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員會副主任事跡

時間:2022-06-19 05:04:00

導語:縣委員會副主任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員會副主任事跡

《詩經·王風·黍離》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縣政協原副主席、統戰部長,現副縣級調研員、*希望之星助學會顧問、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副主任段昌炎同志,憂貧困學生之所憂,謀縣域經濟發展之所求,發起組建了*希望之星助學會,無償資助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籍高中生完成學業。截止目前,共籌集資金122萬余元,資助高中生431名。165名資助對象參加了高考,其中1*名過了一本分數線。獎勵了10名高考成績優異的*籍學生。年近耳順的段昌炎,以一個共產黨員對弱勢家庭和貧困學生的關注,用真誠、熱情和投入,在社會助學方面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年9月24日,天高云淡,秋風送爽。荊江之濱,*縣*鎮影劇院人頭攢動,*希望之星助學會成立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首批受到資助的49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高中學生,手捧助學會辦理的農行金穗借記卡,熱淚盈眶,助學會每月按時為每個資助對象注入100元生活費。*中學學生*因家庭貧困失學在家,每天佇立自家門前盼望上學。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助學會為他解決了生活費,學校也減免了報名費。他在寫給段昌炎會長的感謝信中說:我從小就不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吃的、穿的,只想讀書。父親扔下我們之后,家況一日不如一日,母親、姐姐和我住在一間破舊的屋子里,每逢風雨天,總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去年大風雨時,土坯后墻倒塌,多虧親戚鄰居的幫助,草草修了一下。每當萬家燈火之時,我們家點燃的是一盞昏暗的煤油燈。在希望之星的關愛下,我邁進了高中的門檻,在悲涼的秋風中,我的希望之燈被點燃。

助學之路,艱難之路。沒有輿論基礎,沒有專門工作人員,沒有工作經費,沒有行政約束機制。段昌炎以武訓辦學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組織了一些有聲有色的宣傳活動,助學會工作由此打開了突破口。20*年3月,正是*縣“兩會”隆重召開之際,段昌炎帶領助學會志愿者在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中發放倡議書,并舉行了首場報名入會暨簽名捐款儀式,寬大的橫幅上,密密麻麻留下了一個個熱心人的簽名。20*年4月,助學會與縣電視臺聯辦了“希望之星宣傳月”欄目。20*年9月5日,段昌炎逐個上門邀請*老鄉,在荊州召開了荊州城區*老鄉聯誼會。20*年4月29日,段昌炎邀請縣直單位負責人參加,召開了*希望之星座談會。20*年8月16日,段昌炎專程赴北京,組織了*籍在京人士助學聯誼活動。宣傳媒體對助學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20*年11月29日,荊州日報用專版宣傳了助學會。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廣播電臺、江漢商報、荊州電視臺、荊州廣播電臺多次報道了助學會工作以及資助對象在逆境中艱辛求學的事跡。20*年12月,在杭州西湖數源軟件園萬正雙先生的資助下,助學會開始上網宣傳。

