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共聯模式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9-28 10:31:00
導語:農村共聯模式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在一代文豪郭沫若筆下的名城宜昌,護衛其東大門的是**區**鄉的共聯村。如今,這個瀕臨長江的城郊村落,正以大舉措推動新農村建設大發展,用大手筆書寫新農村建設新篇章!
年末歲頭之際,記者走進共聯村,訪村民,問發展,看變化,真正感受到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共聯模式”的無窮魅力!
共聯辯證法——“困難在前進中克服,矛盾在發展中化解”,“黨員戶聯責任區”讓每個黨員樹起一面“為民”發展的旗幟
翻開共聯村歷史,1999年,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小山村,企業個個虧損,農村合作基金會的1670萬元資金無法向村民兌付;村民上訪,學校罷課,村委會的大門也被鎖上了……
這年6月,前任書記因病辭職。誰來接這個“燙手山芋”?有著大專學歷、擔任過多年村主任的彭正平挑起了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重擔。
他一頭扎進村民中間,傾聽訴說、收集建議,一個治村方略在心中逐漸成熟!“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在支部大會上,彭正平慷慨陳詞:事物是運動、變化的,眼下村中的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矛盾是發展中的矛盾,只要全體黨員勁往一處使,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經過認真討論,村黨支部決定在全村開展“黨員戶聯責任區”活動,62名黨員,按能力大小和居住方便程度,每個黨員聯系10到15個農戶,劃定責任區。擔負起“治安聯防、計生聯管、困難聯幫、好事聯辦、經濟聯合”等五大任務。
五組黨員**,組織責任區的15戶農民聚集民間資本270多萬元,從購買三臺挖掘機,承接挖掘工程起步,現在成立了威力爆破股份公司,承接土石方爆破、開挖、運輸、碾壓等工程業務,不僅安置了40多名失地村民就業,還在宜萬鐵路、城東大道等重點工程工地上站住了腳跟。
在共聯村臨江一帶,規劃要建設一個大型污水處理廠,占地149畝,涉及到兩個組156戶的補償。村黨支部按“黨員戶聯責任區”落實責任,黨員們白天到田間,晚上進農戶,使村民愉快接受安置補償迅速交出土地,確保了污水處理廠按時動工興建。
農村合作基金會兌付難度大,村黨支部組織黨員走南闖北清收村辦企業改制前的應收欠款,千方百計賣掉村辦加油站,終于在2002年底,將合作基金會欠款全部兌付完畢。
黨員樹旗幟,支部成堡壘。共聯村形成了一個以黨員為核心的戰斗群體,收心攥拳,聚精會神,奮進在新農村建設的大道上!
共聯經濟學——變“辦”企業為“招”客商,變“賣”土地為“租”土地,重商親商愛商理念譜寫一曲“富民”樂章
從共聯村的**走到**,公路兩旁巨大的“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競爭力”、“投資者是上帝,引資者是功臣,得罪投資者是罪人”的標語牌格外引人注目。3.2公里的汽車及工程機械經營走廊,車間里機器轟鳴,生產紅紅火火……
當年,彭正平敏銳地看到,隨著城市建設的拓展和國家一批項目落戶共聯村,土地越來越少,村民面臨著“種田無土地、經商無門路、打工無人要、低保無資格”的境地。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共聯村以“創建最佳投資村”為突破口,提出了“不‘辦’企業‘招’客商,不‘賣’土地‘租’土地”的發展思路,這個具有城郊特色的現象被人譽為“共聯經濟學”!
