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
時間:2022-12-07 03:33:00
導語: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農村。切實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不僅關系著整個農村能否實現小康社會,也關系著國家的穩定與發展,關系著執政黨的前途和命運。
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為我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目前,以改革和創新的思路建立和完善農村組織、管理、服務保障、資源配置四大體系,是提高黨在農村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
著力構建以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組織體系。首先是創新干部選任機制。關鍵是選好村黨支部書記,拓寬選用范圍,采取“兩推一選”、“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組織調配聘任等手段,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同時建立工作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政治和經濟待遇,加強任內目標考核,切實形成能上能下的村干部管理機制。其次創新黨內組織機構設置。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農村社會生產生活的不同行業、不同環節、不同區域設置適當的基層黨組織機構,特別是黨小組的設置,要根據黨員的分布情況予以科學合理的調整,使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三要創新農村黨員培養機制。重點培養種養能手、農民經紀人、外出務工者等群體,解決農村干部后繼乏人問題。
著力構建以規范化和民主化為內容的農村事務管理體系。在村干部的選舉中必須嚴格遵循黨章、選舉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提高黨員群眾參與率。在涉及全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堅持民主決策。對于集體資產、村級財務、村民管理等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讓一般黨員和群眾了解實情,積極參與。
著力構建以提供農村社會化服務和保障為重點的服務保障體系。對農民生產經營中的農資供應、技術信息、資金資本等問題和環節,政府要積極建立起完備的服務和保障體系。對農村突出存在的就業難、就醫難、子女上學難、貧困戶脫貧難等問題和現象,政府要分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幫扶救助和保障機制。同時,要注重建立社會穩定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以群防群治為基礎、以農村民兵隊伍為依托的社會治安服務體系和靈敏的預警、處警機制,形成較強的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農村穩定的能力。
著力構建科學合理地激活和利用農村社會資源為目的的資源配置體系。各種社會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的使用效率低是農村的一個共性特征。特別是以土地、農機為主的生產資料資源,以醫療衛生機構、教育機構為主的社會事業資源,以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勞動力為主的人力資源。要盡快建立比較完備的土地流轉制度和土地投入機制,有效配置整合土地資源。要通過加快農村城市化步伐,實現城鄉社會事業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同時,通過政策促使農民能夠享受到整個社會事業資源,鼓勵和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和城鎮居民到農村任職和創業,促進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