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報告(縣)

時間:2022-05-31 10:13:00

導語:政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報告(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報告(縣)

為確保我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實效,今年2月,*縣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廣泛征求各鄉(鎮、場)、各部門單位、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干部群眾對*縣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920份,收回率92%。縣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了認真梳理,力求將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使調查成果成為推動我縣各部門單位更好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動力。經縣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同意,縣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將《*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千人調查問卷”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予以刊發,請各部門單位將《報告》作為當前學習實踐活動重要內容,認真組織黨員干部進行學習,并對照《報告》內容,認真分析查擺涉及本部門單位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把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解決好,用學習實踐活動的實效取信于民。

*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千人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被調查人員共計920人,其中黨代表占4.9%,人大代表占3.6%,政協委員占4.2%,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68.6%,企業職工占14%,群眾占4.7%。

(二)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了解的占53.8%,有一些了解的占44.1%,不了解的占2.6%。

(三)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意義認為意義重大的占82.5%,認為意義一般的占17.5%,認為沒意義的占0.5%,說不清楚的占2.4%。

(四)同意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不過是走走形式,“換湯不換藥”的占12.2%,不太同意的占42.6%,很不同意的占42.3%,無所謂的占2.6%。

(五)認為影響*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認為是領導班子的占36.2%,認為是政策體制因素的占41.3%,認為是思想觀念的占57.7%,認為是基礎條件的占34.2%,認為是干部隊伍的占27.1%,認為是水資源匱乏的占14.3%,認為是環境制約的占19%。

(六)認為當前*縣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點是經濟發展的占64.7%,認為是改善民生的占63.8%,認為是環境保護的占31.2%,認為是社會穩定的占29.5%,認為是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占23.7%,有12人認為是其他原因。

(七)認為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應當注意抓好領導干部帶頭、發揮表率作用的占60.4%,認為是要緊密聯系本縣、本單位實際的占53%,認為是要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加深理論和實踐認識的占36%,認為是要緊密聯系發展實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實際問題的占44%。

(八)認為對*縣來說領會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的方法是*縣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的占51.2%,認為是要注重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相協調的占47.4%,認為是*縣要提高發展質量,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的占40.2%,認為是*要注重發展速度,實現結構、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的占43.4%。

(九)對*縣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評價認為很務實的占25.2%,認為較務實的占47.2%,認為一般的占27.6%,認為不夠務實的占4.3%。

(十)認為當前*縣黨員隊伍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提高政策理論水平的占32.5%,認為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占18.5%,認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占36.3%,認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的占42.2%,認為樹立群眾觀點,密切聯系群眾的占47.4%,認為提高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的占37.5%,有7人認為其他方面。

(十一)認為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應拓展學習形式的占37.3%,認為豐富學習內容的占45.7%,認為創新學習載體的占34%,認為增強學習效果的占50.8%。

(十二)認為*縣黨員隊伍整體狀況主流是好的,極個別黨員宗旨觀念弱化、組織觀念淡化的占80.1%,認為大部分黨員不發揮作用,宗旨觀念弱化、組織觀念淡化的占17.6%,有11人認為其它。

(十三)認為當前*縣黨員干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還存在自覺性還不夠高的占52.8%,認為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素質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適應的占44.5%,認為制約科學發展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體制機制還不健全的占28.5%,有5人認為其他方面。

(十四)認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培訓應該采取集中學習的占54.2%,認為專題輔導的占39.6%,認為集體研討的占35.5%,認為個人自學的占32.3%,有14人認為其他。

(十五)認為分析檢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召開民主生活會的占37%,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占38.2%,認為撰寫分析檢查報告的占17.2%,認為征求群眾意見的占62.7%,有23人認為其他形式。

(十六)認為當前*縣穩定形勢良好,社會穩定和諧的占43.5%,認為總體形勢是好的,但還存在著一些不穩定因素的占54.8%,認為一般,但一些不穩定因素還沒有暴露,隱藏很深的占8%,認為其它的占0.3%。

