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25 02:05:00

導語:建設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先進事跡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現在**隧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任隧道工程部經理。1990年7月,我從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隧道工程系巖土工程專業畢業后,正趕上*“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市政建設高峰期。在16年的市政工程建設的生涯中,我先后參加了地鐵一號線*體育館地鐵車站、外環沉管隧道、復興東路隧道等*的16項重點工程建設。在黨的培養下,先后擔任*隧道公司第四分公司技術員、項目經理、副經理,*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浦東分公司經理、*黃浦江大橋建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曾4次被評為市立功競賽記功個人,3次榮獲市建設功臣稱號,并先后獲得全國建筑施工企業優秀項目經理、市第二屆杰出青年項目經理、市首屆施工企業優秀項目經理等稱號。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曾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我所從事的是市政建設工程的管理工作,耳聞目睹大大小小的工程事故不計其數,而其中不少是管理工作的疏忽或漏洞造成的。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的是1996年6月一個地鐵車站工地的深基坑突然發生坍塌事故,使我終身難忘。所幸人員及時撤離,沒有發生傷亡。這起事故原因是不明地質原因引起基坑縱向失衡。此次事故引起我的反思,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隧道建設工程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控制,此類事故會經常發生,后果不堪設想。而類似事故如果事先及時檢測,是可以預知的,并不是不能掌控。因此,我暗暗下定決心:我做工程管理一定要萬無一失,要根據工程建設發展的需要,加強精細管理,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從此,我開始了在建設工程管理中的“創新之旅”。

對于一個將城市建設視為終身職業追求的我來說,有幸參加投資126億元,目前*在建的規模最大的交通建設項目,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戰:總長25.5公里的隧橋工程中,水下軟土隧道施工連續推進7.5公里,相當于黃浦江上3、4根隧道的長度;隧道工程的最深處距江面達55米,超過黃浦江底隧道深度的一倍;施工中使用的直徑達15.43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是當今世界的“盾構巨無霸”。這么一個科技含量高、施工工藝要求嚴、工程施工風險大的特大型工程的管理,國內外均無先例。

我參戰后遭遇的第一場硬戰,就是盾構機的安裝與入土掘進。參與**遂橋工程建設都是些名副其實的國內外“精銳團隊”:盾構機的制造商是德國海瑞克公司,施工單位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國布依格公司組建的聯合體,技術咨詢和泥水處理分別是美國的茂盛公司和法國的MS公司。這些“精銳團隊”的每一名成員在國內外都享譽盛名,如果管理上沒有科學合理的支撐體系,就無法建立一個“合作伙伴”組成的統一執行界面。我帶領我的同事們,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的環節有機地整合起來,從而保證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去年7、8月,當盾構機安裝基本結束,進入整個工程建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入土推進準備階段。這時,施工、監理、安全及德國的設備生產商等各路大軍整裝待發,但面對直徑達15.43米的龐大盾構機,即將鉆進深度達40多米深的地下,進行7.5公里的超長距離的掘進時,大家的心情十分復雜:雖說*的地下施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參加建設的隊伍也都是各路精英,但這么大的盾構進入這么深的地下作業還是頭一次。萬一有失誤,盾構一旦進去,想改也難。8月上旬,盾構入土推進之前,我集中一段時間,整合了設備安裝、施工、監理、安全等各方面的工作內容、職責、范圍以及責任人,從上到下進行了反復疏理。一天凌晨,我讀著經過一個通宵整理出來的總共135項《關于盾構出洞準備工作的疏理》工作計劃,輕輕舒了口氣,這個計劃從現場施工操作人員、監理人員,到各標段負責人的責任、提醒別人做什么、監督他人怎么做都作了周密安排。窗外,東方已經露出了白肚,我卻沒有一絲睡意,內心滿懷喜悅的激情,等待旭日東升。

記得9月23日早晨,“*一號”盾構在完成所有設備驗收后,靜靜的等候在工作井底。楊雄副市長一聲令下,只見“*一號”以其特有的雄姿,緩緩地出洞,并向前推進。幾分鐘后,國際一流的PYXIS導向系統顯示,“*一號”推進姿態完全受控,進入預先設計的方位,開始踏上她神圣的漫漫7.5公里的征程。這時,現場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而我卻顯得異常平靜。

隨后,在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指導下,隧道工程部對影響工程進度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編制了可行的進度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對影響計劃進度的因素進行跟蹤,運用動態控制原理,采用網絡計劃控制手段,將實際情況與進度計劃進行對比,找出計劃產生偏差的原因,并制定糾偏措施,使工程項目進度按預定計劃執行。通過對整個項目計劃系統的綜合有效控制,以保證工期目標的實現。盾構經過加固區推進、淺覆土推進、3#車架轉換、*淺灘段推進、江中段等工程總體進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基本受控。

在我們這個團隊里,我要求每個員工不僅工作要精細,做人也要精致。要學會工作,更要充滿感情。去年9月工程部小孫的父親患肺癌病情惡化,在他生命垂危之時,小孫為了不影響工程,居然日夜奮戰在工地上,我知道后深情地說:“你只有一個爸爸,你難道想給自己留下永遠的遺憾嗎?”隨后,我馬上安排其他人頂替他的工作崗位,催促他趕快回家。我之所以對小孫如此這般,是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我父親于*年就患了不治之癥,我每月按時送他到醫院化療,然后再趕到浦東外高橋工地上班,來回路程50多公里,耗時近4小時,但我從不因為家事拖累公事。妻子在會計事務所工作,經常外出。最近,我父親病情加重,經常昏迷,我經常晚上或深夜到醫院父親的病床邊,握住他無力的手跟他說話。盡管我知道這樣的日子越來越少了,但是我要讓他知道,我一直在老人家的身邊。

目前,*隧橋首戰告捷,得到了市委、市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但這僅僅是個開頭,地層深處不斷掘進的超大直徑、超長距離“巨無霸”已走了她全部行程的四分之一,隨著盾構的進一步掘進,將會遇到各種新的挑戰和一系列的技術難題,以及超長距離隧道內特大盾構刀具更換、設備的安全可靠性保證等作業環境問題。但我和我的團隊會牢記我們的神圣使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確保“盾構巨無霸”安全抵達勝利的彼岸,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