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員先進事跡村黨支部書記版
時間:2022-06-19 04:47:00
導語:農村基層黨員先進事跡村黨支部書記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同志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緊密聯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圍繞農村基層組織爭創“五好”為目標,帶領村“兩委”成員團結拼搏,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使該村黨建、經濟、計劃生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連年達標取得了較好了成績:*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642萬元,同比增長10.1%,農民粉均純收入達元,同比增長8%。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年收適應癥達到56萬元,各項工作走在全鎮的前列。由于他扎扎實實地為民辦好事實事,使村民收入不斷提高,生活從溫飽邁向小康發展,深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連年來,他領導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先后分別榮獲美蘭區委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黨支部”,靈山鎮*年工作綜合評比“二等獎”等光榮稱號。該同志也連年榮獲區、鎮“優秀黨支部書記”的光榮稱號。在*年被選為市、區、鎮人大代表。他的主要事跡是:
一、當好班長,帶好班子。
實踐證明,黨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看支書,隊伍硬不硬,關鍵看班長,東湖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的帶領下,做到了有錢辦事,有處議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首先,他率先垂范,科學地處理好“兩委”關系問題,使班子團結協調,造就過硬的隊伍。其次,他以身作則,因地制宜,大膽嘗試,率先承包了四十多畝荒塘養蝦,從萬寧市聘請技術員指導,年利潤十萬元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帶好了東湖養殖業的發展,是該地區養蝦最早的創舉人之一。再次,他帶好班子,在抓班子建設時,他考慮到的是如何解決班子成員的生活收入問題,只有收入穩定,才能安心工作。僅靠上級補貼的每月二、三百元生活費是不夠的,為此,他組織“兩委”成員帶頭創辦養蝦基地,集體投資4萬元,班子成員集資4萬元辦起了養蝦基地20畝,年創利潤8萬多元,實行五、五分成,既增加了班子成員收入,又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使七名成員每人每年都增加收入五仟多元,平均每月增加了400多元。這樣就穩定班子成員的心,使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支部一班人成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過硬隊伍。使班子成員人人都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帶頭人,成為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榜樣。
二、當好班長,帶好隊伍。
在帶好班子的同時,他還認真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首先建立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了黨員的教育管理,使黨支部工作走向正常軌道,使黨員素質不斷提高。充分發揮黨員在發展經濟大潮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其次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該村委會轄區內,對涉及群眾利益較大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堅持按照村民自治的有關條例要求,召開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村小組干部會議,討論通過后方執行。如土地征用、征地款分配、宅基地安排等。村委會還運用村民自治章程,幫助陶沙村小組按照《村民組織法》和《選舉法》通過合法程序在屆中罷免了原不稱職的村民小組組長職務,并重新選舉產生新的村民小組組長。在抓好村民小組干部建設的同時,還注重抓好菜青團、民兵、婦女、治保會等各種群眾組織建設。認真抓好發展黨員工作,壯大黨的隊伍。近三年來共吸收黨員13員。
三當好班長,選準路子。
東湖村位于南渡江東岸,又處于新市區規劃范圍內,灘涂、荒塘資源豐富,他當班長后,組織一班人根據實際,因地制宜,確定發發展經濟的新路子,使群眾致富奔小康有了目標。
一是抓好服務,促進開發。他把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放在發展地方經濟的首位,千方百計做好群眾工作。隨著江東新市區的開民,東湖村也迎來了新的一輪投資熱潮。但是,由于群眾思想覺悟較低,只看到目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個別群眾對投資者進般刁難,針對這一問題,他及時召開全體黨員干部會議展開討論,統一黨員干部思想,上門做好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引導工作,與群眾說明以開發促發展的道理,進一步改善和優化了投資環境,加強了服務,使皇冠酒店、南方航空、中國院士村、南海培訓中心等項目相繼落戶在該村。促進了東湖的發展。
二是盤活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東湖村引進項目過程中,得到了600多萬元土地補償款,這筆巨款是分?是留?干群意見不一,他吸取其他地方把征地款分光、吃光、賭光,最后留下不良惡習的教訓,便充分組織干部討論,認為“殺雞吃肉比不上留雞生蛋吃”更合算,這筆資金分到農民手里,每人僅得1千元,如果把這筆資金投入到新市區管委會參與經營。實踐證明,他這一做法是正確的,群眾嘗到了甜頭,又主動把最近的征地款投入到新市區管生會參股。使一個“空殼”村變變年收五十多萬元的富裕村。
三是挖掘資源潛力,發展海水養殖。他在海水養殖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后,群眾的信心足了,于是,他趁熱打鐵,結合本地的灘涂多,荒塘多,鹽堿地多,海水充足,長期沒有得到利用的實際情況,積極發動農民發展海水養殖業,并從低位池向中位池,高位池邁進,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在他的帶動下,目前,會村委會養蝦面積已達到800多畝,經濟效益顯著,成為東湖村經濟收的主要支柱來源之一。是農民增加收的主要途徑。
四、當好班長,為發而干。
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解農民之所難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他采取:“集體出一點,群眾籌一點,社會集資一點,政府撥一點的做法”,先后投入200多萬元資金,為農民辦一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集資85萬元,鉆一口318米深井,建100噸水塔一個,拉水管3萬多米,使全村都飲上了清潔的自來衛生水;集資78萬元,建起一棟三層13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集資7萬元修建鄉村道路口徑井二口,建起了一千四百多米的硬板化港口溝,大大地發問農業的生產條件;集資6萬多元與鎮政府聯合辦起了有線電視接收站,使農民從原來只能看3套電視節目變為16套節目。還集資80萬多元建起一批文化室和公共設施及體育活動場所,實現了村村有文化室、有球場,戶戶有自來水,基本實現家家有電話和有線電視,改變了東湖的落后面貌。受到村民的稱贊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