涓滴之水匯成河。助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和廣泛支持,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的個人中,有各級領導,也有普通干部職工;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才參加工作的青年;有縣內的有識之士,有縣外的*籍人士,也有關注寒門學子的友好人士。捐款的團體中,有機關事業單位,也有個體私營企業。在*籍在京人士助學聯誼活動上,譚友林將軍委托秘書送來2000元捐款,他說,我也要獻一點愛心。中央監獄政委彭于龍捐款10000元,他說,家鄉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荊州區原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蘇慶選在荊州城區*老鄉聯誼會上,捐款400元,他說,只要我活著,我每年都要對助學會表示一點心意。荊州市高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禧高,在聽說助學會召開城區座談會之后,積極要求由他本人來承辦座談會,并另外捐款1000元,算是對教育事業作一點貢獻。*造紙廠廠長黃貽志,20*年捐款1000元,20*、20*年各捐款2000元,他在座談會上說:想想自己過去家庭貧困,飯吃不飽,書不能讀,就深深感到資助寒門學子是一種社會責任。縣政協常委、回民阿訇馬正剛家徒四壁,靠賣鍋塊為生,他在縣政協全會上捐款100元,助學會工作人員說,您的家庭也很困難,就算了,馬正剛說,我也要為貧困學生盡一點心意,你們不要就是瞧不起我。這感人肺腑的一件件,讓段昌炎為寒門學子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段昌炎擬定了會員、資金、資助對象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制度,嚴格把住了“三關”。一是資金的使用關。助學會力爭把來之不易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貧困學生身上,對財務實行年度審計和年度報告。助學會開支僅限于資助對象生活費、高考獎金和宣傳材料費。助學會從會長到志愿者,都是社會兼職,都是義務勞動,出門宣傳沒有旅差補助,食宿開支都是自己投親靠友解決。他們為助學會的組建與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奉獻和犧牲。二是資助對象的入口關。在社會廣泛推薦資助對象之后,助學會按照章程規定的品學兼優、家庭貧困這兩個基本要求,對被推薦對象的學習和家庭情況進行認真、嚴格的調查核實,由會長會議根據當年的資金狀況議定資助名額和資助標準,向社會公示并交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三是資助對象的管理關。助學會對資助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實施末位淘汰,建立激勵機制。助學會與縣教育局和學校聯系,解決了資助對象的學雜費減免問題。助學會安排常務理事聯系資助對象,幫助學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資助對象錄取大學以后,助學會進行跟蹤服務,聯系校方給予關照和支持,聯系提供捐贈的單位和個人,傳遞愛心接力棒。

段昌炎和他的希望之星助學會對貧困學生的資助,不僅是簡單的扶貧濟困,而且是對不屈從于命運的勇敢者的認可和勉勵。有一些貧困學生,在面臨輟學的情況下,傳來受到資助的喜訊,資助對象及其家人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他們對生活、對未來重新感受到了希望,充滿了信心。灘橋中學學生汪然明,生父去世,繼父耳聾,繼父因經常賣血日漸蒼老,母親患風濕每年春季臥床不起,家里東挪西借,每月只能給他40元生活費。為了節約,他在學校經常不買早餐,有時是他的同學買來包子、饅頭,分給他吃。汪然明在受到助學會的資助之后,倍感精神振奮,他以詩言志:助學會是夏天的習習涼風,是冬日灑落的陽光,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眼前的路漸漸明朗起來,我的未來不是夢。*中學學生方艷是*縣20*年的中考女狀元,父母都是下崗職工,一家的生計主要依賴城鎮低保。方艷在受到助學會的資助之后,越發堅定了讀書的信念,她在寫給助學會的感謝信中說:我是不幸的,自幼便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我又是幸運的,助學會為我雪中送炭,助學會的愛心將是我永遠向上的不竭動力。*中學高中畢業生潘鵬,自幼喪父,母親為了供他讀書,常年在外幫人做小工。在潘鵬經濟上最困難的時候,助學會向他伸出援助之手,20*年高考他以全縣理科第二的成績,考取了浙江大學。他在助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發言中說:人生的路還很漫長,但不管走到哪里,我永遠銘記希望之星的無言大愛。

20*年10月,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現國家教育部關工委主任鄒時炎在*視察時說:“如此有章法運作的助學團體,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20*年12月,鄒時炎向*希望之星助學會捐款2000元,并題詞:助學會的宗旨、機制、方式、管理等符合法規,是先進的,我表示全力支持。助學會的工作,貴在持之以恒,貴在自愿、量力、求實、有效,貴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祝助學會事業在新的一年里取得進步。20*年11月27日,鄒時炎專程來到*,向*希望之星助學會捐款1萬元,并題詞:好事勿言小,細水貴長流。

我們相信:今天為幼苗澆下去的是一瓢水,明天長起來的將是一棵參天樹。段昌炎以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規范的管理,完成了一種扶貧濟困的社會道義,打造了一個社會公益事業的優秀品牌,為改變貧困生的命運提供了一種可能。段昌炎就是這樣,以他的執著和堅韌,忠實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