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廉潔文化環境思考

時間:2022-09-25 01:48:00

導語:電力廉潔文化環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廉潔文化環境思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廉潔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建立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存在的誤區

目前,電網企業開展廉潔文化建設蔚然成風,對廉潔文化環境建設也頗多探索,但其中不乏理解上的片面和運作上的偏差,歸納起來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認識上片面化

將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僅僅理解為物質環境,往往在設備、視覺效果這些“硬環境”上下功夫,滿足于制作廉潔文化景觀、建設廉潔文化場地等這些“視覺環境”,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心靈環境”,即包括制度、機制、氛圍、行為方式等更具感染力和親和力的“軟環境”。一個企業廉潔文化的環境氛圍如何,要看它的企業文化中是否包含了廉潔文化內容,制度上是否體現了廉潔文化思想,機制上是否融合了廉潔文化理念,這些都是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豐富內容。

2、操作上概念化

沒有深刻挖掘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深刻內涵,在工作上淺嘗輒止,搞表象化、形式主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文化是一種軟力量。從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廉潔,以廉潔的尺度來評判工作和個人行為,是廉潔文化的重要特征。廉潔文化不僅是一種道德觀念,還是一種價值尺度。在這個尺度之下,一切行為皆可融入廉潔文化環境建設范疇。

3、定位邊緣化

在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忽略或輕視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廉潔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廉潔文化思想、廉潔文化制度和廉潔文化環境。思想建設是核心,制度建設是基礎,環境建設是實現形式,并涵蓋了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三者相互補充,互為促進。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于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輕于環境建設的現象,使廉潔文化建設效果不明顯。

4、規劃短期化

把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當作階段性的工作,沒有長期的規劃,延續性不足。其結果導致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后勁不足,影響力衰減,甚至退化。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加大力度,最終達到廉潔文化理念內化于心的目標。

二、正視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豐富內涵

樹立正確的廉潔文化環境觀,是搞好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基礎。要正確理解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內涵,可從其概念本身研究解讀。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而社會環境不僅包括物質環境,還包括精神環境。它與“文化”定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致的。因此,廉潔文化環境建設不僅包括物質環境建設,更包括精神環境建設。精神環境擁有較物質環境更為豐富的、更高層次的內涵。廉潔文化的“環境”,實質上是一個“大環境”,是一種氛圍、一種風氣,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就是要營造充滿廉潔氣息的環境氛圍,使廉潔從業成為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使廉潔自律成為個人潛移默化的自覺行動,使揚廉抑腐成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準繩,進而使廉潔文化占領道德判斷的制高點,使廉潔的人受到彰揚,腐敗的苗頭受到遏制。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實際上起到了“預防”的效果,是一種“治本”之策,與制度建設相輔相成。在當前懲防體系建設新形勢下,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應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視,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徑。開展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既要建設能看得見、聽得到的“物質環境”,更要建設潛移默化、全面滲透的“精神環境”。當前,重點應放在“精神環境”建設上,特別是大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從業環境、發展環境和監督環境等,在更高層面建設人和業興、風正氣順的良好氛圍和主流風尚,營造廉潔從業的“軟環境”。

三、探索加強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途徑

確保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取得實效,應該在建立“三項機制”和營造“六個環境”方面下功夫。

1、建立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保證機制

(1)建立領導和工作機制

廉潔文化環境建設事關企業健康發展,事關廉潔文化建設成效,必須將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納入企業環境文化建設和廉潔文化建設的整體考慮,明確工作的領導組織機構和責任人,明確落實責任單位,實現廉潔文化環境建設充分實施、持續發展和有效“自啟動”。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抓好重點工作落實,又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廉潔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2)建立長期運行機制

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豐富內涵,決定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持續的努力,建立長效機制。要確定工作重點和難點,把握節奏性,分層次、分階段穩步推進,并在實施過程中改進和完善。工作中注意實現“兩個融入”。一是融入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行風糾建、效能監察等工作有機結合。二是融入企業整體工作。圍繞企業發展戰略、中心工作、重點任務、核心業務,促進各業務部門自覺把廉潔文化環境建設任務和內容融入工作實踐,努力形成業務工作和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協作保障機制

廉潔文化環境建設不是一項單獨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的齊心協力。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利用電網經營企業獨特的管理資源、人力資源,以及長期積累沉淀的較為成熟的工作傳統和經驗,建立“大政工”、“大宣教”、“大監督”工作格局,努力整合各種力量和資源,聯系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內外、各展所長,共同推進廉潔文化環境建設。

2、營造全方位廉潔文化環境

廉潔文化環境建設要通過不斷強化人的感官意識,營造全方位的廉潔氛圍,建設廉潔視覺環境、輿論環境、從業環境、發展環境、監督環境等,使廉潔從業成為干部員工的自覺行為,達到廉潔文化內化于心的效果。

