張急于傾訴的面孔,面對那一雙雙滿含淚水的眼睛,聽到那一句句熱切而激動的話語,我心中的疑惑盡釋。
**是貧窮的,窮到家徒四壁;**是富裕的,富在贏得人心。村民們親切地稱他“**村人民的好兒子”,自發地為他舉行“村葬”、自發地組織起事跡整理工作隊,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祭奠、緬懷他們的好支書。
**并非甘于貧困,也有自己的致富夢想。他常給家人、朋友說的話是:等到村上的路修好,水通了,我也要蓋一棟貼著瓷磚的小洋樓。只是在全村人的致富夢想面前,他選擇了讓村民先富起來。
同為**人氏的司馬遷曾經寫過這樣的經典語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就比泰山還重,群眾也就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時代呼喚更多**式的好支書。
- 上一篇:十二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
- 下一篇:洋網格化管理工作交流
精品范文
1一心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