(十七)認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是非法宗教活動的占37.3%,認為“三股”勢力和恐怖勢力的占22.8%,認為刑事犯罪和治安案件的占33.7%,認為群體上訪事件的占38.4%,有10人認為其他。

二、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意見和建議

(一)有615人(占66.8%)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走過場。要注重群眾監督,多深入基層和服務對象調查研究,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難點問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多檢查、多督促,創新學習形式,杜絕以檔案臺帳來衡量學習效果的現象。

(二)有375人(占40.8%)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和黨員干部要發揮表率作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緊扣縣情和各部門各單位工作實際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杜絕自滿和厭倦情緒,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在轉變工作作風方面下功夫。

(三)有90人(占9.8%)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要立足我縣實際,加強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視農技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創新工作機制。

(四)有45人(占4.9%)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要提高各部門各單位辦事效率,提倡節儉,避免不必要的公務浪費。

(五)有30人(占3.3%)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要深入挖掘與科學發展相違背、不相適應的地方,做好制度的廢、改、立,并加強制度的執行監督力度。

(六)有20人(占2.1%)提出,建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要加強輿論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宣傳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大力培育典型,學習、宣傳典型,注重用先進典型影響和帶動群眾。

三、群眾最希望通過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解決哪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問題

(一)有645人(占70.1%)提出,要切實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如:解決非低保戶困難農牧民家庭養老問題,農牧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提高問題,職工勞動保障和社會弱勢群體、下崗職工以及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等。

(二)有380人(占41.3%)提出,全縣缺少科技含量高的大型龍頭企業,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工業,加快經濟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解決好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注重節能減排,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三)有330人(占35.9%)提出,應加大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引導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理引導農民調整棉花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加大農產品深加工,扶持龍頭企業,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和轉移力度,確保農牧民增收,努力解決三農問題。如:農牧民豐收不增收問題、農民灌溉困難問題、農牧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四)有326人(占35.4%)提出,要解決領導干部在工作、生活作風和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提高領導干部的科學素養和執政能力。解決少數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公款吃喝、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賭博等問題的發生。提高黨員干部思想和政治理論水平,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表率作用。

(五)有130人(占14.1%)提出,要解決機關工作中機制不暢,機構多,老百姓辦事難、相互推諉等問題;解決效率低和發展思路不清、工作作風不扎實等問題;解決用人機制不完善,各類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

(六)有120人(占13%)提出,要查擺出黨員干部及部門單位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著力破除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束縛。

四、影響和制約*縣“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薄弱環節

(一)有525人(占57.1%)認為,工業底子薄,經濟增長慢。礦產資源不豐富,水土資源不平衡,投資軟、硬環境不夠好。資源優勢不明顯,缺少特色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產品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

(二)有391人(占42.5%)認為,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對市場經濟的駕馭能力欠缺。干部工作能力、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企業人才缺乏,應加快人才培養。

(三)有135人(占14.7%)認為,農業產業結構有待調整,農副產品附加值太小,深加工不夠。水資源匱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四)有64人(占7%)認為,招商能力不足,招商把關不嚴,引進的極個別企業污染大,沒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五)有32人(占3.5%)認為,科學管理體制不健全,平時各類檢查、驗收、考核占用的時間太多,造成人力、財力極大浪費。

(六)有46人(占5%)認為,醫療費用過高,城市配套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

五、群眾對*縣落實科學發展觀最不滿意的問題

(一)有166人(占18%)認為,*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引進極個別污染企業、重復建設、浪費資源、城市綠化不足等問題。部分招商引資的企業未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二)有65人(占7.1%)認為,城市建設和規劃改造中質量監督力度不夠。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差,存在只收費不服務的現象。縣城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還不夠健全。公民的環保和節約意識不強,應當加強教育和引導。