(1)營造“體現廉潔、引導自律”的廉潔視覺環境

這是建設廉潔文化環境的第一層概念,即物質和視覺上的廉潔文化環境,目的是使廉潔文化理念更直觀地得到展現。其實現形式,如物質上,可因地制宜,在辦公區、生產區、生活區設置廉潔文化標語牌、展示牌,懸掛宣傳畫,將廉潔核心理念、廉潔格言警句以及具有部門、崗位工作特點的廉潔箴言等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展示;在視覺上,組織制作廉潔文化專題動畫片等,在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安裝為工作電腦屏保等。

(2)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潔輿論環境

積極引導輿論走向,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樂,通過讀書思廉、文藝頌廉、競賽知廉、評先倡廉、案例警廉、承諾守廉、述職評廉、談話促廉、家庭助廉等多種形式,開展正面引導、反面警示,組織干部員工結合實際算好政治帳、經濟帳、事業帳、名譽帳、親情帳,引導其清正廉潔、愛崗敬業,使廉潔從業成為道德判斷的重要標準和依據,成為輿論主流。

(3)營造“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廉潔從業環境

通過讓廉潔自律的人得到尊重,有腐敗行為的人受到懲處,產生廉潔“馬太效應”,形成廉潔文化的保障和促進環境。如組織評選“勤廉兼優領導干部”、“勤廉賢內助”;制訂針對企業負責人在內的公務活動和個人生活中廉政建設的規范性制度或約定;對一些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運用“合理置疑”、“先期處置”機制,及時進行處理;實施領導干部廉潔從業行為評價,結果納入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中。

(4)營造“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廉潔發展環境

這是廉潔從業環境的延伸,堅持按章辦事、求真務實的作風,培育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和忠誠企業、公平正義、廉潔自律的價值取向。大力推進體現廉潔理念的管理文化建設,以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建設為支撐,借助目標管理、基礎管理、風險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有效載體,實現管理層次清晰、管理運作規范、管理關系和諧,促進發展環境健康向上。實行干部任職期滿自動終結制和干部公開競聘上崗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使“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5)營造“監督有力、規范有序”的廉潔監督環境

在充分發揮職工群眾民主監督作用的同時,強化紀檢監察監督和相關專業監督的作用。著力構建“大監督”格局,聘任兼任監察部副主任、紀檢員、監察員和黨風廉政監督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有效運作”的“大監督”網絡體系,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處置苗頭性問題,使廉潔環境在規范和監督中逐步形成。

(6)營造“層次豐富、立體交叉”的廉潔外延環境

廣泛而牢固的社會根基,是廉潔文化持久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在堅持把領導干部作為廉政教育的重點對象、把工作單位作為廉政教育的重點區域的同時,將廉潔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延伸,推動廉潔文化進入社區、家庭和“八小時以外”,增強企業廉潔文化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四、深化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思考

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目的,是通過營造廉潔氛圍,實現廉潔從業的教育方式由灌輸式向啟發引導式轉變,實現廉潔從業行為由重在組織強迫規范向重在干部員工自覺參與轉變。在此過程中,還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剛性”和“柔性”之間的關系。即處理好制度和機制的“剛性”與思想、教育、引導的“柔性”之間的關系。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影響個人(組織)選擇最重要的因素,凸顯制度的“剛性”意義異常重要。“剛性”與“柔性”不是互相排斥、零和的關系,而是互相補充的關系。在達到廉潔文化最終目標的過程中,起步階段以“剛性”規范為主,“柔性”引導為輔;至提高和深化階段,逐步發展為以“柔性”引導為主,“剛性”規范為輔,最終達到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目標。

二是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之間的關系。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是廉潔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其中的“三項機制”和“六個環境”,都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在建設推進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有重點地選擇性突破,在打牢基礎、取得實效的基礎上,實現廉潔文化環境建設的整體進步,重在工作質量而非工作數量和工作進度。

三是處理好“硬環境”和“軟環境”之間的關系。廉潔物質環境建設即“硬環境”建設是直觀基礎,使人目之所視、耳之所聞、行之所至不乏廉潔文化影響。但應注意把握工作分寸和方法,避免出現受眾的逆反效應、受教疲勞,在“潤物無聲”中達到工作目標。

四是處理好“六個環境”之間的關系。“六個環境”不能割裂開來,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如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就是對營造從業環境、發展環境的促進;在營造視覺環境和外延環境的同時,也促進了輿論環境的營造。因此,在開展廉潔文化環境建設時,應融會貫通,互為促進。

◆**省電力公司陸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