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學校安全建設工作意見3篇
時間:2022-05-22 09:13:30
導語:特色學校安全建設工作意見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教育品位,大力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全面提升我縣中小學辦學水平,促進全縣基礎教育全面發展、均衡發展、優質發展?,F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此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遵循規律,在規范化辦學基礎上,爭創特色學校,形成學校特色文化。通過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將學校特色內化為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發展;將學校特色升華為學校精神,感召教師成長;將學校特色凝練為學校文化,促進學校發展,全面推動我縣教育內涵提升。
二、目標任務
辦好每一所學校,努力使每一所學校各具特色。2014年,教育局將表彰命名16所特色項目學校,8所特色學校,4所品牌學校,并力爭在全縣中小學逐步形成“合格+特色”的學校群體。
三、創建要求
1.創建特色學校,要樹立每一所學校都是潛在的特色學校,都可以發展成為特色學校的辦學思想,要鞏固教育現代化成果,不斷推進學校管理上臺階。
2.創建特色學校,要堅持做到“四結合”。一是前瞻性和校本性相結合。學校特色的確定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準確把握現代教育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特點,挖掘學校發展傳統優勢,考慮學生愛好特長,揚長避短。二是全面性和全員性相結合。要以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宗旨,在全體學生都達到提高綜合素養的前提下為學生搭建個性發展的平臺。三是整體性和穩定性相結合。特色學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于教育的整體改革,著眼于學校的整體發展,學校的特色業已形成,應成為學校的傳統,不能隨人員的更換而變換。四是長期性和發展性相結合。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成果應長期保持和發展,成為學校有序傳承的文化傳統。
3.創建特色學校,要按照“特色項目—特色學校—特色品牌”三個階段,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階梯式發展。
4.創建特色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發展內涵。各學校要以特色項目為切入點,致力于學校文化的構建與積淀。從物質、制度、精神等不同層面入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著力打造學校的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等,全方位、高品位地建設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從而達到提升學校內涵的目的。
四、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
(一)成立組織,宣傳發動階段(2014年3月10日~3月31日)
成立“加強特色建設,推進素質教育”組織機構。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制定方案,做好建設準備,落實建設內容。同時要加強宣傳,讓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充分了解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斷擴大特色學校建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二)分解任務,制定方案階段(2014年4月1日~10日)
各校要對照《縣特色學校建設評估標準》,精心籌劃,制定學校特色建設的實施方案并上報局初、中教科審查批準。初、中教科將各學校的基本情況進行匯總,并切實組織活動指導和人員培訓。
(三)活動開展,組織實施階段(2014年4月~12月底)
1.培訓指導階段(2014年4月10日~5月底)
在宣傳到位、方案完備的基礎上,要求各學校保障特色建設的時間、人員、場地和經費。充分挖掘教職工的特長,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發揮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聘請縣內外有關專家對相關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其認識水平和實施能力,形成以校長為首的與學校特色創建相適應的教師團隊,為學校特色建設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撐。同時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幫助學校實施個性化策劃,打造亮點,突破難點,為特色學校建設注入更多發展動力。
2.交流研討階段(2014年6月初~8月底)
在建設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新情況,縣局將及時進行解決和總結。要建立健全定期研討制度,搭建交流平臺,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鼓勵特色項目相同或相近的學校開展校際研討交流活動。不斷完善考核制度,激勵全體師生積極參與特色學校建設工作。
3.引領推進階段(2014年9月~11月)
在區域內重點培育若干所學校,使其成為具有豐厚文化內涵、鮮明辦學特色、顯著辦學效益、一流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定影響力的學校,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等形式,推廣其成功做法,引領推動全縣特色學校健康持續發展。
4.考核驗收階段(2014年12月)
將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納入學校教育年度目標綜合考核之中,并作為加分項目之一。各學校要依據《縣特色學校建設評估標準》開展自評工作,凡符合申報條件的學校可按要求進行申報,教育局將組織過程性督導,并組織專家評估驗收。
5.總結表彰階段(2015年1月~2月)
