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息化進程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2-01 10:43:00

導語:農村信息化進程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息化進程工作會講話

一、農村信息化的意義

20*年以來我國農村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單獨一個條目,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各級政府紛紛制定出各種以信息手段支農惠農的配套政策和舉措。推進農村信息化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深遠。

首先,信息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特征,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城鄉二元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城里居民一天接收的信息量超過了農村村民一年的信息獲取量。對于農村建設來說,修建道路、美化村容、建造樓房等一系列舉措是必要的,但要從根本上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則必須實現城鄉信息平等。其次,信息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三,信息化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健全信息服務網絡,可以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場、就業等信息,幫助農民科學決策、提高生產經營水平,拓寬市場渠道,實現增產增收。第四,信息化建設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農村公共服務的傳統運作模式,整合資源,建立農村遠程教育、文化資源共享、遠程醫療、動植物疫情預報、資源環境監控等信息系統,可以促進現代農村公共服務的快速發展。第五,信息化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必要手段。信息化可以促進政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通過數字化、網絡化等方面的技術支持,保障農村各項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二、目前農村信息化所面臨的問題

由于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大多還處于信息化起步階段,許多地區信息化建設進程遲緩,信息化水平低,互聯網、信息化與農民群眾相距甚遠。大部分農民不懂電腦操作,更不知怎樣上互聯網。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服務體系還很落后,農業信息市場供給和需求嚴重不足。

首先,我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涉農信息資源分散缺乏,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有8億在農村,與城市相比,通信、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在農村發展存在很大差距。*市自20*年實施農村信息化工程以來,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但與農村地區對信息化的需求相比,差距還非常大。其次,我國農村信息化嚴重依賴于城市信息化,由城市提供給農村信息資源不能完全適用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無論是教育、文化、衛生還是農業信息都是如此。第三,農村信息化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農民是信息化需求主體,農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但由于他們面對信息化技術約束,使他們缺乏農村信息生產、分配、交換和使用能力。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限制,使得農村人口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市場化條件下,中青年農民外流更加劇了農村信息化人才的匱乏。第四,農村信息化成本過高,成為限制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市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在每個行政村建設了一個公益性信息服務站,由政府投資硬件設備并負擔每月100元的網絡資費,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現在我們要仔細分析這每月100元的網絡資費,*地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約在4500元左右,按這個數字計算,則農民用在互聯網的消費應就超過了年收入的四分之一。這一比例相當于*市城市居民一輛轎車的養護費用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對于農民成為一個可想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三、如何解決農村信息化所面臨的問題

首先要深刻理解農民對信息化的需求,明確農村信息化建設目標。農村信息化的最終目標是讓大多數農民家庭用上計算機,用上互聯網,并從中受益。其次,要掌握農民渴望得到什么樣的信息。據調查,從事傳統農業生產、規模較小的農戶,對信息的需求較少;文化素質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戶,對信息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聯星村奶牛養殖戶楊建國說,他迫切需要奶牛的生產狀況、未來價格趨勢預測、生產風險預警等方面的信息,但他獲取信息的途徑面窄,不穩定。燕鴿湖村黨支部書記曹建國告訴我們,農民最盼的就是致富,但是究竟種什么、養什么、從事什么行業才能致富,卻一直是看不到、拿不準。許多農民反映,當前政府和各個渠道提供的信息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過時,二是缺乏針對性,自己想要的信息得不到,得到的又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們非常盼望拓寬信息渠道,實現信息互動。目前,*市政府投資70萬元建設了各自獨立又相互統一的“*市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開通了*市農村信息服務網站。通過及時生產、農資等信息,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推行定單農業、農產品供需信息,支持專業農產品市場與村信息點的網絡對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從農業生產和流通環節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術服務,使農民真正享受網絡經濟帶來的好處,解決信息不靈,縮小“數字鴻溝”,讓小農戶進入大市場,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獲取信息難和農產品銷售難的實際問題。第三,培養一批適應農村市場和信息時代要求的農村本土信息化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當前要特別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業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使他們既是農業技術專家也是農業信息專家,讓他們在農業信息化過程中引導農戶、幫助農戶,基本構建起適應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息化支撐體系。第四,培育發展農村信息化市場,利用市場機制助力農村信息化建設。目前農村信息化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廣闊的市場還沒有充分挖掘,政府應該出臺各類相關政策,引導和扶植企業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最終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目標,實現社會、企業“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