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把好六關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時間:2022-06-03 04:12:00

導語:市把好六關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針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圍繞“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八字方針,著重把好六“關”,進一步增強選賢任能和識才聚才本領,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把好民主推薦關。堅持走群眾路線,把民主推薦作為選拔干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每年定期開展公開推薦后備干部工作,在堅持采用干部群眾推薦、黨組織集體推薦、領導干部署名推薦、統戰群團部門專線推薦等多種民主推薦方式的同時,適當擴大推薦范圍,除單位干部職工全員參與外,讓知情的“兩代表一委員”、村(社區)干部等對象也參與推薦,落實群眾的“四權”。同時,一般每兩年召開由市委全委會成員、市級領導、市級機關部門和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市級以上離退休老領導等對象參加的推薦會議,推薦黨政正職建議人選,亦可結合有關時機擴大參加對象范圍。

二是把好后備干部確定關。在各方民主推薦的基礎上,根據分類管理、適當平衡的原則,按照正職1:1、副職1:2的后備干部比例,差額提出考察對象并組織考察。據此開展綜合分析,按照正職、副職兩大類別(每類別下再細分黨群、政法、綜合經濟、工業、農業、城建、財貿三產、科技、宣傳文衛、對外經濟、社會管理等小類),對后備干部進行分類排序。要規范動態管理制度,根據平常了解到的后備干部思想作風、工作實績尤其是重大事件、重點工程和基層一線鍛煉中的表現、我市每兩年組織的“三基”考試成績等情況,把“后進”干部調整出后備干部隊伍。積極嘗試后備干部公開選拔機制,在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的同時,組織開展筆試、面試、情景模擬、社會實踐等環節,進一步提高后備干部產生的公信度。

三是把好定期分析關。健全市委常委會定期分析干部、定期研究干部工作制度,每年兩次對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領導班子運行情況,包括完成重點工作任務、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經濟責任審計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原則上每季度一次對班子調整和干部調配情況進行研究,為做好干部工作打好基礎。試行現職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報告制度,要求現職領導干部定期報告思想動態、工作作風和任職意向,增強本人意愿和組織使用的對接性。

四是把好初始提名關。健全初始提名制度,規范領導干部用人行為,是當前干部工作中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市切實做到四個明確:明確初始提名的主體,黨組織、干部群眾是建議主體,組織部門是執行主體,市委是決策主體;明確初始提名對象范圍,被初始提名者,一般須為局(鎮)級后備干部。在定期民主推薦中,被初始提名者在所在單位得推薦票數須達到一定比例以上;明確初始提名程序,結合我市實際,對黨政正職和副職的提名,分別提出相應的程序;明確提名責任,對發現人情推薦、許諾推薦,或提任后發現推薦前有重大問題等情況的,要追究提名者的責任。

五是把好干部考察關。堅持原則標準,根據空缺職位要求,從對口類后備干部隊伍中妥善篩選確定考察對象,實施差額考察。同時,健全干部監督工作聯系通報、社區監督領導干部等制度,拓寬考察渠道,把任職考察與平時經常性考察結合起來,與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定期分析、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結合起來,與干部社交圈和生活圈考察結合起來,全面掌握干部德能勤績廉情況。

六是把好醞釀決定關。在討論決定干部任用之前,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綜合分析、充分醞釀。對醞釀過程中意見有分歧的,暫不提交討論。對擬任黨政正職人選,提交全委會進行表決;在全委會閉會期間,提交常委會表決,但會前要征求全委會成員意見。堅持全委會和常委會無記名投票表決制度,積極探索差額票決制度,有利于決策主體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擴大干部工作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