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聞出版工作領導講話

時間:2022-02-14 10:00:00

導語:文化新聞出版工作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新聞出版工作領導講話

同志們:

剛才,市文化局局長做了很好的工作報告,我完全同意。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將要做重要講話,請大家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增強做好文化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文化戰線的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建設文化大市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年,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里,我們的文化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具體表現在: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一些館(站)的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二是市博物館、圖書館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主體結構已封頂,力爭在今年國慶期間部分場館投入使用。三是藝術創作和民族藝術教育得到繁榮發展,特別是市民族藝校在年取得自治區重點職業中專院校的基礎上,去年又通過了教育部、文化部評審委員會專家組的評估,晉升為國家級重點職業藝術學校,這是我市文化工作的一大亮點。四是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進一步加強。五是強化了文化市場監管,營造了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成績突出,受到了自治區的表彰。六是對外文化交流也有所加強,拓展了書畫藝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這些工作的圓滿完成與各位的辛勤努力分不開的,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各位辛勤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市文化工作還有不足,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一些地方對文化工作的重視還不夠,認識還不到位,一些常規性投入不夠,發展活力不足;二是文化創作相對滯后,藝術精品不多,整體競爭實力不強。三是文化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文化體制改革還相對滯后,文化產業發展也比較緩慢。

存在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我認為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認識問題,一是體制問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投入的不夠,這些問題是相對的,設施是逐步完善的過程。面對這些問題,怎樣搞好文化工作,首先是認識上要高度重視,機制上體制上要真正創新,要立足我們現有的條件,激發活力,推進我們的工作。不可能等錢投夠了,等設施建設好了再去工作,那就不需要我們去努力了,所以我覺得核心是認識和體制改革問題。

這里我著重講一下認識問題,就是怎樣提高我們對文化的認識,怎樣看待我們文化工作。對文化工作,國家是非常重視的,十七大提出要掀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我們知道,過去經常提掀起新高潮,現在對高潮提法還是比較慎重的。因為高潮過去往往就是低潮,震動比較大,而恰恰在文化上提出了高潮,是因為人的思想觀念更新后,不可能很快就衰落下來。不像經濟工作,有一個周期性,高潮后就是低潮,文化的高潮則可以持續。同時,十七大還提出了文化“軟實力”的概念,要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于上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我們使用這個概念,是相對于國家的硬實力,如軍事、經濟、科技等等而言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意識形態、體制機制、包括人的思想觀念、核心的價值體系等等作為軟實力是一個民族不可缺少的,只有與硬實力相配合,相輔相成,才能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沒有軟實力,硬實力也硬不起來,再好的軍事設施,沒有堅強有力的戰士去使用,也是一堆破銅爛鐵。

近年來,國家在農村實施五大工程,即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在內蒙古叫草原書屋),國家的投入是很大的,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的高度重視。國家為什么會這么重視文化工作?這是由文化的功能決定的。我認為,文化的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政治功能。歸根到底,文化具有爭奪人的功能。人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沒有真空,正確的思想不去占領,錯誤的東西就會去占領,如果沒有民族精神、沒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國家就不可能發展起來。只有通過民族凝聚力的正確引導,才能號召起人來,沒有凝聚力什么事業也干不成。現在,一些封建迷信和陳舊的思想觀念還在盛行,特別是還有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即宗教的問題,信教的人在增加。當然,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在一些宗教勢力大的地方,我們黨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還不如宗教勢力強,這是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我們要通過正確的、先進的文化來引領社會思潮,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人民。文化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從這一高度去認識文化的政治功能。

