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典型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10 02:14:00

導語:黨建典型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典型事跡材料

*,男,1952年9月出生,河南方城人。1981年到平煤集團一礦參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任采煤一隊副隊長。先后榮獲礦、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平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煤炭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當選“2006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在崗位,他是好員工。煤礦工作環境艱苦,危險性高,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無論當班長還是副隊長,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身體力行。他不僅和工友一起下井勞動,而且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有危險他最后一個撤離。在礦山工作20多年,他每年出勤350天以上,下井300天以上,每個班幾乎都要在井下干12小時以上。他家距礦8公里,但他每次上班都是第一個到會議室,每次下班都是最后一個離開采面,就是當了副隊長也仍然如此,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了職工們的信任和尊重。從入礦的第三年起,他就自定規矩:天天升井回收不空手。20多年來,*回收物品價值超過110萬元,應得的20多萬元獎勵卻分文不取。從1987年開始,他又開始義務清理浮煤,用鐵鍬把放炮崩到老塘里的浮煤刮起來,一鍬鍬攉到溜槽里。19年來清理浮煤超過2.2萬噸,能裝300多節火車皮。

在家庭,他是好成員。*在工作上是“虎將”,在家里是個孝子,他的孝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母親病癱在床多年,他與愛人精心伺候,為了讓患病的母親躺得舒服,一向節儉的他破例買了軟沙發讓母親用。雖然他早出晚歸,在家的時間有限,可只要回到家,他都要先看母親,為母親捶捶背、揉揉腿、捏捏腰,再為母親做些愛吃的飯菜,伺候的體貼周到。老岳父70多歲高齡,體弱多病需要照顧,他從不嫌棄,從沒怨言,閑下來,還經常陪岳父聊天解悶。他有木工手藝,街坊鄰居誰家有事,有活叫他幫忙,從沒說過不字。在柏樓村村民提起*,都說“如”可是一個大好人。

在社會,他是好公民。1999年,采煤一隊搬進新樓,當時煤炭行業正處于困難時期,會議室里沒裝電扇,他自己掏腰包買了10臺電扇,裝在會議室;為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他自費為各班訂了報紙、雜志和業務書籍;每逢“六一”兒童節,他自費購買文具捐贈給礦工子弟;他用自己的獎金為隊里的困難職工辦年貨;1998年,他在報紙上看到唐河縣郭灘鎮喬崗村一困難家庭孩子面臨失學的新聞后,就決定幫助孩子復學。9年來,他共為救助對象匯款4500元,資助孩子考上了大學;2005年,他為礦“陽光基金”捐款1000元,幫助困難職工和工傷家屬;2006年5月,他為新加盟平煤的新峰一礦捐款3000元,支持該礦恢復生產;2006年6月,他又通過《大河報》向貧困大學生捐款3000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他做善事、做好事,資助工友,救助失學兒童,參加陽光救助基金,熱心公益事業,把溫暖送到他人心坎,卻從不張揚表白。樂于助人、慷慨解囊的*,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家住在附近農村,年久失修的三間舊平房,墻體已經裂縫,屋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為了資助他人,奉獻社會,*把自己的生活標準降到最低,一分一分從牙縫里摳。他上下班騎的自行車已經有17個年頭;哥哥送的一件棉上衣穿了19年;每頓飯限定在3元錢以內;為了救助困難學生,連唯一的嗜好——吸煙也戒了。

在組織,他是好黨員。*是一名普通黨員,但他時刻不忘黨的培養。1987年入黨的*,每月交黨費都超過規定數。1997年香港回歸,按捺不住激動的他自愿上交黨費1500元;1999年澳門回歸,他又以同樣的心情上交黨費1000元;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時,他再次繳納1000元的黨費,支持西部建設。走上領導崗位后,他仍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干凈干事。他從來沒有把當領導、當干部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是當成更好地為黨奉獻、為礦山工作的機會。他在礦山工作20多年,沒拿過礦上一件東西,沒占過公家一點便宜。他兒子大學畢業,學的正是礦上需要的專業,但他為了不給組織找麻煩,毅然送兒子到外地打工。他胸襟坦蕩,淡薄名利。1999年,礦上機構調整,*由副隊長“降級”為工長。組織部門找他談話時,他說:“請放心,組織安排自有組織上的考慮,無論干啥我都會干好的”。他該怎么下井還怎樣下井,該怎么干活就怎樣干活,一如既往。后來因工作需要,*又擔任了副隊長,他還是說:“無論在哪,我都會干好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他是好學生。*說:“別看干煤礦是個力氣活兒,沒有文化知識可不行”。所以,他除了工作,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學習。只上過三年小學的*,能熟練背誦“八榮八恥”、“炮采工作法”、“井下災害預防”等連年輕的、有文化的人都記不全的文件和規程。他20多年來勤學不輟,記了20多本讀書筆記,合計150多萬字。為了使自己在工作中吃過的虧不讓別人再吃,讓年輕人吸取教訓,*總結自己多年的安全生產經驗,花了兩年多時間,編寫出1.3萬多字的《煤礦安全生產四字歌》。內容包括上班入井、采面打眼、機電維修、放炮洗煤等多個生產環節的注意事項和操作要領,形式新穎,切合實際,瑯瑯上口,易懂易記,深受一線工人的歡迎。2003年,他又對自己親歷和看到的14個事故進行分析,配以自己的一些思考和體會,編寫成近3萬字的《煤礦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供職工學習,讓大家從中吸取教訓。

在煤礦,他是本質安全人。*常說:“當礦工,首先要做個安全人,安全才是礦工最大的幸福”。他在煤礦井下工作26年,下井7800多個,沒出過一次工傷,甚至連碰手碰腳都沒有。他把安全生產作為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石,把安全生產作為自己回報企業、奉獻社會的平臺,在這種安全思想的支配下,他真心去做、細心去干、操心去管,嚴格按章操作,堅持不安全的活不干、違章的活不干,干放心活、干標準活,他還把自己的安全生產經驗教給身邊的職工,讓大家共同安全。他所在的采煤一隊170多人,農民工占80%,但這個隊連續17年安全生產無事故,這與*的影響和輻射作用是分不開的。他不僅操本隊的心,還操全礦的心,不管是運輸系統,還是通風系統,*只要發現隱患,就打電話向礦上反映。他不僅操全礦的心,還操平煤的心,全國煤炭行業的心,全隊、全礦、全平煤、全國的礦工都安全才是他最大的愿望。2006年11月28日,中央電視臺12頻道在《社會與法》欄目中以《一本井下安全經》為題,用40分鐘時間介紹了*的安全生產經驗。

*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礦工,多年來,他在感恩、善念、快樂和奉獻思想的支撐下,以工作為樂,以奉獻為榮,以學習為樂,以助人為榮,以安全為最大幸福。在他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看不到催人淚下的場面,但在一點一滴的平凡小事中,長年累月,做下了我們都能做到卻沒有堅持做下去的事情,展示著一位煤礦工人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境界,為周圍所有了解他的人帶來感動。

這就是我們的金牌礦工,我們的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