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在農村低保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12-29 03:45:00

導語:干部在農村低保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在農村低保動員會講話

同志們:

一、對過去工作的總結評價

一個規范,就是通過去年的努力,農村低保工作基本實現了規范完善。主要體現在保障標準制定科學合理,入戶核查科學準確,審核審批程序嚴格規范,檔案資料齊全完整,初步建立了我市農村低保申請家庭收入核查體系,在解決家庭收入核實難這個世界性難題上有了突破。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村低保工作管理格局,形成了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

兩個確保,一是確保了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了困難群眾的生存權。生存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最基本的民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則不會自發地為困難群眾提供保護,這就需要低保制度來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存發展權利,通過這種制度,讓競爭中的強者更加放心地勞動致富,讓競爭中的弱者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讓生活處于貧困狀態的群眾有尊嚴的生活。二是確保了低保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社會救助說白了就是政府白給的,誰都想要。如果不符合條件的群眾享受了低保,就會引起群眾的不滿,甚至引起矛盾,成為社會新的不穩定因素。去年,書記市長交流平臺就收到不少群眾在這方面的來信,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軍,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周也曾多次對這類工作作出批示。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必須確保社會救助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正是由于去年以來開展了低保規范化建設,在農村低保工作中,認真核查申請人家庭收入、科學制定保障標準、精心組織民主評議和公示、準確確定低保對象、補差確定保障金和增發分類救助金,進一步規范了農村低保工作的管理方式;嚴格按“三環節十步驟”的程序,對原來的低保對象進行了一次全面普查,重新確定了保障對象,把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群眾納入了低保范圍,把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了困難群眾身上,群眾滿意了,矛盾減少了,農村穩定了,社會和諧了。

二、農村低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彰顯出兩種精神

從紅生局長對去年農村低保工作成績的總結中,我提煉出一組看似簡單的數據,“3個月”,“6000多低保普查工作人員”,“92個鄉鎮、1166個村”,“40836戶、90314人”,“139項收入支出核查指標”和“64022人”。如果把這些數據用文字串連起來就是:自去年11月5日全省農村低保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了規范完善農村低保工作以來,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全市6000多名工作人員走遍全市92個鄉鎮(街道)1166個村,走進40836戶農村困難群眾家庭,對90314名困難群眾按照139項農村低保申請人家庭收入、支出指標進行逐項調查,最后確定了64022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在2010年2月10日春節前把900多萬元保障金發到了困難群眾手中,讓困難群眾和全市人民一樣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這一組數據,看似簡單,但是,它是民政干部職工,尤其是基層鄉、鎮、村民政干部職工用辛勤的汗水寫出來的,彰顯的是基層民政干部職工吃苦和奉獻兩種精神。低保工作是民生工作,在政府部門中,沒有哪個部門像低保工作這樣“情牽萬家”,這樣貼近群眾,這樣惠及百姓。沒有哪個部門的工作必須入戶才能完成的,只有民政部門的低保工作必須要一戶一戶的進行家庭收入核查,才能準確確定該不該享受低保。特別是由于農村群眾居住分散,戶與戶之間相距遙遠,有的車去不了只能靠步行,有的農村群眾白天不在家,民政干部就晚上入戶進行調查,如果沒有吃苦的精神,是難以做到并堅持的。第二種精神是奉獻。多年來,基層民政干部身兼多項工作,從不計報酬,有的同志到村里面入戶調查,要自己掏錢打“摩的”進村,來回就是二、三十元錢,如果沒有奉獻的精神,沒有為群眾服務的精神,是難以做到的。從取得的成績中,我們看到的是民政為民的情懷,是吃苦奉獻的精神。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紅生局長作了很具體、很到位的安排,我不再重復,我想再強調兩點:

第一,各級政府要加強對低保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領導,確保全面建立起科學規范的城鄉低保制度

樹森省長說農村低保工作是“天大的事”,在我看來,不僅農村低保工作是“天大的事”,城市低保、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等,整個社會救助工作都是“天大的事”,要做好這件“天大的事”,各級政府必須加強領導,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格局,才能確保全面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符合實際的城鄉低保制度。各級政府要有為主意識,一是要充分認識規范完善城鄉低保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規范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放到全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大戰略中來思考,放到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大局中來謀劃,放到社會救助制度深刻轉型的大背景中來考量,從這個意義來講,抓低保就是抓發展的意識。要增強規范完善低保制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領導開展好低保規范化建設年活動。二是要切實履行政府主體責任。社會救助工作的主體是政府,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鄉鎮政府要切實履行具體責任。三是要督促民政部門,認真履行牽頭責任,以規范化建設為載體,按照即將下發的《省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和市民政局的安排部署,圍繞“動員部署、組織實施、整體提高、檢查驗收、規范完善”五個階段的安排,精心組織,扎實開展規范化建設活動,用一年的時間,努力實現全面建立城鄉低保管理運行、組織保障、監督檢查三個機制的目標,使全市社會救助規范管理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活動結束后,要組織交叉檢查并通報結果。

在抓好全面規范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工作的同時,要進一步抓好各項社會救助工作,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統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圍繞“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臨時救助等工作,圍繞“人人享有基本的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積極探索簡化程序,方便群眾就醫,切實幫助困難群眾緩解看病就醫的困難。要加強五保供養,確保五保對象生活不低于當地群眾的平均生活水平。要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救急救難的作用,幫助低保對象、低保邊緣群體和低收入群體解決困難,充分發揮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的整體功能。

第二,要把加強社會救助能力建設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

解決民生是各級政府的根本職責,社會救助是各級政府解決困難群體民生問題的重要任務,社會救助能力的強弱,也是對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一種檢驗。由于社會救助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反映各級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程度,各級政府在發展社會救助事業上要求得最佳的效益,付出必要的成本是天經地義的,完全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目前,我市社會救助事業快速發展與能力建設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城鄉低保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特別是農村低保工作面臨的困難可以用無專職工作人員、無專項工作經費、無專門工作設施“三個無”來概括,此外,低保工作人員待遇偏低,低保工作這支隊伍思想不穩定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規范化建設活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市整個社會救助事業的發展,影響到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落實,務必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困難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低保工作面臨的困難,把加快能力建設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有力推進工作的角度,從解決有人辦事、有錢辦事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解決的措施。在解決人、財、物的問題上,不要等上級下文件,要開拓思路,大膽探索,如采取整合基層人力資源、政府購買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解決人的問題等。實踐證明,只要重視,就會有思路,只要重視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息烽縣已經率先掛牌成立了社會救助局;修文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縣級財政拿錢,為低保工作人員增加工資,目前修文縣低保工作人員的工資已經達到每人每月1000元;云巖、南明、小河區、息烽縣也已經按市委社區建設1+6文件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員的待遇。下階段,省里還將下發《省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活動方案》對低保工作的機構、人員、經費、設施作出明確規定。各區、市、縣政府在接到《方案》后,要認真研究,嚴格執行。

同志們,規范完善城鄉低保制度,任務光榮而艱巨,職責神圣而重大,我們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把“天大的事”辦好,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好,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