對申報驗收的學校,通過專家組驗收,經局綜合評估,根據達成度,進行相應的授牌表彰。凡授牌學校,局每年復查一次,對未能持續穩定發展的學校將予以摘牌。力爭通過努力,在全縣形成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學校,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第二篇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教育系統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安全工作責任,有效預防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關于印發全面實行黨政領導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的實施意見》(漣辦發〔2013〕82號)文件精神,結合教育系統特點,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一崗雙責”推行意義
“一崗雙責”中的“一崗”是指學校領導職務對應的崗位,“雙責”是指各學校領導既要履行崗位業務工作職責,又要履行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就是建立健全各校領導班子全員安全管理責任制,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推行安全管理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度是新時期安全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一崗雙責”制度的實施有利于使安全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明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監管、部門管理、學校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有利于建立“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管理的新機制,是實現全員、全層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模式的需要。
二、“一崗雙責”工作目標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健全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各科室共同配合、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工作責任體系,構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做到安全工作與業務工作“齊步走”,實現“全員額、全過程、全方位、全天侯、無縫隙”的安全管理體系,杜絕安全監管和安全責任缺失現象,從而形成“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管理新格局。
三、“一崗雙責”工作內容
學校是本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必須全面履行本單位的安全管理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承擔本單位安全主體責任。
2.建立健全安全監管機構,健全安全責任體系,落實專(兼)職人員,保障安全經費投入。
3.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組織安全管理目標考核,落實獎懲制度。
4.制定安全工作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制定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并組織師生演練。
5.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并開展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6.定期、不定期對學校安全保衛、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車交通安全、宿舍管理、教育教學活動安全、特種設備、實驗室危險化學品、應急管理、校園周邊環境等組織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整治,認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7.建立學校安全工作檔案,加強危險源監控。
8.定期研究分析學校安全工作動態,解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9.妥善處置各類傷害事件,做好善后工作。
10.及時、準確、完整報告安全事故信息,有效組織救援。
四、“一崗雙責”工作要求
1.加強責任落實。各校要加強組織,明確職責,全員上崗,強化責任,細化管理。在完善責任制的同時,要進一步配套完善安全工作報告制、責任追究制和述職制度,實現組織、機制、人員、措施四落實。各校要根據局實施意見,結合本校實際,進一步細化責任分工,制定好本?!耙粛忞p責”制度的實施方案,并進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報告制度、責任追究制度。
2.加大考核力度。安全管理工作是學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校長是本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教育局將加大考核力度,把安全管理目標作為教育局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結果與評先創優工作掛鉤,若出現重大安全問題,對責任學校和校長的考核、評優、評先實行“一票否決”。
3.嚴格責任追究。各校要切實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職責,對重大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措施的、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學生和教職工傷亡的;發生事故后未及時采取適當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瞞報、謊報或者緩報重大事故的;妨礙事故調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拒絕或者不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將對學校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第三篇
