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暨土地流轉交流會發言

時間:2022-02-17 03:18:00

導語:農業暨土地流轉交流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暨土地流轉交流會發言

同志們:

一、凸起重點,提拔層次,具體加速我市高效農業建立措施

近年來,市委、市當局高度注重高效農業任務,一直以地盤流轉促進高效農業大開展的思緒不不堅定,完成了兩項任務的統籌推進;一直發揚政策獎補“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吸引和調動社會大戶投入;一直以大項目帶動大園區建立,打造叫響全省甚至全國的亮點;一直以科技效勞作為支撐,具體提拔開展程度。每年市財務都要布置100多萬元,對高效農業園區進行攙扶和獎勵,促進了全市高效農業的長足開展。截止當前,全市又新增畝效益3500元高效農業面積163萬畝,新建、擴建高效農業園區59個,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到達105萬畝,個中畝效益3500元高效農業面積到達82萬畝,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78%;設備栽培面積到達306萬畝,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29%。全市高效農業園區累計到達296個,一批建立規范高、效益好的百畝園、千畝方、萬畝區拔地而起,帶動了75萬農人依托高效農業增收致富,每年可為農人添加收入6億元以上。繼上一年縣高堤鄉陳村成功創立全國蔬菜規范園之后,本年,縣任固鎮土壤噴鼻蔬菜示范園和縣綠康蔬菜高科技示范園2個園區又成功創立國度級蔬菜規范園,全市國度級蔬菜規范園到達3個,數目全省第一,標記著我市的高效農業已進入了規劃化、規范化開展的新階段。

在市委、當局的強力推進下,各縣(市、區)也接納積極辦法,增強指導,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在地盤流轉和高效農業開展中構成了本人的特征和經歷。縣當局補助力度大,招商引資到位,技能效勞到位,本年又進一步整合支農資金1000多萬元,加速了瓦店富源、富康、崔家橋鄉高重生態園等8個百畝園,永和今鱗生態農莊和瓦店今鱗中藥材栽種基地2個千畝方建立。個中,集休閑、旅行、餐飲于一體的綠康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和投資8000萬元的永和今鱗生態農莊已初具規劃。綠康本年還成功創立了國度級蔬菜規范園,新規劃建立的高新農業生態園已開工建立鋼骨架磚墻溫室14棟、智能溫室50畝。縣,高效農業起步早,形式新奇,效益不變,技能過硬,全縣溫棚設備高效農業面積已到達14萬畝,成為與扶溝齊頭并進的河南省溫棚設備蔬菜大縣。本年,縣財務一次性拿出800萬元,并協調金融部分小額借款16億元,投入高效農業建立,個中鄉鄉、村兩級還籌措資金50萬元樹立信譽基金,為菜農借款供應擔保,有用地處理了群眾建棚資金缺乏的問題。在工場化育苗方面,這兩年縣步子大,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前頭,本年新建4個大型工場化育苗基地,總數到達9個,處理了周邊6萬多畝溫棚瓜菜的用苗問題。滑縣,這兩年因為指導注重、補助力度大,全縣高效農業重點鄉鎮由本來的3個開展到目前的6個,該縣的鄉萬畝無公害瓜菜出產示范基地、四間房潘張村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園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已成天氣,個中噴鼻瓜系列產物在本年第九屆中國國際農交會上榮獲金獎。本年他們還在東苑村新建高規范日光溫室100畝,打破了大棚栽種噴鼻瓜的栽種形式。林州市,應用山區優勢,打造中藥材出產基地,在原康樹立了一個千畝示范方。城市四區,特殊是區,上一年一年就建成了3個高效農業科技園區,本年又對旺達農業科技園進行了擴建。人人做得很好,值得表彰。對此,省委、省當局是充沛一定的,市委、市當局也是非常稱心的。這是農業系統鼎力支撐指點的后果,更是縣、鄉兩級指導得力、辦法過硬的后果,也是市直各單元,特殊是金融借款支撐的后果,在此一并透露表現感激!

