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關于新農村建設講話
時間:2022-03-03 08:08:00
導語:縣委書記關于新農村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發展新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富民產業,壯大農村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民增收致富”目標,大力實施以“規模化、品牌化、現代化、市場化”“四化戰略”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工程。一是規模化,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立足目前產業基礎和今后市場前景,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重點發展以東部葡萄、南部蜜梨、北部桃形李為主的三個農產品特色發展區和以壺源江流域沿線高山蔬菜、茶葉、花卉苗木為主的生態經濟走廊。力爭到2010年,“四大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萬畝以上,把*建成泛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二是品牌化,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大對*春毫、仙猴牌桃形李、沁香牌蜜梨等縣域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宣傳促銷力度,整體上提高農業附加值。三是現代化,大力實施種子種苗工程、標準化生產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積極引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和農產品加工、保鮮、儲運等新技術,完善農村技術服務推廣網絡,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優質率和競爭力。四是市場化,重點鞏固發展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經營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農業專業村、專業戶,發展一批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產品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積極組織農業企業大戶參加各類農博會,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打通外銷渠道,大力推動農產品進店上桌。同時,進一步加強以土地整理、“千庫保安”工程等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強農業抗自然災害能力。
二、實施村莊示范整治工程,建設新社區。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是促進農村社區化、農民居民化的基本條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縣緊緊圍繞“五年內力爭把全縣所有符合布局規劃的村莊全部整治一遍”目標,大力實施以“擴面、亮點、涵養”為重點的示范整治工程。一在擴面上,積極開展以村內道路硬化、外墻粉刷等單項工程建設為主的村莊整治,擴大村莊整治的覆蓋面、受益面。二在亮點上,重點抓好高速公路、國省道沿線兩側和集鎮所在地村的整治,抓好“整鄉整鎮整治”工作,促進農村形象大改變、村容村貌大改觀。三在涵養上,圍繞每村有特色的整治要求,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文化、生態特色,反映田園風光、融合現代文明的農村新社區,形成一批特色村、小康村、生態村、休閑旅游村。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加快城市設施和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不斷優化農村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資源配置,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建一批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新社區。
三、實施“康莊工程”,構建新路網。農村公路,是連接城市與農村、農村與農村的紐帶,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對外開放的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硬件保障。*縣圍繞“村村通公路,人人乘客車,個個奔小康”目標,在現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的基礎上,著力抓好三個重點:一是公路養護,探索建立已建成公路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公路養護和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二是延伸工程,規劃建設基礎較好自然村公路,擴大“康莊工程”覆蓋面、受益面;三是構建網絡,加快47省道、20省道、侯中公路等主干線工程建設,實施通村公路與主干網的連接、通村公路之間的連網,構建便捷快暢的城鄉一體交通網絡,實現“路、站、運”一體,“建、管、養”結合,真正使“康莊工程”成為方便農民出行、發展農村經濟和建設新農村的“保障工程”。
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程,培育新農民。農民素質對勞動力轉移就業、家庭增收致富和農村社會穩定起著決定性作用。培育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我們圍繞“每年至少讓1萬名農民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目標,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依托產業發展和面向市場需求,建立中介主動、政府推動、部門互動培訓機制,積極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廣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使全縣適齡農民特別是中青年這個重點群體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同時,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的現代農民。在此基礎上,積極培育和依靠社會各類職業中介機構,擴大勞務輸出,鼓勵本地企業招收本縣勞動力,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讓農民進廠當產業工人、進城變城市居民。
五、實施農村潔化工程,塑造新風貌。人居環境是農民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縣圍繞“至20*年縣域行政村基本實行垃圾集中處理,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臟、亂、差’狀況”目標,大力實施農村潔化工程,制定縣域范圍內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和分期實施計劃,對適宜分散處理的,就地處理;對需要集中處理的,通過分片建設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等途徑進行處理。同時,積極向農村延伸城區環衛機制和城市居民的環衛意識,組建鄉鎮(街道)專業管理隊伍,制訂長效管理機制,經常督促檢查,建管結合,標本兼治,防止“垃圾”反彈。
六、實施“甘泉工程”,享受新生活。農村水污染、農民飲用水困難,是擺在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是農民反響強烈并迫切要求解決的重要課題。解決飲用水難題,讓農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享受現代新生活,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志。*縣把實施“甘泉工程”,作為繼“康莊工程”之后黨委政府又一項“德政民心工程”來抓。從去年8月份開始,我們圍繞“五年內力爭基本解決全縣農民飲用水問題”目標,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自愿為先、量力而行”原則,全面部署實施。縣里建立“甘泉工程”工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按照“城鄉一體供水和農村就近取水、利用現有工程取水為主與水污染治理、水源建設相兼顧”要求,通過農村現有水庫擴建、新水源開辟以及仙華水庫等城鄉一體供水水源工程建設,著力化解資源性、污染性、工程性缺水問題,讓全縣農民喝上清潔干凈的自來水。
- 上一篇:大學生社會醫療保險模式分析論文
- 下一篇:副市長在全市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