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增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7-13 05:55:00
導語:關于增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當前深化改革,發展農村經濟的好把手。因此,如何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素質,增強其創新能力,已成為各級組織部門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試作闡述。
一、選拔調整組建一支具有創新意識的新隊伍
前一階段的干部的交叉兼職、村組撤并、使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有所提高。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村組干部中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創新能力偏弱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面對現實,要增強干部隊伍的創新能力必須從"選"、"調"、"減"著手,組建一支具有創新意識的基層干部隊伍。
"選"就是按照干部的"四化"要求,大膽選拔一批德才兼備、有經濟頭腦、具備創新意識的人充實到基層干部隊伍中。做到"三突破":觀念上的突破——業績取人。創造一種憑實績用人的氛圍,打破論資排輩、臺階式等老框框;方法上的突破——廣納人才。可從大中專及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營銷員、專業戶、經紀人中擇才、選人;標準上突破——重在創新。只要具備基本素質,側重看其是否具有創新的潛能,特別是那些敢于闖市場、善經營、能致富的人,更是最佳人選。
"調"就是調整班子,知人善任,為建立競爭機制創造條件。首先,選好"一把手"。說白點,帶班人在這一群體中必須出類拔萃,能夠獨擋一面,且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其次合理搭配,最佳組合。根據現有班子成員的綜合能力,專業特長,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果。再次,調整現行的干部考核制度。干部的報酬應與工作實績考核掛鉤,特別要與單位整體創新能力、效果結合起來,為創新機制注入新的生命力。
"減"就是要達到三個目的。總量上,在現有干部職數的基礎上精減三分之一,為選調新人騰出空間;方法上采取末位淘汰制,采用競爭上崗,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使每個人都感到肩上有壓力,真正形成一種只有拼搏,才能在崗,只有創新,才能晉升的競爭格局。
二、培養造就探索一條增強創新能力的新路子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造就一支好的基層干部隊伍、增強其創新能力,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采用創新的思維,跳出老模式,在培養上下功夫、在途徑上辟蹊徑,力求走出新路子。
送出去"、"請進來"。人才靠培養,在職要"充電"。我們要有計劃地分批選送基層干部到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去委培、進修、深造,提高這部分人的理論、專業水平,增強其創新能力。八十年代中期,我鎮曾從高考落榜生中選送一批人到大專院校代培。這部分人回來后敢作敢為,均有建樹。特別是耐火廠副廠長嚴生才同志大膽創新,勇于革新,研制開發了三種新產品,其中"莫來石"耐火磚填補了我省的空白,為廠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市委黨校、農廣校每年舉辦的各類基層干部培訓班,特別是不久前市組織部組織農業現代化試點村支部書記到蘇州市農業干部學院進行短期培訓,所有這些都屬于"送出去"充電、開眼界,增強創新能力的范疇;"請進來"就是聘請專家、學者、名人來進行講座、輔導、技術轉讓等。這種形式我鎮曾多次采用,效果很好。最近,我鎮聘請華西吳仁寶同志來傳經送寶,這無疑是增強基層干部創新能力的一個好舉措。
"少干預"、"多放手"。時代造就人才,實踐增長才干。為了增強干部創新能力,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大膽放手。鎮黨委除了在執行政策、制定規劃,上大項目等方面把好關外,在具體工作方面盡量少干預。做到少開會、少發文、少檢查。反之,要多宣傳政策、多傳遞信息,盡可能地為基層干部提供一個利于創新的良好外部環境。例如:我鎮某村前幾年村辦企業虧損近百萬元。鎮黨委及時調整班子,讓一名創新意識強的同志任支部書記。鎮里是多支持工作,少干預事務,使該同志敢于放手、處處敢為人先。企業上,他率先進行改制,吸引能人發展私營,聘請專家到廠指導上新項目;農業上,他率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引種大蠶豆,試種早熟茨菇,成為全鎮綜合先進單位。他本人也被市評為"十佳支部書記"。
"走市場"、"引項目"。增強干部的創新能力,創是動力,新是目的。要做到這一點,就是培養他們具有敏捷的思維,超前的意識,眼光瞄準市場,捕獲最先信息。可集體組織或自行安排,讓基層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多出去走走,找市場,捕信息,找項目。堅持做到"三要":一要選好點。根據本地特點,選好考察地點,使參觀具有實際價值;二要認真看。既要學精神,又要取真經,切忌走馬觀花;三要留心找。及時推銷自己,尋找合作伙伴,爭取引進項目。如組織干部到山東壽光參觀60萬畝大棚瓜果蔬菜;到江陰華西參觀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到興化的戴南參觀私營企業的發展。這樣多走走、細看看、開眼界、換腦子,對增強基層干部的創新能力必然起到一定的效果。
"設重獎"、"造氛圍"。創能產生財富,新能改變面貌。對于敢于創新、作出貢獻的人,我們應該給予獎勵,提拔重用。為便于操作可制定具體細則,其項目應包括創新的概念、內容、評比標準,產生的效應、效益,獎勵的范圍、額度。全鎮每年可設綜合創新獎(集體)一個,項目獎十個。同時要大造輿論,宣傳部門要采用多種形式,宣傳信息經濟、項目工程、新的增長點、結構調整等方面知識,使創新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深入人心,在全鎮范圍內營造一種人人搞創新、創新最新潮的好氛圍。
"樹典型"、"帶大片"。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它代表著先進,標志著創新的成果。因此我們要培養典型,樹立典型,推廣典型,達到激勵創新的目的,帶動全面。我鎮種子場4年前就高標準、高起點地進行農民住宅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成為全市第一個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村,并得到市領導的肯定。鎮黨委及時總結推廣,并為全市放了現場。"一花引來百花開"。通過典型示范作用,我鎮中心村建設進展迅速,一幢幢造型別致的住宅樓遍布全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強化管理建立一套利于創新發展的新機制
"創新"作為一個永恒的話題,只有不斷創新,增強干部的創新能力,才能發展生產力。因此,我們要強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各項制度,建立一套增強干部創新能力的新機制。
1.管理要嚴格。組織部門要把增強基層干部隊伍創新能力作為一件大事來抓。①建立創新檔案。干部的創新意識、能力、效果應記載入檔,并建立創新人才庫。②注重創新考核。要制定具體細則,把創新能力的增強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方面。③堅持跟蹤考察。創重在新,貴在恒。要實行全程跟蹤,鼓勵引導,摔打鍛煉,逐步成熟。
2.制度要規范。制度是各項工作的保證,是建立創新機制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要建立和健全干部"選任"、"任期考核"、"培養使用"、"創新獎勵"等方面制度,并在實踐過程中加以規范、完善。
3.措施要到位。建立創新機制,應包括一系列具體措施——"工資獎勵的兌現。按照創新能力的發揮,村組面貌的改觀程度、項目的收益、實際貢獻的大小及時獎勵兌現到人。——"提撥任用的到位"。對于那些創新能力強、工作有起色的年輕干部,要大膽提拔、敢于使用;對于那些無進取心、工作無起色的平庸干部必須及時調整,騰出位子。——"推薦錄用的試行"上級人事部門在公務員招聘、事業單位缺崗補員,應考慮一定的名額,給基層一線的優秀人才一個公平竟爭的機會。
總之,增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創新能力,是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大舉措,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將注重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總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