在一定成果的還,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時我市高效農業開展中存在的一些凸起問題:一是設備農業所占比重較小。全市溫棚設備栽培面積306萬畝,僅占高效農業總面積的29%,比重偏小,不陋習模,影響了高效農業的開展質量。二是示范園區建立規范有待進一步進步。經過多年開展,我市高效農業園區數目雖然到達了必然數目,但高規范園區、高科技園區仍太少,大都示范園區科技含量不高、建立層次偏低、配套不完美,更談不上高效農業規范化、精密化、集約化、科技化、財產化。三是金融、保險、質量平安監管、產物流暢、信息效勞等保證機制不健全,沒有構成相似山東壽光那樣的大型批發市場。四是縣(市、區)間開展不服衡。

針對以上問題,下一步,全市高效農業要持續以地盤流轉為打破口,以開展設備農業為重點,環繞“上規劃、上層次、上品牌、上效益”,加速施行新一輪百萬畝高效農業開拓方案,具體進步我市蔬菜出產才能,促進農業增效、農人增收。往后,我們的高效農業項目要重點向集成示范區傾斜,各類涉農資金要重點向新建園區傾斜。為加速園區建立措施,從本年起,對新建的農業園區還要執行臺帳式治理,并歸入目的審核,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新建園區數目和質量,提拔高效農業開展程度,促進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大開展。當時的任務重點:

(一)凸起設備農業,上規劃。環繞特征財產,重點開展以溫室大棚為主的設備農業,不時添加設備栽培面積,逐漸構成高、中、等級低互相配套,出產、科研、旅行功用完全的設備農業群體,進步經濟效益,加速效益型向高效型改變。力爭再用1年工夫,完成百萬畝高效農業提拔方案,使全市高效農業畝均效益由2500元進步到3500元;到2015年,全市溫棚設備高效農業要開展到50萬畝,畝效益要到達8000元以上,露地三種三收、林果、花草等立體高效農業畝效益要到達4000元以上,帶動100萬農人增收致富。

(二)凸起示范園區,上層次。示范園區是做給農人看、帶動農人干的有用載體。對示范園區建立,市當局獎補政策準則上不變。前段工夫市里曾經對2010年度建立標準、成效明顯的12個百畝園、6個千畝方、2個萬畝區進行了獎勵。各地要環繞示范園區上規劃、上層次,從規劃環節動手,依照農業部制訂的規劃化栽種、規范化出產、商品化處置、品牌化發賣、財產化運營的“五化”要求,加緊建立一批規劃大、層次高、配套設備完美的高規范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三)凸起產物質量,上品牌。要鼎力開展綠色食物、有機食物、無公害農產物,建立一批無公害農產物出產基地。持續把縣、縣的溫棚瓜菜,滑縣的洋噴鼻瓜,縣的食用菌,林州市的中藥材,龍安區的花草苗木等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強。要嚴厲依照無公害農產物出產要乞降質量規范進行出產,進步果蔬質量,培養名特優新種類。要加強品牌認識,做好農產物商標注冊任務,執行品牌發賣。要強化質量平安認識,嚴厲市場準入,做好蔬菜等種類質量平安查驗檢測任務,把好出產關、發賣關,確保“菜籃子”產物食用平安。

(四)凸起科技支撐和市場發賣,上效益。要持續做好智力引進、技能培養、進修觀摩等任務,環繞園區建立,展開多方式、多渠道的技能效勞。要鼎力推行縣梁莊形式、東莊形式、滑縣形式和縣韓莊食用菌出產形式,進步栽種效益。要出力開展一批高效農業科技園、精品園,增強與科研院所的結合,加速科技效果在高效農業上的推行使用,進步園區建立層次。要凸起抓好主產區農產物批發市場建立,做好與山東壽光等地農產物供銷信息聯網與效勞任務,加速構成農產物市場大流暢格式。還,開展一批專業協作社、鄉村經濟人,進步農業社會化效勞才能,進步高效農業的組織化水平,實在添加農人收入,推進財產開展。下一年全市要擇優攙扶10個有規劃的批發買賣市場,以縣為單元挑選1—2個作為重點攙扶,由農業局、林業局、供銷社結合進行觀察、評選、選拔。

