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村級兩委關系不協調問題
時間:2022-07-13 05:56:00
導語:解決村級兩委關系不協調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實施以來,旗委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依法開展了村民自治活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年村民委員會第四屆換屆選舉之后,部分村“兩委”之間工作不協調、關系不理順等一些矛盾逐漸暴露出來,削弱了村級組織的整體戰斗力,直接影響了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為摸清村“兩委”關系的現狀,*年初,由旗委組織部牽頭,抽調人大、民政等四部門人員組成聯合調研組,用1個多月的時間,對第四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之后村“兩委”關系現狀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全旗150個村中有45個村“兩委”關系不協調,占全旗行政村總數的30%。其中“兩委”班子明顯不合的村有13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6%。全旗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的問題主要表現出三種類型。一是“對立型”。兩個“一把手”為權利勾心斗角,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有一套班子,工作干不到一起;有的村委會與黨支部公開對立,并以村民自治為借口,拒絕接受黨支部的領導。二是“包辦型”。村書記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工作上缺少與村委會的溝通,大權獨攬,主觀武斷,搞一個人“說了算”。三是“軟弱型”?!皟晌币话咽帜芰λ刭|差,統御全局能力低,工作上不敢碰硬,遇著問題繞著走,村“兩委”的工作陷于癱瘓狀態。
上述這些現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個別鄉鎮黨委在不團結的“兩委”班子面前束手無策,不能因人因村施策,對癥下藥。二是部分村黨支部戰斗力不強,致使在領導村委會時理不直、氣不壯。三是部分村級管理制度落實不好,致使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之間工作不規范,相互之間爭權奪利。四是部分村民民主意識淡薄,不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民主權利,使一部分素質較低的人選進村委會班子。
情況摸清之后,旗委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因情施策,對癥下藥,狠抓落實,認真解決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的問題。在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抓領導,強化鄉鎮黨委的責任意識。鄉鎮黨委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龍頭”,對正確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處理好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系,負有直接的責任。為此,旗委狠抓了強化鄉鎮黨委領導責任這一重要環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把理順村“兩委”關系工作納入鄉鎮黨委和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目標管理責任制,經整頓仍有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的,鄉鎮黨建工作和黨委書記、副書記年末工作評定時下調一個檔次。二是建立鄉鎮黨委督查村級班子建設情況制度。要求鄉鎮黨委每年至少研究、探討村班子建設工作4次,緊密結合村班子建設的實際,抓住帶有影響村班子建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加強領導和具體指導。三是要求鄉鎮黨委指導村級開好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村級民主生活會必須堅持“四不開”原則,即沒有上級領導參加不開;沒有村民代表參加不開;不寫好對照檢查材料不開;沒有征求意見函不開。四是實行組織部干部責任區制度。把幾個鄉鎮劃為一區,組織部干部幾人一組,重點督查“兩委”關系不協調的村。村“兩委”關系的理順情況記入組織部責任區干部的日常工作檔案,做為年終考評干部的依據。
二、抓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認識。在調研中旗委發現,有許多村“兩委”成員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如有的同志認為,村委會依法開展工作、行使職權,村黨支部無權監督,排斥黨支部的領導;有的同志對村黨支部核心領導作用的發揮存在片面認識,認為村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就是體現在抓黨建上,只要開好黨員會,抓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就行了,其它的權限都屬于村委會;還有的同志認為,村黨支部是領導核心,就是包攬村里的一切事務,搞以黨代政,把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理解成村里的事不論大小、巨細都要由黨支部說了算,進而包辦代替村委會的工作。針對這種狀況,旗委從解決思想認識入手,一是提高認識,抓好集中培訓。近兩年,旗委把如何處理好村“兩委”關系作為集中培訓的重點,結合“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抓教育,抓引導。進一步提高村干部對搞好村班子建設重要性的理解,增強自愿理順“兩委”關系的自覺性。二是通過與村“兩委”成員個別座談、交心,進一步加強了對村“兩委”干部的教育。通過這些措施,使村干部進一步擺正了各自的位置,明確了“核心”與“自治”的關系,在工作上形成了合力。如六合鎮太平橋村“兩委”的“一把手”在換屆后關系一直不合睦,特別是在去年春季機動地發包過程中,兩人意見產生分歧,由此引發班子出現大裂痕。鎮黨委了解情況后,黨務書記、包村干部多次到村里找他們談話,分頭做思想工作。鎮里召開工作會議,鎮黨委有意責令兩人“雙進雙出”,促成兩人多接觸,多溝通,多諒解。經過鎮領導的多次做思想工作和各自的反思,二人在“掰”了半年后,認識到“兩委”之間的職能是互為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又重歸于好,形成了思想統一、工作同步、團結協作的工作局面。
