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獎勵補貼試點工作大會講話

時間:2022-05-27 10:26:00

導語:財政獎勵補貼試點工作大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獎勵補貼試點工作大會講話

同志們:

剛才,國務院綜改辦主任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抓好貫徹落實。省財政廳、省農委負責同志就這項工作做了安排,我都贊成。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取得的成績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去年我省全面啟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休寧會議精神,廣泛宣傳發動,制定實施方案,強化工作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年底,全省有1.3萬個村開展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占行政村總數的80%,受益人口4100多萬人,占農業人口的80%,總體進展順利。

一是有效調動了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積極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讓農民群眾自己議項目、選項目、建項目,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極大地調動了他們興辦村級公益事業的積極性。去年,全省農民共籌資6億多元,籌勞9500萬個工日,折合18.9億元,農民籌資籌勞總額達24.9億元。

二是有效增加了農村公益事業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為增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搭建了一個平臺,形成了籌補結合、多方投入的新機制。去年,省級財政下達了5.6億元獎補資金,市、縣、鄉三級財政共安排獎補資金3.3億元,村集體投入1.5億元,社會捐贈0.9億元,加上農民籌資籌勞,全省累計投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達36.2億元。

三是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去年,全省共實施財政獎補項目2.2萬個,其中:修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6500處,修建村內道路2.28萬公里,建設安全飲水工程308個,新建環衛設施383處,文化體育設施360處。這些項目都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四是有效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一事一議項目的議定、民主表決、資金籌集、驗收決算等環節,都按規定在村務公開欄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從而強化了農民的民主意識、集體意識和發展意識,構建了農戶之間、干群之間新的互動平臺,密切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少數地方認識不到位,宣傳發動不夠廣泛深入,群眾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有的地方對財政獎補政策的理解不全面,資金整合力度不夠,獎補資金的引導效益沒有充分發揮;項目和資金管理等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扎實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四個結合

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一項制度創新,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行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決定今年試點范圍擴大到27個省,明年全面推開。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快試點工作步伐,努力做好“四個結合”。

(一)結合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尊重農民群眾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自主權,是推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強大動力。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就是要學會用服務的理念、民主的方式、商量的辦法做群眾工作,調動和激發廣大農民群眾民主議事、辦事、管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項目選擇上,要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按照一事一議程序,自主決定建設項目,把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在項目建設上,要依靠農民自主管理建設,通過群眾投工投勞、政府獎勵補助、社會捐贈支持、相關部門提供技術指導來完成,讓農民依靠自己的雙手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在項目驗收上,以農民滿意為根本標準,讓農民真正受益、群眾真正得實惠。總之,讓農民群眾自己決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決不搞包辦代替、強迫命令等行政干預,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愿和加重農民負擔現象發生。

(二)結合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農村綜合改革以來,我省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強,農村基層干部服務“三農”的內容不斷充實。但從總體上看,當前,鄉鎮政府職能尚未充分發揮,鄉村干部服務“三農”的平臺不多,為農民辦實事的手段和辦法不多。縣、鄉兩級特別是鄉鎮政府,要結合轉變政府職能,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作為為農服務的新載體、新平臺,切實加強組織和引導。要根據當地農村公益事業現狀,結合新農村規劃,制定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規劃和計劃,合理確定項目,分期分批組織實施。要廣泛發動農民籌資籌勞,搞好項目申報、實施和驗收,及時兌付財政獎補資金,加強建成項目維護管理,確保項目發揮長期效益。

(三)結合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加大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投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要求,是確保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現實需要。當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已成為制約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因素。針對中央財政獎補政策提出的新要求,省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研究、調整和完善獎補辦法,提高財政獎補比重,合理確定省及市縣財政的分擔比例。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搞好與其他支農資金的銜接。特別是要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作為平臺,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分別管理、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使用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糧油大縣獎勵、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以及有關涉農民生工程等資金,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鼓勵農民自愿出資出勞,社會廣泛捐贈贊助,集體經濟積極投入,努力構建“政府資助、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四)結合農村改革創新,努力構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長效機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成熟的經驗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各地要把試點工作與農村改革創新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努力構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長效機制。一要建立完善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健全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制度,按照項目的申報、審批、實施和驗收流程,實行全過程的項目管理;規范獎補資金的拔付、清算、兌付、管理程序,嚴格按規程和制度辦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二要強化工程管護。加強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成后的管理和維護,是確保項目長期運行的基本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探索建立多渠道管護公益設施的辦法和途徑,落實管護責任主體,明確管護方式和資金來源,加強檢查指導,更好地發揮工程設施的長期效益。三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監管是搞好試點工作的重要保證。各地要進一步健全農民負擔“一把手”負責制和違反農民負擔管理“責任追究制”,堅持農民籌資籌勞上限控制,不得隨意突破上限控制標準。要強化監督管理,定期對試點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是否有強行集資攤派、加重農民負擔、項目申報實施和驗收暗箱操作、虛報項目預算、截留挪用冒領項目資金、工程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對違紀違規行為要及時糾正,堅決查處,并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切實加強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協作配合,務求取得實效。

(一)加強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前抓,職能部門具體抓,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縣級政府是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承擔起組織指揮、工作協調和管理監督等責任。鄉鎮政府要加強發動和引導,組織村干部和農民開展籌資籌勞和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等具體工作。村級組織要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發動群眾,積極開展一事一議活動,搞好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和管護,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二)密切配合。各級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要明確部門分工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綜改、財政部門要負起牽頭責任,搞好日常工作,積極籌措獎補資金;農業部門要負責農民籌資籌勞、工作指導和農民負擔監管等工作;水利、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環保、林業等部門要負責項目的技術支持、施工指導和質量監管等工作;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要負責對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進行審計、監督和檢查。其他各有關部門都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開展。

(三)強化宣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形式,使一事一議獎補政策宣傳到村、到戶、到人,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之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要加強宣傳和指導,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和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同志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