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委科學發展觀學習材料
時間:2022-05-30 03:53:00
導語:計生委科學發展觀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黨的*精神
(一)黨的*召開的歷史背景
1、新階段。
縱向: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現階段正處在空前的社會變革階段。
橫向:世情、國情、黨情,現階段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2、新情況。
社會轉型:農業社會——現代社會
體制轉型:計劃經濟——市場經濟
對外開放:低位弱勢——高位強勢
快速增長:傳統模式——新的方式
3、新問題。
發展不科學: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
社會不和諧:人、社會、自然。
執政能力不適應:認識、作風、素質。
4、新起點。
經濟發展。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各方面建設全面展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顯著成就。
5、新的要求。
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6、新境界。
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
(二)*報告內容
1、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略)
2、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第一代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第二代歷史性開拓,歷史的偉大轉折;
第三代經受了嚴峻考驗,開創了新局面;
十六大以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基本結論: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根本經驗: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3、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必須堅持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3)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
(4)必須堅持統籌兼顧。
4、實現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從GDP翻兩番到人均GDP翻兩番。
(2)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主義公平。
(3)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4)加快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展方式、消費形式。
5、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何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7)拓展對外開放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6、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2)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有效的權利。
7、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3)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4)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8、加快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務。
(1)促進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2)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4)加強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9、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建設新局面。
10、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11、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12、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三)黨的*基本精神
1、舉什么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2、走什么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戰略重點:科學發展,社會和諧;
4、精神狀態: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5、發展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制度。結合元陽縣邊疆、民族、貧困、山區的實際和當前的工作實際,著重掌握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統籌城鄉發展是破解“三農”難題的基本方略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增強,主要表現在: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逐年加大,取消農業稅,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對農民進行直接補帖,全面放開農產品價格和經營。據統計我縣現在農村農民享受國家補貼有低保、合作醫療、退耕還林、能繁母豬、糧種等到二十多種補貼、補助資金過億。國家實施的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農業建設。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方略帶動下,經濟社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協調推進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
建立城鄉經濟一體化新格局,一方面大力推進城鎮化。繼續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改變農村落后面膜。推進城鎮化,關鍵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大中城市擴展要公平對待被征地農民;二是大中城市的提升要合理吸納農民工;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村莊如何建設;二是農業生產如何發展;三是農民素質如何提高。
(三)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實施統籌發展的基本方略,不僅要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結構,使農村發展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撐,而且要從根本上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為城市和農村的同步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現階段,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是要把握住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全會《決定》提出的要點。
1、科學制定城鄉建設規劃。
這種統籌城鄉發展的前提與基礎,不容置疑,我國的城鎮與農村將長久地相互獨立存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決不是消滅農村。
2、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城鄉產業協調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基礎。我國經濟增長點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方。
3、促進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
實現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著力點。
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農村基礎施設建設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條件,主要指:學校、醫院、商店、道路、供水、排水、環保、綠化等現代化設施。
5、發展農村公共服務。
農村公共服務是衡量城鄉一體化進展的重要標志,主要指:教育、衛生、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設施的軟件建設。
6、完善農村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與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當前人們最關心的仍是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
7、統籌城鄉社會管理。
重點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 上一篇:區教育局科學發展觀學習材料
- 下一篇:縣計生委科學發展觀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