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培訓會的講話

時間:2022-11-17 10:38:00

導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培訓會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培訓會的講話

同志們:

我縣被自治區列為20*年第二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個擴展縣之一,這是我縣廣大農民群眾的福音,是黨和政府對農民群眾身體健康重視的具體表現。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工作動員大會,目的是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我鄉新農合工作。剛才李金陽鄉長對我鄉開展合作醫療工作作了具體的部署,我很贊同。下面,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大意義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著眼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大力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提高農民健康水平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同時,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是幫助農民抵御重大疾病風險的有效途徑,對緩解農民因病致貧、返貧,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政府引導并資助,實現農民看病“風險共擔,互助共濟”,讓農民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的健康權益,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長期以來,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制約,城鄉居民收入、衛生資源配置及社會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與城鎮職工享受的勞保醫療、公費醫療和目前推行的基本醫療保險相比,農村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相對緩慢,廣大農民抗大病風險的能力很弱,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非常突出。這不僅嚴重威脅著農民健康,也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只有真正建立起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才會逐步得到緩解。

其次,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規劃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確立了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正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建立健全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加快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解決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是實現農民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第三,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通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僅能讓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而且還能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思和干勁凝聚到加快發展上來,讓廣大群眾放心創家業,推動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第四,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推動農村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央決定,今后各級政府新增衛生支出主要用于農村衛生,并在傳統的按機構和項目撥款的基礎上,增加對農民的醫療補助,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是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通過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拉動農民的健康投資,提高農民的醫療消費能力,將為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在醫療機構基礎建設、能力建設和藥品供應等方面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促進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提供質優價廉、方便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反過來,農村衛生網絡的完善,又可以進一步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提高農民參加的積極性。這樣就可以建立雙方良性互動的機制,從而實現農村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健康保障工作,農村衛生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村衛生工作躍上了新的臺階,為我縣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爭取下,今年下半年我縣被確定為全區20*年第二批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1個縣之一,這是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我縣衛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更是我縣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大好機遇。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鄉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面,還存有許多困難和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時間緊迫,按自治區的要求,6月10號要完成農民的繳費工作,7月1日運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補償工作。前期工作任務繁重,農村生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二是部分群眾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信任,不了解,工作中還需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動員工作。因此,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大意義,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把這件為民、便民、利民的好事辦好,確保我鄉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取得成功。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扎扎實實地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具有高壓性,對參保對象、資金的籌集運作方式、組織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來不得半點疏漏。目標要求高,尤其啟動的第一年農民的參合率要達到70%,而且從啟動到基金正式開始運行只給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要完成成立機構、落實人員、制定工作方案、制度、宣傳發動、培訓人員、籌集資金等工作,工作量很大,而且每一個工作環節都不能簡化和省略。因此,一定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重點就在于宣傳發動、收取農民的參合資金以及資金的管理。其中宣傳發動是前提,宣傳發動工作做得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參合率。收取農民參合資金是難點,是重中之重,農民的錢收不上來,這一項工作就會流產;基金管理是保障,如果基金運行不安全,就很容易出問題,這一項工作就不能穩步推進。

(一)宣傳發動。新農合的一個原則是農民自愿參與,要動員全鄉1萬多農民自愿參加新農合,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歷史原因,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對合作醫療存有疑慮和擔心,要有一個認識過程。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宣傳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使農民群眾充分了解參加合作醫療后自己的權益和義務,明白看病報銷的辦法和程序,消除農民的疑慮和擔心。務必要把宣傳發動工作做細、做實,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從而增強農民群眾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進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