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新思路新突破新階段

時間:2022-02-12 10:55:00

導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新思路新突破新階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新思路新突破新階段

在今年年初,如何繼續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如何繼續增加農民收入,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其中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是,政策性因素在去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在今年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央惠農政策的力度和“含金量”能否一直保持下去?怎樣才能形成和建立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從目前進行的各項工作來看,對這個曾經困擾過我們的問題,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仔細體會,可以說,這個答案貫穿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關于深化2005年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之中(簡稱《意見》),其發展脈絡非常清晰,并在《意見》中得到了細化和深化。

減免農業稅是去年農村改革的最大亮點,農村稅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全面取消農業稅后,意味著我國傳統的小農經濟運行模式,以及部分仍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傳統管理方式,已經或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從這一點來說,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繼續深化農村稅費體制改革”在《意見》涉及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五個方面中名列首位了。

去年是減免農業稅改革的第一年,在凸顯改革成效的同時,相關配套改革滯后,已經影響到稅費改革的順利進行。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配套改革措施的實施急需跟進,因此,《意見》提出,今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要特別著重于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以及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數字顯示,我國38000多個鄉鎮的120多萬吃財政飯的各類鄉鎮人員的龐大公務支出,已形成了對農民增收的沉重壓力。根據鄉鎮的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對現有的鄉鎮進行撤并,是鞏固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重大政策舉措。在取消農業稅后,要通過各級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在建立公共財政制度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分級財政體制,滿足農村基層政府和農村公共服務的資金需要,保證基層政府的服務和管理。同時,要真正實現政府辦農村義務教育,必須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平衡富縣與窮縣之間義務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實減輕農村基層行政管理機構的壓力。

其實,正像免除農業稅的意義不在于使農民負擔的絕對數量下降了多少,而在于它破除了對農民的不平等的制度安排一樣,“繼續深化農村稅費體制改革”的意義也絕不僅限于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而在于它已經從根本上觸動了目前我國農村管理體制上的某些制度安排。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20多年來,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制和增收減負為主的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改變了農村的落后面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相對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說,農村的改革已經相對滯后。只是放權讓利、幫困扶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的面貌,也難以從根本上打破根深蒂固的小農經營方式和經營觀念。因此,從總體上說,農村的改革應當由過去基本是放權讓利的改革轉向以制度創新和提高市場化水平為主攻方向的改革。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這不僅僅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的現實反映,也是國民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有關專家指出,從農業、農村與國民經濟的關系來看,主要是“三個不協調”,一是就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調整不協調,二是城鎮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不協調,三是資源與國民收入在城鄉之間分配不協調。

要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必須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不僅要做好農村內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文章。也就是說,我國農村改革進行到今天,深化農村改革不僅涉及許多農村內部的體制和機制問題,而且還涉及城鄉關系的調整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系,是《意見》中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少,能力弱,難以滿足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信貸的需要,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金融系統要從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出發,按照有利于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在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要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擴大試點范圍。

目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已進入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新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農村的發展正在全面納入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央政府正在努力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正在下大力氣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有效體制。《意見》表明,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正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從長期著眼于農村內部改革,向與農業緊密相關的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全面推進,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