為切實提高校園安全防范能力,全面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嚴防涉校涉園惡性案件的發生,不斷夯實校園安全工作基礎,全力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構建平安校園。根據《省中小學幼兒園治安保衛工作規定(試行)》,結合教育系統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提升校園安防意識,落實安防工作職責
各學校要高度重視治安保衛工作,要認真貫徹“積極預防、單位負責、突出重點、保障安全”的方針,嚴格遵循“誰主管、誰負責”、“誰開辦、誰負責”的原則,突出保護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要遵守有關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立健全校內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應急機制,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安全事故。校(園)長是本單位治安保衛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實施本單位治安保衛工作并將相關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分管校(園)長、治安保衛機構或專職治安保衛(保安)人員、班主任和任課老師。
二、加強學校人防管理,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學校、幼兒園必須設置治安保衛機構或配備專職治安保衛(保安)人員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中學應設立治安保衛機構,小學和幼兒園應配備專職治安保衛人員,負責本單位治安保衛工作。
2.中小學、幼兒園至少應聘用2名專職保安人員,寄宿制的至少應聘用3名專職保安人員;在校師生員工人數超過1500人的應按照不低于總人數的2‰聘用專職保安人員,寄宿制的應按照不低于總人數的3‰聘用專職保安人員。
3.專職保安人員應從保安服務公司聘用或由單位自行招用,具備相應的政治、業務、身體素質,年齡不高于50周歲,經有關法律和業務知識、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取得保安員證后方能上崗。
4.治安保衛機構、專職治安保衛(保安)人員應定期對本單位師生員工開展安全知識宣傳、防范技能培訓等工作,落實門衛管理、值班巡查、安全檢查、重點守護、應急處置等內部防范措施,及時制止發生在本單位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并在第一時間報告公安機關。
5.中小學、幼兒園應為保衛(保安)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條件,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通信器材。
三、加大物防建設力度,狠抓重點部位管理
中小學、幼兒園應在出入口等場所、內部重要部位采取以下實體防護措施:
1.在校園出入口安裝堅固的金屬防護門,在主要出入口設置機動車輛減速裝置。
2.在校園內部存放貴重物品、重要教學設施、危險化學品和放射物質、現金票據、檔案資料等物品的重要部位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防盜安全門,采用堅固的金屬防護欄對其窗戶實施防護,按規定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保險柜(箱)保管重要物品。
3.在校園內部高地、水池、樓梯等易發生墜落、溺水、擠踏等事故的場所、部位設置相應的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
4.根據校園內部具體情況,對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場所、部位設置相應的實體防護設施。
四、加大技防建設力度,助力校園科技防范
中小學、幼兒園應在主要出入口等場所、內部重要部位采取相應的技術防范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在門衛值班室、校園主要出入口、學生集體宿舍主要出入口安裝視頻監控裝置,主要出入口攝像機應適當外延,保證能夠覆蓋門口人員活動區域。
2.在校園圍墻等周界設施上設置周界報警裝置。
3.根據需要在校園內部存放貴重物品、重要教學設施、危險化學品和放射物質、現金票據、檔案資料等物品的部位安裝入侵自動報警、視頻監控、門禁控制等一種以上的技術防范裝置。
4.中小學、幼兒園應在校園內部主要通道、辦公樓、教學樓的通道、學生宿舍出入口、食堂內和出入口安裝視頻監控裝置。
5.視頻監控系統應采用數字硬盤錄像機作為圖像記錄設備,24小時進行圖像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30天,錄像回放能夠清晰顯示監控區域內人員體貌特征、出入車輛號牌等情況。
五、健全安全工作制度,提升安防科學水準
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健全以下治安保衛工作制度:
1.門衛管理制度。學校門衛實行24小時在崗在位,值班執勤做到“四個規范”:即來客登記規范、執勤用語規范、工作著裝規范、應急處置規范。專職保衛(保安)人員負責查驗、登記進入校園的人員、物品和車輛,嚴防來歷不明人員、未經批準的校外機動車、非教學用危爆物品、劇毒化學品、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和可能傷人的動物進入校園。
2.值班巡邏制度。組建護校、護園隊,規定職責任務、巡查線路、時間和具體要求,落實值班、巡邏措施;寄宿制學校、幼兒園應實行24小時值班、巡邏。
3.安全教育制度。針對不同時期的防范重點,確定教育培訓內容,開展經常性的交通、消防、治安安全知識教育和防范技能培訓,增強師生員工防范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4.學生接送制度。小學、幼兒園應建立低年級學生、幼兒上學、放學時的接送制度,明確接送時間、手續等。
5.安全檢查制度。定期檢查并及時整改校園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做好校園內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相關人員教育穩控工作。
6.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管理制度。有接送學生、幼兒上、放學車輛的中小學、幼兒園,應加強車輛的使用管理,做好維護、保養和安全檢查等工作,確保接送學生車輛性能良好。
7.重要部位管理制度。明確重要部位責任人、管理職責和工作要求,落實管理措施。
8.安防設施管理維護制度。落實專門人員負責安防設施的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運轉正常、發揮作用。
- 上一篇:民政局平安建設工作意見3篇
- 下一篇:職業學校控輟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