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農村住房為何蠶食耕地?
時間:2022-02-12 11:11:00
導語:黨國英:農村住房為何蠶食耕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以想象,東部農民在擴大住房、中西部農民在收入提高以后,也會向東部農民看齊。在目前的制度背景下,農民住房的擴張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這兩年,地方政府和工商業資本對耕地的蠶食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他們來頭大,驚動也大,對農民的利益損害也明顯,自然逃不過人們的眼睛。然而,引發這種土地掠奪的原因并非導致這一種后果。土地是“集體”的,來頭大的勢力能圈占,農民自己會甘心嗎?當然不會。他們也要想辦法盡量把土地抓到自己手里。農民在靜悄悄地行動,惟其響動不大,人們還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
上周去南方某地開會,乘火車注意觀察沿線的村容村貌,看到南方農村的農民住房又到了新的水平。那些二十年前蓋的兩三層樓房旁邊,更漂亮的樓房蓋起來了。看這些新蓋起來的農民住房,不免感慨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的確大大提高了。看過歐美國家的農村住房,我以為中國江浙一帶的農民住房水平決不輸給歐美國家。可是,再深入一想,這難道是好事情嗎?
從飛機上往下看,從華北平原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中國的城市地盤在擴大,農民的住房也是密密麻麻的。有的村落快要擠到一起了。農民需要這么多住房嗎?統計資料顯示,中國農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8平方米已經上升到2002年的27平方米。浙江省農村的這個指標在2002年就達到47平方米以上。中國農民的住房面積增長速度超過了農業(注意,不是農村)經濟的增長速度。只要農民有了錢,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蓋房子。可以想象,東部農民在擴大住房、中西部農民在收入提高以后,也會向東部農民看齊。在目前的制度背景下,農民住房的擴張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其實,農村住房的空置率相當高。在我調查的一個經濟發展狀況一般的華北某村子,農民住房空置率達到15%左右。沒有空置的那些住房,居住的人口也相當少。住房空置或低利用率的情況在南方一些農村更嚴重。農民哪里去了?不難理解,他們或者遷移到了城市,或者在城市打工。打工者在城市沒有住房,他們像候鳥一樣每年一次地來往在擁擠的工棚和寬敞的農舍之間。遷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在城里有了住房也會保留農村的住房。
蓋房的目的之一是占地。中國的《土地管理法》規定,每一戶農民可以劃撥到一塊宅基地。這個規定便是農民占地的一個法律依據。前些日子,美國三一學院的文貫中教授看中國的統計資料,提出一個問題:近些年來,為什么中國農戶數量在增長,而農民人數在下降?他真是看到了一個有趣但也嚴重的問題。從1999年到2002年,中國農村農戶數量增加了1.1%,但農民數量下降了1.6%。分出一戶,就能占一塊宅基地,這便刺激農民的大家庭盡可能地分戶,也盡可能地生兒子,不生女兒;生了女兒,也有可能被遺棄,甚至被溺斃。我了解華北某個農戶,他們有6個兒子,5個兒子在外面工作,有的早已是城市居民,但他們每個都分到了一塊宅基地。
在目前的土地制度下,農民用分戶、蓋房的辦法占地,實在反映了農民的理性,幾乎是無可指責的。但這種占地的方式至少有三個危害:第一,農民的資本積累轉化成了房屋投資,而房屋的利用率并不高,這使得農村潛在的資本效率下降。第二,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也下降了。第三,農村社會結構受到破壞,特別是加劇了農村人口性別比例的失調。如果這個局面能得到扭轉,農民積累的資本用在城市購房、建房上,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會提高,土地也會得到節約。但是,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之下,扭轉這個局面實在太難了。我們真該反省一下我們的土地管理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