二是愉悅功能。就是以人為本,關心人的精神需求。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相應提高,要有求真、求美、求樂的享受。能不能真正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大群眾有沒有健康娛樂的文化生活方式?這是衡量文化發展的重要標準。比如廣東增城,各種各樣的文化協會、各種各樣的文化團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只有不斷豐富文化生活,才能使廣大群眾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才能使人們更加熱愛生活,也就會減少一些郁悶情緒和頹廢現象。所以,文化的愉悅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經濟功能。就是要發展文化產業。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文化產業。就世界范圍來看,越是經濟發達國家,文化產業越發達,對GDP的貢獻越大。據統計,美國的文化產業占GDP的1/4,也就是25%的GDP是文化產業創造的。日本、韓國、美國文化產業的出口都已超過了汽車行業的出口。我們有一些發達地區,如長沙,文化產業對GDP的貢獻達到9%,相當可觀。我們烏蘭察布市還不到1%。這說明我們空間潛力很大,文化產業發展起來對經濟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四是傳播功能。文化具有傳播的功能,能夠擴大本地區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外部世界能夠及時了解,世界上任何重大活動,我們都能很快知道。但是,我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行政建制、民族狀況等,外界知道的就很少。外國人來中國才能了解我們,可畢竟來的少。國家是這樣,地區也是如此,我們靠什么來宣傳地方形象,經濟實力、品牌當然不可少。但如果經濟品牌上不去,打文化品牌也是提升知名度不可少的。一個電視劇《走西口》的播出,使涼城與山西右玉交界的殺虎口旅游一下子火爆起來了,這就是文化傳播的力量。這是山西人寫的,我想,如果是內蒙古人來寫,就會表現內蒙古人的堅忍不拔,堅苦創業,怎樣把山西人吸引過來共贏共生的,這樣地區傳播力就會很強了。

總之,文化事業極其重要,我們要增強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文化戰線的工作者要有文化人的自豪感。

現在人們很關注逆向拉動問題。也就是說,經濟危機或蕭條時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別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與繁榮的機遇期。美國好萊塢的興起就是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后,韓劇的興盛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因為經濟上、政治上出現了問題,往往有更深的文化思考,在我國辛亥革命沒有解決的問題,人們從文化上思考原因,于是有了新文化運動,最終解決了中國革命的走向問題。我們談這一問題,也是因為現在正處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恰好是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十分難得的機遇。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點,著力推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年是新中國成立周年,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推進“”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應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變化,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年的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今年全市文化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工作,堅持“圍繞大局,強化基礎,服務群眾,改革創新”,抓住國家拉動內需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機遇,突出抓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精品工程建設,提高文化服務基層水平,培養和發展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精神,抓住國家拉動內需促進文化大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資助,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要繼續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從保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要求出發,進一步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骨干,以社區和鄉鎮文化設施建設為基礎,優先安排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保證人民群眾有充足的文化生活空間,為文化事業發展與繁榮提供有效平臺。力爭在烏蘭察布博物館圖書館新館今年投入使用的同時,積極爭取市群藝館、四子王旗博物館、涼城縣博物館的建設項目。在博物館的布展上,要提前安排,遵循“三貼近”的原則,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追求雅俗共賞的展示效果。要從特色博物館的基本定位出發,在主題構思上要鮮明準確,立意獨到,使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震撼力;在內容設計上,要框架清晰,精彩生動,引人入勝,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層次觀眾的求知和欣賞需求。同時要充分發揮烏蘭察布的地域文化優勢,以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特色文化為主題,貫穿全部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旗縣市區要把文化基礎設施納入經濟建設總體規劃,從實際出發,對基層文化設施在統籌規劃、分布實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上,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農村牧區文化資源綜合利用,共建共享。

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繼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程。扎實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蘇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以及草原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的建設。要重點推進“草原書屋”民生工程建設。“草原書屋”工程是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在我區民族化、區域化的具體體現。“草原書屋”已被列入年自治區重點實施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設草原書屋既能滿足基層和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又能豐富文化生活,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特別是我們在經歷金融寒潮時,更需要文化來取暖,需要文化產品來充實心靈,需要文化的力量來浸潤抵御危機的信心,因而要倡導全民閱讀,涵養精神氣質,形成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促進經濟復蘇。我們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完善規劃,用好資金,確保建好、管好、用好書屋。各旗縣市區和市文化局要做好書屋的選址、硬件配備等工作,在書屋的管理和使用上加大工作力度,探索創新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草原書屋的作用。

