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時間:2022-11-02 06:53:00

導語: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我旗是蒙古族集中的少數民族地區。蒙醫蒙藥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蒙醫藥以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臨床效果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和信任。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為了弘揚民族醫藥,挖掘蒙醫藥學這一偉大的寶庫,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旗委、旗政府決定成立旗蒙醫蒙藥研究所,1973年1月正式設立。當時是吉林省內唯一的民族醫藥研究機構,現在也是全區唯一保留的旗縣級蒙醫藥研究所。多年來,研究所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各級衛生科技主管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艱苦創業,心系民族醫藥

建所伊始,研究所只有4名職工,借旗保健所一間平房辦公。固定資產只有兩套桌椅。簡陋的工作環境無法開展工作。所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們不等不靠,主動向旗委政府匯報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支持。建了土木結構七間平房,解決了辦公問題。從此,揭開了科右中旗歷史上民族醫藥研究的序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首先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能否開展好第一步工作,關系到今后能否搞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研究所自身發展問題。經研究決定整體工作分三步走:一是調入一批知名度高,有威望的中、老蒙醫,充實到科研隊伍中去,為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二是要迅速打開門診工作局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求醫愿望,同時也打好經濟基礎。三要牢牢地把握研究所的職能任務,在蒙醫藥“挖掘、整理、研究、提高”上下功夫。四是通過對門診患者的調研,為以后科學研究的選題立項進行積極的探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著手解決在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先集聚一批知名老蒙醫,解決了人才問題;第二步開設門診,首先要解決藥品,但啟動資金如何籌措成了難題。是等,是靠,還是要,他們認為,決不能再給政府增加壓力,事業成功最根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這是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源動力。我們發動職工籌措資金,所領導帶頭把“”中受打擊迫害補發的工資拿出一千元,加上職工集資的兩千元資金,購買了藥品,開展簡陋的蒙醫藥制劑工作。但不到一年辦公室用房在大雨中倒塌。不得不再次為解決房屋問題而奔忙。老所長不顧年老體弱長途跋涉幾次到當時的哲盟請示資金。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盟領導被老所長的事業心,為民族醫藥的發展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特批了6萬元,重建蒙醫研究所辦公室。有了辦公場所,蒙醫藥科研工作很快得到恢復,蒙醫老前輩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得到了發揮。研究所名望越來越大,遠近聞名。研究所門庭若市,來診患者絡繹不絕。有來自本地的,有來自突泉、淘南、通榆、扎旗等比鄰旗縣的,還有特意從北京、哈爾濱、長春、白城等地暮名前來的患者?;颊叩男湃?,政府的支持,老輩人的敬業精神鼓舞和激勵著蒙醫人。三十多年來,幾屆所領導帶領全所職工,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勤奮創業的優良傳統,把研究所建設的越來越好。后來,旗、盟兩級政府先后投入,現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蓋起了門診樓、病房樓、制劑樓,固定資產由建所初期的不足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建筑面積不組250平米增加到4100平米,職工由4名增加到147名,蒙藥制劑生產不再是當年的藥碾子蹬,石碾子推,手工團丸的初始制劑方式,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操作。

二、弘揚民族醫藥,努力做好挖掘整理工作。

研究所解決房屋、科研人員問題后,把蒙醫藥的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這項工作對他們來講,是一份空白答卷。我們把這項工作當做考核研究所工作的標準來認識。決心,要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認為科右中旗蒙醫藥源遠流長,在本地區防治疾病的歷史上蒙醫藥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在全旗衛生工作高度,發揚民族醫藥的高度,解決我旗衛生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時,蒙醫藥知識技術只有為數不多的中、老蒙醫所掌握,“缺醫少藥”是衛生工作的當務之急。因此,研究所決定辦蒙醫鄉村醫生培訓班。培養蒙醫藥人才,為人民健康服務。經向主管局和政府請示批準后,舉辦了三期培訓班。當時全所職工不到20人,人力、財力、物力均不具備辦班條件,但是為了民族醫藥隊伍的發展壯大,提出了“有條件要辦,沒條件創造條件辦”的口號,騰出辦公室當教室,辦公桌椅搬出來當課桌。把實在沒有條件住宿的學員安排到職工家去住。任課老師白天給學員講課,晚上加班干機關的工作。發揚硬骨頭精神完成培訓任務。110名學員回到各自家鄉,為廣大農牧民服務,他們至今還活躍在田間地頭、牧點,很好地發揮了我旗三級醫療網網底功能。

培訓工作完成后,研究所經常派一些理論知識較好,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深入嘎查、艾里,對學員進行技術指導,傳授經驗,培養他們做一名合格的鄉村醫生,同時,也了解到缺醫學工具書,尤其蒙醫藥書籍奇缺。這是因為解放前老蒙醫學的都是蒙醫藏經,他們也沒有能力出書。解放后黨和政府重視民族醫藥工作,50年代出版了《蒙文四部醫典》,但也因版本少而無法滿足廣大蒙醫藥人員的愿望。為解決蒙醫藥書籍少的問題,研究所決定編寫蒙醫專業工具書。當時,我們又遇到了困難,一是著書立說沒有經驗;二是文獻資料少??墒俏覀儧]有被困難嚇倒,派人員到各蘇木鎮、農村牧區進行調研,廣泛征求衛生院、鄉村醫生、社會各界及中、西醫業內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遍訪當時哲盟地區各旗縣老蒙醫,介紹研究所成立以來工作開展情況,暢談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民族醫藥發展給予重視和關懷,聽取他們對研究所下一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說明研究所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希望他們在有生之年為祖國民族醫藥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勝知以理,動之以情,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深深的感動了他們。他們紛紛解圍,把深藏一輩子的蒙醫藏文經典著作獻了出來,為研究所開展蒙醫藥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研究所決定,首先編寫蒙醫藥人員急需的方劑選。經過編寫人員忘我的工作,僅用一年時間出版了蒙漢對照15萬字的《蒙醫常用方劑選》,該書以配方簡便、合理、療效確切而深受蒙、中、西不同專業人員和蒙醫藥愛好者普遍歡迎。以后陸續理挖掘翻譯編寫整出版了《蒙醫鄉村醫生手冊》、《寶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德米格》、《長壽奧秘》等書。