2003年3月,來自**云陽的一家客商來到共聯村興辦一家食品加工廠,而客商挑中的土地恰恰是共聯村委會預留的新辦公樓的建設用地,村委會馬上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最終決定出租該土地,并在最短的時間內交出土地,使這家企業很快落戶共聯。當第一批產品生產出來后,客商將680盒“魯老記”產品和680封感謝信分送到每個農戶家中,稱“共聯投資環境好”。
在共聯村,每一位黨員爭當招商引資的功臣,每一位村民爭做投資環境的創造者和維護者。
2000年春,村里一位外來客商向村委會反映,自己從廠里往外運輸一車廢鋼材,無故被村里一霸道的小伙強行索去1500元的“保護費”。當時村里的招商引資剛起步,向投資者“擂肥”的事也是頭一回才聽說。“這樣的事不管,以后誰還敢來共聯投資?”村里拿這件事開刀,不僅為客商挽回了損失,而且優化了投資環境。
說起這里的投資環境,來自襄樊的投資商張富彥深有感觸:“我剛開始來時真擔心在這里呆不下去,所以簽合同時留了一手,只簽了一年的合同。可是我一年還沒干滿就又同村里續簽了合同,而且是一簽就是5年。”張富彥初到宜昌時,資產總共不足30萬元。沒想到短短兩年,他坐上了藍鳥王,資產滾動發展到300多萬元。
1999年至今,共聯村共引進項目53個,投資總規模超過一億元,村里每年可獲得經常性收入400多萬元。村級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共聯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面對投資商紛至沓來。共聯村通過土地合理流轉,集約用地,積極騰地,投入巨資儲備了525畝土地,前來共聯的商家、單位只能以“租”獲取用地權,老百姓感動地說:“這可是村里為我們子孫后代興建的銀行啊!”
共聯發展觀——壯大集體經濟,共建和諧新村,彰顯共聯魅力,以村民福利改善讓百姓在發展中共享“惠民”成果
幾年來,共聯村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道路上,步履矯健,碩果滿枝——
村里投資80多萬元鋪設了4500多米供水管道,使全村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公司的衛生水;架設低壓線路3.7萬米,解決了村民用電電壓不穩的問題;投資100多萬元硬化村級道路,讓村民出行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尷尬。現在的共聯村,98%的農戶家安裝了程控電話,100多個農戶購買了私人汽車,98%的農戶住上了寬敞漂亮的“小洋樓”!
從水電路到食住行,從2000年開始,談及變化,村民如數家珍……
那天,72歲的胡聲秀老太太跟往常一樣,笑瞇瞇地來到村委會,簽字領取了她當月的168元退休金,她說:“村里經濟發展了,和城里人一樣領退休金,子女也在村企業里上班,生活有保障,我們心里踏實啊!”
和胡聲秀老人一樣,共聯村每個月有男滿55歲、女滿50歲的327位老人按時在村委會領取120-180元的退休金。與此同時,村辦企業283名下崗職工恢復了生活補貼;200多人轉入城鎮職工養老統籌;1062名村民由村集體補貼300多萬元統一進入無地農民養老統籌。共聯村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靠。就連老人去世后,自覺實行火葬者,村委會報銷500元的火化費并發放1000元的撫恤金。
2007年初,村委會投入2萬多元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村參合率達到100%。為了切實解決好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村里建起了農村示范衛生室,醫生均達到大專以上學歷,不僅村民就醫實現小病不出村,而且還為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年給村民免費體檢一次。
為了營造“知識改變命運”的氛圍,共聯村拿錢對村里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考上一類大學獎勵2000元,二類大學獎勵1000元,省重點高中獎勵500元。2006年至2008年先后有29名優秀學生獲得了獎學金,獎學金達21500元。
共聯村每兩年舉行一次“五好”評選活動,10位好婆婆、10位好媳婦、10位好女婿、10位好丈夫、10位好妻子由村民們采取無記名投票直接推選產生,村委會為其披紅戴花。身邊的榜樣,成為村民時刻規范著自身的行為標桿。
文明村風改變了共聯人。追求時尚、追求高雅、追求新潮成為共聯村的風景,告別牌桌,走出麻將館,涌現出一批蘭草、繪畫、藏石農戶。村中的農民舞龍隊、舞獅隊、花鼓隊不僅成為城區開業慶典的常客,而且數次上中央電視臺……
如今的共聯村,儼然成為宜昌市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一個亮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來自澳大利亞的國際友人及**、**、**、廣西、貴州、**、青海等地的嘉賓前來共聯村考察、觀光、學習。
采訪結束時,共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正平語出驚人:“到2010年,共聯村將對2538名村民實行糧油免費供應,初步建設成‘經濟發展非農化、農民增收多元化、衣食住行時尚化、社會保障制度化、文化生活先進化、村民素質全面化、村莊建設生態化、環境友好和諧化、村務管理民主化、五好建設規范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我們祝福:“共聯”會與她的村名一樣,明天更美好!
- 上一篇:農機老站長個人事跡材料
- 下一篇:上市公司分紅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