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總結

時間:2022-07-22 09:13:17

導語:財政局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總結

2020年以來,縣財政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大局,立足財政本職,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持續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根據要求,現將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中財政部門牽頭改革事項總結報告如下:

一、2020年上半年重點改革工作總結

(一)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全面落實上級財政部門關于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相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初擬《縣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送審稿),科學設定績效目標,進一步明確預算績效管理評價方法、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認真開展城鄉社區和自然資源類預算績效指標庫建設,積極謀劃預算績效運行監控試點,不斷健全績效管理機制;緊緊圍繞到2022年基本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總體目標,按照每年按照不少于預算單位30%開展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評價的要求,精心制訂2020年度績效評價工作計劃,選取了住建局、城管局、水務局、文旅局、人社局、教育局、法院等七個部門2019年度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評價,以及2019年度革命老區資金、新增債券資金、福彩公益金、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四色預警”業務費等社會公眾普遍關心關注的項目績效評價,涉及各類財政資金10.05億元;在紀檢監察和政府采購部門的監管下,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邀請四個符合資質要求的會計師事務所參加招投標,開展住建局等七個單位2019年度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評價和我縣2019年度新增債券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目前已完成住建局、城管局2019年度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評價和我縣2019年度新增債券資金、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涉及財政資金7.72億元。通過開展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評價,進一步提升了預算單位的績效管理意識,明確了支出責任,有效提升了項目管理水平和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績效。

(二)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將健全完善縣鄉(園區)財政體制作為推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重要抓手,組織專業人員赴寧國、廣德、當涂等市縣,學習考察外地先進經驗;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圍繞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走訪調研重點企業,實時掌握減稅降費和復工復產政策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密切與稅收征管部門的溝通聯系,積極深入鄉鎮和經濟開發區,了解稅源結構、收入基數及分成情況,按照進一步明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要求,科學謀劃新一輪財政體制,從而充分調動鄉鎮(園區)促進經濟發展、培育財源和協稅護稅積極性,增強縣級財政綜合調控能力。

(三)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農業保險工作開展以來,財政部門積極履行牽頭責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工作原則和總體要求,積極協調保險機構完善理賠專家庫,建立覆蓋全縣各鄉鎮及135個行政村保險代辦站點,聘請135個村級協保員負責登記造冊、保費收取、核災理賠及宣傳工作。2020年初,財政部門牽頭制定縣2020年政策性(特色)農業保險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計劃、工作內容和具體措施,強化保險機構績效考評,著力提升工作實效。今年我縣種植業開展水稻、小麥、油菜、玉米、大豆、棉花6個品種保險,養殖業開展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森林開展公益林和商品林保險。農業保險預算縣級保費配套292萬元,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配套資金107.8萬元,特色保險配套資金184.2萬元。上半年,農業保險共理賠151.02萬元,其中種植業油菜受災理賠10.99萬元,能繁母豬理賠15.4萬元,育肥豬理賠19.8萬元,公益林受災理賠24.05萬元,商品林受災理賠1.76萬元,茶葉受災理賠79.02萬元。財政投入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積極撬動保險機構介入農產品生產銷售各環節,放大承保標的,擴大保險范圍,有效提高了農戶種養殖積極性,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為穩定生產、安定民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潛在效應。特別是財政部門會同農業主管部門、保險機構提前介入,邀請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生產經營,變災后賠付為災前預防,切實增強了農業抗風險災害能力,保障農戶獲得穩定收益。

二、2020年下半年重點改革工作安排

下一步工作中,財政部門將積極履行責任,健全完善財政體制,推進財政績效管理,全面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考核評價,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和激勵作用,著力激發改革動力,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立足提質增效,推進財政績效管理。加強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化綜合預算管理,推動建立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健全覆蓋財政日常管理、財政績效評價全方位的績效管理制度,壓實預算單位主體責任,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持續推進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逐步把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到預算編制、項目申報和資金安排中;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主動配合人大、審計、巡察部門開展財政財務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規范財政運行。

(二)完善財政體制,優化改革發展環境。積極開展學習調研,綜合考慮外地先進經驗和我縣實情,科學統籌好財政“三保”和服務發展的關系,不斷調整優化鄉鎮(園區)收入基數、稅收分享等財政體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在統籌調配縣本級和開發區財力的同時,最大限度調動鄉鎮(園區)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提升可用財力。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加強與稅務、銀行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會商聯動,加大對亂收稅費的查處力度,堅決制止收“過頭稅”“過頭費”;積極兌現各類財政政策,全面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幫助企業降成本去庫存,積極創優改革發展環境。

(三)嚴格考核評價,支持農業保險發展。依據省市及我縣財政部門關于政策性(特色)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的考核評價辦法,結合工作實際,定期邀請第三方機構對保險經辦機構開展綜合考核,按照考核指標體系逐項打分,形成綜合性報告,作為今后保險經辦機構招投標競爭機制的參考依據,切實加強對各保險經辦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計劃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提升保險經辦工作效能。同時,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日常工作,統籌抓好保費收繳、定損核災、理賠等各環節的財政監管,確保農業保險發揮抵御農業風險、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業生產積極性的作用,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