三、開拓進取、科研創新,豐富民族醫藥寶庫。

研究所努力做好蒙醫藥挖掘整理工作過程中也在探討蒙醫藥的研究提高工作的思路。我們認為不僅要做好傳統醫藥的繼承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蒙醫藥發揚光大的工作,只有這樣民族醫藥才能更有生命力。經過一段慎重考慮,決定從本所治療肝病臨床效果較好的這一特點做研究方向,開設了肝病病房,接診肝病患者,開始醫藥系統治療肝病的臨床研究工作。經過一年的臨床實踐,認為可性,并進行了省級立項研究。本課題經三年多的時間,對6530例不同類型的肝病患者用傳統蒙藥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對肝病類型、病機、診法、治測做了較為完整、系統的研究和探索,并對135例典型病例收住所內進行重點觀察和治療。結果治愈率達79.3%,顯效率達85.2%,其中初期肝熱癥和慢性肝熱病的治愈率達91.8%,肝硬化癥治愈率達48.6%。本項目不僅在治療效果方面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而且具有藥源廣、費用低、方法簡便易用的特點,深受肝病患者的歡迎。尤其對邊遠地區肝病的防治上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其研究成果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以后,研究所陸續承擔了興安盟科委、內蒙古衛生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蒙藥尼哈其塔拉哈治療婦科病》、《蒙藥哈屯塔拉哈治療宮頸糜爛》、《呼和散治療出血癥》等課題。其中《哈屯塔拉哈》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尼哈其塔拉哈》獲興安盟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成果促進了蒙醫藥的發展,豐富了民族醫藥寶庫。

四、再度輝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院(所)多年來在計劃經濟模式下賴于運轉的醫療衛生單位轉入市場經濟軌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蒙醫藥研究所也不例外,也處在這種舉步畏艱的境地,科研工作一度停止。

面對當時困難處境,所領導班子重新審視過去的工作方法,冷靜分析,認識總結,提高對當前經濟變革的認識,統一思想,決策能夠共識,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某發展。首先要堅持社會主義辦所方向,牢牢掌握可行性的決策和戰略目標,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充任認識按經濟規律辦事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一是切實要加強研究所管理,每年工作要落到到實處。二是要下決心打破過去只注意科研,忽略醫療工作的傳統思維模式,實施以醫養研,抓醫療促科研的整體發展的戰略。三是堅持以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效益為核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四是轉變科室發展的思路,根據社會醫療需求,加快科室建設,拓寬業務領域,以病人為中心服務。學科范圍做到既有分工,又需緊密聯系本學科范圍,突出重點、難點、弱點,建立一個、鞏固一個,提高一個,促使各科室之間協調發展?,F在我們有了4個療區,12個業務科室,9個醫技科室和5個輔助科室,基本滿足了當地蒙醫藥醫療需求。五是認真貫徹到科技興所發展戰略,把依靠科技和人才擺在突出位置上,把有經驗,技術素質高的技術人員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用服務質量,技術特色取勝。做到人盡其才,量才使用,為人才的成長創造了寬松的環境。六是轉變科室建設意識。狠抓重點學科建設,推動科研工作。設立蒙醫肝病、宮頸糜爛、風濕病、骨質增生、高血脂癥等專病專科,形成了以重點帶一般,重點促進全面的技術格局。多年來,內于把握決策,抓好科室管理這個基礎,充分發揮整體素質,有力的促進了研究所各項工作向前發展,“兩個效益”逐年提高。業務收入九五年以來年均增長25%,2005年達到了510萬元。門診患者3萬人次,住院、門診患者逐年增多,創造收住院患者2000例。

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部分科研經費逐步得到解決??蒲泄ぷ饔梢欢韧V雇度氲皆黾?,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五、加大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力度,提升民族醫藥科研水平。

研究所建所以來始終堅持突出蒙醫藥特色的辦所方針,一切建設圍繞蒙醫藥的發展。但從不固步自封、閉關自守,利用一切有利于蒙醫藥發展的機會,促進蒙醫藥發展的條件因素,為蒙醫藥醫療科研服務。因此,院(所)不斷現代化醫療診斷設備裝備醫技科室,醫療、科研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加大醫技科室投入引進了ct機、彩超、b超、全自生化動分析儀、電子胃鏡、500毫安x光機、動態心電監測儀、動態血壓監測儀、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分析儀等用現代科技手段指導醫療、科研工作,進一步提高了醫療、科研水平。蒙醫藥科研工作有了質的發展,由過去的臨床研究深化到分子、離子層面。近年來立項或申請立項的有《喜晶?、⒅委熖悄虿 ?、《其順格根治療高脂血癥》、《雅順色音治療骨質增生》等課題,研究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研究所建所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深知,我們的工作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中蒙醫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上我們的任務還十分繁重。中蒙醫藥科研開發乃至中蒙醫機構科學化管理還需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這次全區中蒙醫工作交流會議給我們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我們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加倍努力工作,為建設現代化蒙醫研究,為蒙醫蒙藥的繁榮發展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