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新”特點 加強社區黨建

時間:2022-02-27 09:49:00

導語:把握“四新”特點 加強社區黨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握“四新”特點 加強社區黨建

一、適應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新變化,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

與社區調整同步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年5月,市委按照有利于管理、服務、資源共享的原則,將原來1936個居委會調整為1029個社區。據此變化,市委及時調整居民區黨支部設置,建立健全社區黨的組織。到目前為止,全市建立社區黨組織996個,基本做到了一個社區有一個黨組織。

選好配強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市委采取“三個一批”的辦法,即從原居委會干部中留用一批,從街道機關干部中下派一批,從下崗職工、復退軍人中吸收一批,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方式,把政治素質好、全局意識強、政策水平高、會做群眾工作的黨員干部配備到社區黨務工作崗位上。

理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的關系。我市積極倡導和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黨組織成員與社區居委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做法,使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形成了社區組織的整體合力。

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培訓。我市建立了以黨校為主陣地,市、區、街分級負責的社區工作者分層培訓體系。規定,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由市委黨校培訓,街道班子成員和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由區委黨校培訓,街道一般干部、社區工作者由街道黨校培訓。

二、適應社區工作的新格局,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合力

在組織形式上,建立社區黨建工作協商議事機構。全市各區普遍建立了由區屬有關單位和轄區大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建立了由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等協調機構或協商議事機構。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轄區單位開展共建社區活動。

在運行方式上,以共同利益為紐帶,以開展活動為載體,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一是圍繞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密切關注的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以及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項目,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開展共建的積極性。二是圍繞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主題,團結組織轄區單位和社區各類黨員開展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多種形式的共建活動。三是通過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簽訂共建責任書的形式,對共建項目實行目標管理。

在工作內容上,按照“優勢互補、雙向服務”的原則,實現資源共享、社區共建、黨建共抓、文明共創。青山、武昌、漢陽等區通過廣泛開展“共建文明城區、共創黨建示范社區”活動,培育了“共享、共建、共抓、共創”的社區建設理念,使轄區各單位積極為社區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場地、設備和經費支持,而社區黨組織則大力加強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妥善安置下崗職工就業,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適應社區黨建的新要求,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力加強新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各區委、街道黨工委切實承擔起了領導責任,在那些具備條件的新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抓緊建立黨的組織。對那些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采取成立聯合支部、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等辦法,積極開展黨建工作。

針對不同類型的黨員,實行分類管理。一是拓寬社區黨組織直管黨員范圍。我市各社區將其轄區內企業的退休職工黨員、服務機構的黨員、民營企業的黨員、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黨員、國有中小型企業改制后與企業協議解除勞動關系的黨員、尚未就業的復退軍人黨員和大中專畢業生黨員等統統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范圍。二是建立流動黨員聯系站,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三是建立在職職工黨員責任區,有效地組織動員在職職工黨員參加社區建設和社區黨的活動。四是建立下崗職工黨員培訓基地,幫助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五是建立離退休職工黨員奉獻崗,充分發揮他們的余熱。

多渠道籌措資金,大力加強社區黨建陣地建設。全市各社區普遍采取“黨費撥一點、財政投一點、街道籌一點、轄區單位幫一點”的辦法,開展了創建“一所社區黨校、一間黨員活動室、一個黨建宣傳專欄”的“三個一工程”活動。目前,“一校、一室、一欄”已經成為我市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陣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舞臺和先進文化傳播的窗口。

四、適應社區建設的新任務,實施“三大行動”,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開展黨員“吳天祥小組”社區服務行動。黨員“吳天祥小組”社區服務行動以“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宗旨,以社區內特困職工、下崗職工、軍烈屬、殘疾人、孤寡老人及其他社會優撫救濟人員為對象,通過對口走訪、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困難,維護群眾利益,受到了居民群眾的普遍稱贊。

開展黨員再就業“雙帶”行動。全市各社區黨組織普遍開展了“下崗職工黨員帶頭再就業、帶領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雙帶”行動。尤其是重點建設黨員再就業“雙帶”基地,培養了更多的黨員“雙帶”大戶,擴大了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

開展在職職工黨員進社區行動。社區黨組織通過建立在職職工黨員社區報到登記卡,對在職職工黨員實行有效管理。緊緊圍繞社區建設和服務,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動員和組織在職職工黨員自覺帶頭投身到社區建設和服務活動中去。另外,在各部門、各單位評選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文明單位、在職職工黨員評選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時,逐步實行征求街道社區黨組織意見的辦法,進一步調動在職職工黨員進社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