三、抓機制,規范選人、育人程序。解決村“兩委”關系不和的問題,關鍵是要有一個規范的選人、育人機制。兩年來,旗委在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拓寬選拔渠道,逐步推行“兩推一選”制度。去年,旗委在部分鄉鎮開展了“兩推一選”村黨支部書記試點工作。今年,旗委要求大力推行此項工作。前不久,針對音河鄉新建村合村后原村書記工作不能很好地團結村委會開展工作、內耗嚴重的問題,鄉黨委在該村進行了“兩推一選”改選村黨支部委員工作,原工作能力較強、群眾信賴的村委會主任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選舉結果達到了黨委滿意、黨員滿意、群眾滿意。二是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培訓。旗委充分利用旗鄉兩級黨校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教育陣地開展村干部上崗培訓工作,新進村“兩委”班子成員由旗鄉兩級黨校分級培訓。同時,采取脫產、函授等形式與有關部門聯合辦學,加強對村干部的學歷教育。三是建立完善村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把村干部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標量化為若干具體內容,實行“三掛鉤”,即與黨建工作目標、村級經濟發展目標、精神文明建設目標掛鉤,年終由鄉鎮黨委進行考評,屆末組織群眾進行評議,對連續三年前三名的支部書記給予重獎;對連續三年后三名的自然淘汰。四是完善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每年對村干部進行一次述職和民主評議。完善述職評議的程序、方法和步驟,在形式上擴大了群眾的參與面,尤其是“兩委”關系不協調的村,重點對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經濟發展思路、履行職責等情況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檔次,讓廣大村民作出評價。村干部第一次評議排在末位的,組織學習培訓,并扣發獎金;連續兩次評議排在末位的,依照程序撤換或罷免。霍爾奇鎮在今年的民主評議村干部工作中,對被評為基本稱職的2名村干部實行了誡勉談話,并扣發了半年獎金。五是推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增強工作合力。旗委本著精干高效的原則,提倡村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其他委員經過法定選舉程序兼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民委員會其他成員是黨員且具備條件的,要按照黨內選舉的有關規定和程序,及時充實進黨支部班子。紅花梁子鎮紅榮村去年在沒有選出合適的村委會主任的情況下,村主任由村書記兼職,并實行了“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共減少班子成員職數4人。六是推行村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目前,全旗已經實行“一肩挑”的村有13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6%。計劃到2003年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全旗實行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村達到50%以上。七是實行村干部待崗工資制。在全旗推行了村干部崗位工資制度,對村民選上來的但工作能力較差、不能完成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交辦的工作任務的村民委員會成員,實行待崗,不發工資和各項補貼。這項措施的推行,解決了海選上來的村民委員會成員“在其位不謀其政”、“光拿補貼不做事”等問題,極大地調動了村干部的積極性。
四、抓管理,規范村級事務管理程序。在調研中旗委發現,許多村“兩委”關系不和的主要原因是村級事務管理程序不規范,使村干部“爭權奪利”,鬧不團結。為此,兩年來旗委狠抓了村級各項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從制度上規范村“兩委”關系。一是建立和完善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旗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的意見》。凡是村里的重大問題,都要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和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決策。只要經過討論決定的事項,村“兩委”都要認真組織實施,抓好落實。二是實行村委會定期向黨支部匯報工作制度,使村委會接受黨支部的領導形成習慣,形成自覺。三是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村書記和村主任在財務上的職權。村里重大開支、固定資產的使用和處置,都要經過“兩委”聯席會議討論研究,由村民代表會議決定。村財經支出實行“四支筆”簽字制度,即經辦人、村書記、村主任、村會計簽字,否則,不允許下帳報銷。查巴奇鄉河西村“兩委”的“一把手”,過去常常為財務方面的事搞得關系緊張,村里的各項支出最高時一年竟達4萬余元,集體資產流失,影響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實行“四支筆”簽字制度后,明確了責任,減少了矛盾,“兩委”班子的整體戰斗力明顯增強。四是規范村級會議程序、內容。要求村級要特別開好“五會”,即支委會、村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議。