(五)凸起金融和保險效勞,重保證。近年來金融部分鼎力支撐和效勞高效農業開展,2009歲尾縣高堤陳村起步階段郵政銀行就注入資金260多萬元進行攙扶,次年就被國度農業部同意為全國蔬菜規范園。可以說,金融資金給了很大支撐。2009年那次雪災,縣保險公司實時拿出資金足額補償200多萬元,對恢復活產起到了要害效果。滑縣上一年也試行了農業保險,由當局按30%的比例對參與保險的農戶進行補助。這些行動大大加強了農人建棚的積極性,也切實在實保證了建棚戶的好處。往后,各縣(市、區)當局要持續從為民效勞的角度動身,進一步加大協調力度,促進郵政銀行、農行、農刊行、信譽社都向高效農業傾斜,積極爭奪金融、保險部分的支撐。金融、保險部分也要自動介入,為高效農業開展供應優質效勞,供應足額借款,并鼓舞建棚農戶參與農業保險,實在為農人開展高效農業解除后顧之憂。

眾所周知,高效農業“高投入、高科技、高風險、高產出、高效益”。溫棚高效農業畝收入按1—2萬元核算,一畝園頂10—20畝甚至30畝田。各縣(市、區)抓農業的同志必然要有這個看法,縣、縣、縣、滑縣,包羅區,你們的高效農業搞得比擬好,但也不克不及有所渙散。特殊是縣,是全國設備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本年又在鄉新規劃了2萬畝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你們要以此為契機,高規范規劃,高規范建立,示范帶動全縣高效農業開展提拔程度和層次。總之,新點要有新相貌,老點要有新轉變。城市四個區以及林州市本年也要在園區建立上有新打破,要依據本人的特征,抓緊規整齊個高效農業千畝園、2個百畝園。目前恰是農閑時節,各級各部分要抓住這個閑暇機遇,搞好宣傳發起和規劃指導,鼓舞和指導農人開展高效農業,盡快掀起園區建立飛騰,為下一年初春出產打下根底。

二、強化效勞,標準治理,起勁推進全市地盤流轉再上新臺階

地盤流轉是開展高效農業的根底,沒有地盤流轉就沒有高效農業園區,沒有流轉就沒有地盤規劃運營率,沒有流轉就沒有資金技能的集成和高科技園區。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盤流轉和高效農業是互為一體的任務。近年來我市地盤流轉任務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綜合,一是“早”。在全省較早出臺了地盤流轉試行定見,較早構成了以地盤流轉促進高效農業開展、添加農人收入的思緒和形式,獲得省、市指導的充沛一定。二是“快”。從2007年出臺文件以來,全市地盤流轉獲得標準和疾速開展。本年,全市新增地盤流轉面積14萬畝,累計地盤流轉面積到達86萬畝,個中,有25個鄉鎮地盤流轉面積超萬畝。

從各縣狀況看,縣流轉規劃最大,地盤流轉面積311萬畝,占該縣總耕地上積的291%。縣近兩年地盤流轉開展最快,經過地盤流轉,新建了象今日我們觀賞的早霞示范園等一批高規范的現代農業園區。滑縣、縣,包羅區也都經過地盤流轉促進了規劃運營和高效農業的開展。從本年上報數據看,全市新增百畝以上的規劃運營大戶112戶,個中千畝以上規劃運營大戶19戶,情勢很好。三是“穩”。

樹立健全了地盤流轉效勞大廳,標準和完美了地盤流起色制。本年,全市新建鄉鎮地盤流轉效勞大廳15個,累計到達80個;6個農業縣(市、區)悉數成立了鄉村地盤承包運營膠葛仲裁委員會,確保了農業縣(市、區)以及80%以上的農業鄉鎮都有地盤流轉平臺。四是“亮”。本年元月6日至8日,省委書記在我市調研時,談到的體系體例機制立異任務,特殊指出“鄉村地盤流轉和規劃運營掩蓋面比擬寬”,“良多當地都樹立了這個機制”,充沛一定近年來我市鄉村地盤流轉任務;市人大延續兩年將地盤流轉建議列為重點建議,由百名人大代表進行評斷,稱心率首屈一指,上一年第三,本年全市第一。11月23日,市人大常委會第39次主任會議,還專題聽取了全市鄉村地盤流轉任務報告請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之所以情勢這么好,緣由首要有三條,一是注重當局指導,二是加大政策攙扶,三是強化效勞帶動。截止當前,市當局已布置專項資金100多萬元,重點對鄉鎮地盤流轉效勞大廳建立進行攙扶,個中本年攙扶10個。各縣(市、區)也依據實踐制訂了地盤流轉的獎勵政策。如縣延續多年出臺關于推進地盤流轉、促進規劃運營的政策,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對地盤流轉開展高效農業和糧食規劃出產的予以重點獎勵和攙扶。縣對契合地盤流轉政策,用于開展高效農業的,每流轉地盤500畝,獎補1萬元,昔時流轉5000畝以上的,賜與非凡獎勵。滑縣對新建1個鄉級地盤流轉效勞大廳的,縣財務一次性獎補1萬元。凡集中連片流轉地盤50—100畝和100畝以上(含100畝),流轉刻日5年(含5年)以上,縣財務每畝辨別獎補30元、50元。林州市把地盤流轉列入輪回園區建立四項審核內容之一,流轉面積50畝以上的,對沼液沼渣綜合應用畝均效益在8000元、5000元、3000元以上的農業輪回鏈條,經歷收及格,辨別賜與5萬元、3萬元、2萬元的獎勵。區設立地盤適度規劃運營獎,對經過地盤流轉開展高效農業的賜與獎補。這些好的做法要持續。

