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提高四種能力

時間:2022-07-14 09:22:00

導語: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提高四種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提高四種能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施者。如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必須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針的要求,切實提高四種能力

一要提高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農村的落后,首先是經濟的落后。沒有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始終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黨組織要著眼于生產發展,切實提高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一是要立足本地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要結合本地實際,走“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之路,形成規模經營優勢,努力發展鄉村經濟,積極穩妥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二是要把加快村黨支部建設與提高服務經濟的水平結合起來。要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把村支部建設成連接大市場與小生產之間的樞紐。積極推行“支部+協會+基地”模式,堅持“支部抓協會,協會促基地,基地帶農戶”,形成以支部為核心、以專業協會為紐帶、以產業基地為依托,支部與協會、基地與農戶同頻共振的新格局,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力。三是要推進機制創新,激發村級黨組織的執政活力。要切實解決農村黨組織“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級工作機制。基層黨組織要切實采取有力措施,為村干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要把村級干部收入與本村農民的收入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靈活的分配機制。

二要提高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一是要在理論武裝頭腦上下功夫。要按照建立學習型基層組織和學習型黨員干部的要求,進一步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強化政治理論學習中,要把強化制度建設作為深化學習的關鍵來抓,依靠制度推進理論學習的規范化、經常化,建立起以經常性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促進經常性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的學習新機制,從而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和執政能力、促進和推動工作落實,為建立干部受教育、農民得實惠的長效機制奠定扎實的思想和素質基礎。二是要在提高培訓質量上下功夫。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抓好黨員干部的培訓工作,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隊伍、提高培訓質量,切實把實用技術培訓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增強“雙帶”本領。三是要在轉變領導方式上下功夫。要采取典型引路、干部示范、黨員帶頭、能人帶動、成立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和措施,把以直接管理、行政命令、組織推動等為主的領導方式轉變到政策引導、典型示范、市場服務上來,提高服務本領、增強服務功能,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三要提高改造農村社會風貌的能力。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農村良好社會風貌的具體表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基層組織要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倡導新風尚,大力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切實提高改造農村精神風貌的本領。在鄉風文明方面,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構建平安和諧新農村。要通過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進一步帶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加強基層文化建設,開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教育,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要加強黨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的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在村容整潔方面,要抓好示范村建設。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實際,從清垃圾、清污泥、改水、改廁等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做起,逐步解決農村垃圾亂扔、人畜混居、房屋雜亂等問題。要引導村居民搞好住房建設。因村制宜搞好舊宅基地有序流轉和折舊建新工作,鼓勵和正確引導農民逐步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進行住房改造。

四要提高引導農民當家做主的能力。新農村管理民主,就是廣大農民直接參與并主導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管理活動。黨的基層組織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執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創建村黨支部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一是要推行“兩推一選”和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行村民自治,擴大農民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引導農民自覺地參與村民自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二是要建立農村黨員民主議事和村民聽證質詢制度。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解決村級議事“一言堂”,干部辦事“一手抓”,財務賬目“一人知”的問題,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