(三)有62人(占6.7%)認為,部分部門單位領導干部本位思想嚴重,黨員干部的模范先鋒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個別領導考慮工作有時不結合實際,人治思想嚴重。個別機關人員結構不合理,服務態度差,群眾辦事程序繁瑣、效率低。個別窗口單位服務態度不好,如:社會保障、醫療、物業等部門。

(四)有44人(占4.8%)認為,有些部門檢查工作重檔案輕效果,存在形式主義,制約了科學發展。

(五)有42人(占4.6%)認為,政府對廣播電視事業投入少,閉路電視機頂盒收費過高,部分農牧民負擔不起。有線電視廣告插播多,群眾意見大。

(六)群眾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最不滿意的其它方面: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壓力大;部分村(隊)農牧民吃不到衛生的飲用水,農村環境衛生較差;冬季供熱質量差,應實行集中供熱;網吧監管不到位,對未成年人影響大;茫丁鄉東關村光規劃不開發,長期發展規劃不合理;強制性養牛和不合理的水土開發造成的問題至今還有影響。

六、群眾對*縣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滿意的事情

(一)有874人(占95%)認為,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品味大大提升,生態園、影劇院,體育館、道路燈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逐一落成使用,既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使城市建設大有改觀,居民環境大有改善。公共設施健全,環境衛生比較好。下天吉水庫建設、火車站、農村公路日趨完善。城市建設注重綠化美化人性化。如:城市道路改擴建,廣場綠化、小區體育鍛煉設備等。

(二)有46人(占5%)認為,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社會穩定,治安狀況良好。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民生不斷得到改善,社會建設各項事業不斷推進。

(三)有57人(占6.2%)認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力度逐步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掃盲工作得力,“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公路村村通、電視進萬家、教育集中投資等得到群眾認可。

(四)有82人(占9%)認為,黨群關系不斷融洽,開展城鄉黨組織幫扶工作深受群眾好評,幫助基層解決了冬季取暖用煤、發展經濟等實際問題。

七、群眾認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熱、難點問題

(一)有455人(占49.5%)認為是經濟發展問題。我縣經濟發展較慢,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二)有156人(占17%)認為是干部素質作風問題。機關黨員干部整體素質還有待于提高;應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轉變干部工作作風,杜絕不正之風;部分領導干部的工作方式和領導藝術還不能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少數領導干部存在賭博、濫用職權、公款吃喝、以權謀私、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腐敗現象。

(三)有87人(占9.5%)認為是“三農”問題。農產品銷售無訂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還需加大;農業用水相對短缺;農牧民增收困難加大。

(四)有73人(占7.9%)認為是教育問題。要抓好教育教學質量,解決“雙語”教師不足的問題;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民族團結方面的教育。

(五)有12人(占1.3%)認為是宗教場所管理問題。要教育引導好信教群眾,預防和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非法宗教活動和“三股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

(六)群眾認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熱難點其它問題:鄉(鎮、場)人員結構失衡、工作量大的問題;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的問題;供暖質量不高的問題;醫療水平不高,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八、客觀準確的評估和檢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

(一)有389人(占42.3%)認為是:看民生是否有了明顯的改善;看群眾評價和群眾認可度;看是否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看能否研究解決了群眾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

(二)有184人(占20%)認為是:是否推動了*縣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

(三)有106人(占11.5%)認為是: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政策的執行力度是否加強;政府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是否提高;各部門各單位是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辦事;群眾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更好的維護;上級督查要求是否明確、措施落實是否得力、自我剖析是否深刻、回頭看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干部隊伍作風轉變及辦事效率、工作能力是否提高。

(四)有39人(占4.2%)認為是:領導干部承諾的兌現,各項制度和惠民政策的切實落實。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正視以前作出的錯誤決定,吸取經驗教訓。

(五)有27人(占2.9%)認為是:采用民意信箱、調查問卷、網上投票等多種途徑進行測評,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建議,測評中多聽農牧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