(二)推進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強文化事業的發展動力。

要樹立創新意識,進一步拓寬文化工作領域。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和生命力所在,是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提高地區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動力源泉。目前我市文化工作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觀念滯后等許多問題。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要努力提高創新意識,要做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手段創新、內容形式創新、傳播手段創新,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創新。要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豐富文化的生產方式和表現形式,努力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進而增強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影響力。同時,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廣泛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調整思路,摒棄封閉的文化思維,突破束縛我市文化藝術發展的一些舊框框,解決文化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文化工作領域拓寬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努力擴大文化工作的覆蓋面,真正實行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轉變,提高文化行政部門領導文化工作、管理文化事業的能力和水平。各級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門要加快實現職能的轉變,深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由主要管理直屬文化單位向管理社會文化事業轉變,強化服務功能和服務手段,謀劃文化發展的大思路、大舉措,從而推進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要樹立改革意識,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邁出可喜的一步,但改革工作的步伐仍然比較緩慢,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滯后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特別是基層的文化體制改革力度還不大,制約我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我們要在認真總結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真抓實干,結合各自的實際,積極探索文化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新思路,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市文化體制改革。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繼續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根據文化事業單位的不同功能和類型,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藝術表演團體要建立完善藝術生產、營銷、籌資、分配激勵機制,同時加快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推行人員聘用制,通過改革使其真正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二是要積極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與文化事業單位的關系,規范政府職能,尊重文化單位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徹底解決管辦不分,政府包攬文化企事業事務的問題,充分調動文化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對文化資產的管理利用,使文化事業單位依法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各類文化單位都應該按照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進行管理運作,建立起既能夠保證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又富有發展活力的運行機制。

要樹立精品意識,突出抓好特色文化精品生產。文化事業的繁榮,要靠特色文化產品來支撐和維護,而特色文化精品的多少決定著文化事業競爭力的強弱。因此繁榮我市文化事業,必須大力推出優秀作品,積極實施特色精品戰略。要立足創新,根據我市的社會發展和文化定位,走特色文化之路,把地區民族特色與大眾需求結合起來,把傳統精粹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整合好、包裝好特色文化品牌,努力開發一批民族特色鮮明、技術先進、時代氣息濃郁的現代經濟型文化品牌。要進行科學規劃,明確目標,精心安排部署,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以推動藝術生產面向市場,建立起能夠多出優秀作品和人才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藝術生產氛圍。要利用區域文化優勢,活躍群眾文化內涵,加快文化發展。要繼續通過建立特色文藝團體,開展特色文化活動,評選特色文化鄉鎮和特色文化家庭,來培育和推進特色文化,并達到吸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目的。要重視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教育引導,建立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的工作機制。積極鼓勵文藝創作和培育人才相結合,發現和表彰從事鄉土文化發掘、整理、傳承的民間文化工作者,表彰有貢獻的文化專家,鼓勵和扶持有才華的文藝工作者或文藝愛好者,使文化創作迅速繁榮。挖掘和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培訓文藝專門人才承擔起傳承民間藝術的重任。要挖掘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有的文化資源,打造神舟文化品牌,突出藝術生產的烏蘭察布色彩,在挖掘、整理東路二人臺傳統劇目的同時,組織人員編創反映時代精神的新劇目。我們在積極參加全國全區周年各項文化藝術慶祝活動和組織本市建國周年國慶文藝慶典契機,同時,組織好我市烏蘭牧騎文藝調演等文藝活動。通過充分挖掘和整合別具特色的烏蘭察布文化資源,形成地區文化主打品牌和主打產品,促進文化優勢向現實的經濟優勢轉化,增強烏蘭察布的社會影響力。

三、切實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是一項整體性強、涉及面廣的復雜系統工程,要把這項艱巨的任務完成好,必須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各旗縣市區黨委、政府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服務中心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統籌兼顧,扎實工作,對文化新聞出版工作實施強有力的領導。

(一)要切實把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擺到重要位置來抓。各旗縣市區黨委、政府一定要把文化新聞出版工作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經濟與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方針,高度重視文化新聞出版工作,從大文化角度考慮文化事業的發展。要經常分析研究文化新聞出版工作,把文化新聞出版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與經濟社會任務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實施,一起檢查,一起落實。要認真研究文化新聞出版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協調處理好文化新聞出版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幫助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不斷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認真落實文化發展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投入文化建設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逐步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企業投入相結合的新機制,使文化產業在面向市場中發展壯大。

(二)要強化協調配合,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文化新聞出版工作事關全局,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來做。要把文化新聞出版工作完成好,迫切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社會方方面面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宣傳、文化、文聯、體育、旅游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守土有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擔負起繁榮文化事業的重任,扎實抓好文化發展規劃、指導和協調管理工作。

在這次會議上,市政府與旗縣市區政府簽訂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責任書,希望旗縣市區按照責任書認真落實,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進行。

同志們,做好年文化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增強搞好文化工作的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為加快我市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推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