五是在認真總結“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阿榮旗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對村民代表的產生、職責、議事內容、議事原則、議事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使村民代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履行自己的職責。六是進一步加強了以村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每季度最后一月20日為全旗的村務公開日,村務公開做到了“四有”、“五規范”、“一滿意”?!八挠小奔从薪M織、有制度、有陣地、有具體措施;“五規范”即公開的時間、內容、程序、陣地、監督管理措施規范;“一滿意”即村務公開達到了群眾滿意的程度。村務公開的實行,把村干部的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七是推行稅費改革制度。確定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的征收標準。農業稅按照農作物的常年產量和規定的稅率依法征收,農業稅率統一規定為7%,三項附加分別是正稅的20%,主要用于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辦公經費三項支出。確定了農村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向農民籌資籌勞,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
通過近兩年的努力,阿榮旗逐步解決了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的問題,使絕大部分村“兩委”之間統一了認識,增強了整體合力,不但促進了農村經濟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誘發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諸多方面的變化:
第一,鞏固了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通過理順村“兩委”關系,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進一步明確了各自的職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之中,化作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真正體現了黨的領導的本質意義。通過推行“兩推一選”等方式選拔任用村黨支部成員,把黨內民主與走群眾路線結合起來,把素質高、能力強、群眾擁護的黨員選為“領頭雁”,提高村黨支部成員的群眾公認程度和整體素質,為黨的領導打下了堅實的干部基礎。
第二,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全旗各級黨組織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出發,以“三級聯動四帶四創”為載體,圍繞“抓隊伍,強班子;抓培訓,強素質;抓機制,強管理;抓整頓,強幫扶”的“四抓四強”的工作思路,不斷夯實農村黨建工作基礎,取得強基固本,強力帶動的可喜效果。目前,全旗累計實現“六個好”鄉鎮黨委11個,其中建設高標準“六個好”并達小康鄉鎮黨委10個,占全旗鄉鎮黨委總數的66.7%;實現建設高標準“五個好”并達小康村黨支部110個,占全旗村黨支部總數的73.3%。
第三,提高了村級事務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按照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村黨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會管事務性、技術性、具體性事情的要求,村里的大事,都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由村黨支部提出初步方案提交黨員大會討論通過后,交由村委會討論并由村民討論審定后實施。這樣,既使村黨支部在重大問題決策中始終處于領導地位,又使村委會成為村民自治高效運轉的工作機構,從而實現“兩委”決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學化。
第四,轉變了村干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思想認識的轉變帶來了工作作風的根本轉變。通過整頓,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內在要求越來越強。干部和群眾產生了強烈共鳴,形成了黨員干部想著群眾、為著群眾,廣大群眾擁護干部、愛戴干部的喜人局面。如三道溝鎮羊草溝村“兩委”關系經理順后,村“兩委”干部主動到黑龍江、遼寧、通遼等地考察馬鈴薯和發展畜牧業,帶回了很多的訂單項目,該村今年的訂單面積達到了2800畝,為群眾實實在在做了一些好事。
第五,推進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進程。班子抓好了,黨的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就會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通過理順村“兩委”關系,村“兩委”班子成員樹立了大局意識、整體意識,有力地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拓展,占主導地位的大豆、馬鈴薯、柞蠶、乳品、種業、粉絲、瓜籽、山野菜、蔬菜、畜產品等“10條龍”產業結構鏈不斷發展拉長,一、二、三產業比例日趨合理。今年,全旗的訂單農業超過了100萬畝,較去年增加了70多萬畝。全旗牲畜年度存欄總數達到了78.22萬頭(只),較上年增長了31.9%,畜牧業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在兩次生態建設大會戰中,全旗共完成退耕還林9.54萬畝,超過任務數的6%,完成滅荒造林11萬畝,一年的造林量相當于過去10年的造林量。全旗依法治旗的步伐加快,社會治安良好,全旗的信訪總量也由去年同期的349件減少到219件,減少幅度為37.2%。全旗各級黨組織以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重點,深入開展了星級文明村鎮創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不久召開的呼倫貝爾市“三個代表”總結會上,阿榮旗被市委授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