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收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2-01 04:46:00

導語:市教育收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教育收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兄弟城市的同仁們:

一、近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簡要情況

*是湖南的省會,全市共轄四縣五區,總面積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673萬,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含駐長高校)2224所,在校學生1329279人,在職教職工104056人。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始終堅持抓防并舉、標本兼治的原則,在治理教育亂收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以來,我市連續三年被省糾風辦和省教育廳評為“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先進單位”;去年11月,我市代表湖南接受國家七部委組織的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專項督查,獲得了督查組領導的一致好評。我們的基本作法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堅持制度治標,加大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牽頭的治理教育亂收費領導小組,在確保領導掛帥的同時,積極發動部門參與,建立健全了“421”工作機制,即每年召開4次部門領導聯席會、2次領導小組會和1次全市性大會,定期交流和把握工作動態,研究和部署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市教育局制訂和推行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舉報制度和督查制度,聘請了收費監督員,創新了電子收費辦法,形成了全方位的教育收費監控網絡。去年,我們重點取消了群眾反應強烈的小學一年級寄宿學生一次性辦學經費、中小學影票費、國有民辦學校原收取的辦學經費,全年共組織縣級以上教育收費檢查組132個,受檢學校達1600多所,累計查處各種違規經費59.6萬元。

二是堅持源頭治本,加大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地位優先、教育投入優先,基本保證了教育經費需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從2005年起實施免費教育,并逐步擴大范圍、加大力度,到今年秋季,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全部實行“一費制”全免入學;除農村學生免費補助資金外,其它免費補助經費將全部由市、縣兩級財政承擔,并及時足額撥付到學校。據初步統計,僅今年秋季,全市免費補助經費總額就達到了1.04億元。與此同時,我們在提高財政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方面也作了很大努力,今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內小學、初中的職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分別達到120元、150元和180元,比去年分別提高了9%、15%和5%。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安排城市教育費附加時,我市將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作為基數,同標準下撥生均公用經費,并對接收農民工子女較多的學校給予了特殊補貼。這些,都為學校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一定保障,也為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開展創造了前提條件。

二、當前城市教育收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相對農村而言,城市人口更集中,教育需求更旺盛,教育收費工作面臨著很多矛盾,存在著一些短時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我認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配套建設滯后,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受控

一方面,隨著城市的開發擴張,大量流動人口相繼涌入,勢必造成生源總量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較強的政策法規,城區開發教育配套建設滯后,很難滿足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需求。據統計,去年,我市接收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總數達43288人,占到了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3.8%。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門只好通過資格審查、定點入學和按標準收取借讀費等辦法來進行適當調控,這其中就很難排除個別、甚至少數流動人口子女因家庭困難或其它原因而入學受控的現象,很難保證教育的公正公平。事實上,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也沒有能力無條件、無限制地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入學。

2、擇校熱潮高漲,學生家庭負擔居高不減

導致擇校熱不斷升溫的根源,主要是市民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按規定收取擇校費并無可厚非;但在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收取擇校費就有違上級政策了。而*的現實恰好是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初中教育階段品牌學校少,優質資源不足,相當一部分家長不得不采取“擇校找民辦”的辦法來滿足子女入學需求,承擔數額較大的擇校收費;個別公辦品牌學校也只好通過收費適量“捐資助學費”的辦法來控制招生,客觀上加重了學生家庭負擔,雖有違規之嫌,但實屬無奈之舉。

3、城區生源復雜,義務教育免費遭遇尷尬

*在義務教育免費工作上應該是力度較大、步子較快的,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就經常為免費對象的界定和免費補助經費的來源頭痛。據初步了解,目前*城區在校學生中,有在戶口所在地就讀的、也有跨區縣(市)就讀的,有本市戶口的、也有外地來長的,有在公辦學校就讀的、也有在民辦學校或行業子校就讀的,等等。這些對象是同等免費還是照樣收費,很難把握一個基本的準則;免費以后的補助經費由誰承擔,很難明確一個合理的主體,因此而出現了同一城市不同區域有免有收、收多收少、免多免少的現象,導致市民對教育收費工作的不理解、甚至不滿意。

4、收費政策緊縮,學校正常運轉受到影響

按照財政綜合預算,我市市直學校和二級機構人員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兩塊組成,其中有2200多萬的人員經費(主要指崗位津貼、失業保險、防暑降溫和住房公積金等)需要在事業收入中解決。而由于義務教育免費制度和高中“三限”政策的推行、特別是今后教育收費政策更加緊縮,學校很多收費項目將徹底取消,事業收入將失去任何來源,如果財政不適時補貼,學校正常運轉和教職工待遇落實將會受到一定影響。

三、解決城市教育收費問題的對策思考

1、加快城區開發教育配套建設

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重視,盡快出臺加強城市中小學規劃建設的實施辦法,確保城市開發與教育配套建設同步進行。在制訂有關政策時,要突出政府的主導地位,強化政府的投入責任,同時要科學合理地確定開發商配套建設責任,盡快新建一批配套學校,妥善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在這方面,湖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出臺了一個初步方案,正在基層征求意見,預計年底可正式出臺。

2、不斷擴充城區優質教育資源

一是理順城區教育管理體制,強化區縣政府義務教育的辦學責任。按照市以高中教育為主、區以義務教育為主的原則,用3-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城區初中和高中的剝離任務;同時要集中財務,加快改造一批城區薄弱學校,實現辦學條件的基本均衡。二是大力推行對口扶植政策,鼓勵和動員省級示范性學校與城區薄弱學校實行對口扶植,通過選派優秀教師任教、擴大對口升學比例等措施,發揮示范性學校的輻射作用,強化示范性學校的扶植責任,促進城區教育的均衡發展與全面提升。

3、全面規范義務教育擇校收費

關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收費問題,一直以來是有社會爭議的。我們認為,義務教育的公辦名校作為社會公認的優質資源,其提供的優質教育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因此而成為擇校熱點。這些學校在尊重自主的原則下,按規定收取一定的擇校費,在目前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關鍵是如何規范的問題。在這方面,不少地方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把握兩點。一是控制標準,確保收費數量為一般市民所能承受,并向社會公示;二是創新形式,采取“財政收、教育用”的模式,將收入集中,統籌用于城市教育的建設和發展。

4、加大地方財政教育投入力度

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逐步向城市延伸,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城區中小學教師人員經費、免費補助經費、生均公用經費和校舍維修改造經費的承擔比例,確保城區義務教育各項經費都能按時足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