在一定成果的還,也要看到問題和缺乏,當前開展不敷均衡、亮點不敷多、局部流轉合同簽署不敷標準等問題仍要惹起我們各級各部分的足夠注重。

下一步,地盤流轉任務要開展與標準偏重,積極穩妥地推進,促進安康開展。市里已草擬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地盤流轉安康開展的增補定見,在全市局限尋求定見,待進一步修正完美后印發執行。這里,我著重強調三點,就是三個:

(一)積極穩妥推進。地盤流轉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加大任務力度,加大政策攙扶,加速施行規劃運營,搞好亮點培養,又要群眾自愿,不克不及強迫農人流轉,搞行政敕令、一刀切。地盤流轉要與各田主導財產相連系,與現代農業示范(引領)區,特殊是集成示范區建立相連系,與高效農業開展相連系,與糧食規劃運營相連系,與農業財產化運營相連系,與農人專業協作社建立相連系,加速現代農業開展措施。

(二)效勞指導。各地要增強對規劃運營大戶和高效農業園區建立的攙扶力度,為規劃運營項目供應優惠政策和前提。市直各部分要為地盤流轉大戶供應資金、項目、科技、小額借款、保險和其他各項效勞,以效勞促進流轉。鄉鎮效勞大廳要嚴厲按規范建立,充沛發揚好效勞效果。地盤流轉順序、準則、規程、大戶流轉狀況要進行公示,并將地盤流轉大戶和企業長工夫、大面積流轉作為重點監控對象,有用降低或削減地盤流轉風險。

(三)標準治理。一是標準合同簽署。各縣(市、區)要一致印制全省一致標準的書面合同,指點、催促流轉兩邊依法簽署。流轉合同必需小我親身簽字,依法簽署,不得代簽,呈現不標準的行為,要追查相關人員的責任。二是標準流轉用處。各地要增強對流轉地盤農業用處的監管,確保農地農用。發現違法改動地盤用處的,由縣級以上地盤行政治理部分依法予以改正和處置。三是標準項目搜檢。

凡一次性流轉地盤100畝以上的,必需在合同簽署前,由縣、鄉地盤流轉治理部分對受讓方的資信狀況、運營才能、履約才能、項目效益風險等進行搜檢,一季度匯總一次,還上報市農業部分備查。四是標準流轉刻日。地盤流轉刻日最長不克不及超越2028年。各級當局必然要增強監管,搞好跟蹤效勞,尤其對流轉后一年以上都沒有耕種運用的,要催促他們經過協商作廢合同;對因監管不到位而呈現問題的,還要追查相關擔任人的責任。這一點,請人人務需要有一個清醒的看法。五是標準賠償方法。流轉費用準則上按小麥等什物逐年兌現,也可按小麥市場價隨行就市進行現金賠償。

同志們,開展高效農業和地盤流轉,是當時和往后一個期間我市現代農業建立的主要內容,也是加速農人增收、昌盛農業鄉村經濟的主要路子。我們必然要依照市委、市當局的擺設,克意進步,扎實苦干,為我市建立豫北區域性中間強市、打造華夏經濟區“三化”協調開展搶先城市作出積極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