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16 10:29:26

導語: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察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體會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將勞動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相融合,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二、基本內容

(一)加強勞動價值觀培養

各學校要結合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本地產業優勢,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勞動教育方案,設計進階性的勞動價值觀教育、幸福觀教育、勞動奮斗教育、珍惜勞動成果教育等,并將這些教育與勞動技能培養有機結合。

(二)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1.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將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和信息技術課程、高中技術(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開足開好。要重點統籌好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社會實踐等相關課程,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確保每周至少有1節勞動教育課程。根據學生年齡和學段特點,每周應安排0.5-1小時的校內勞動。

2.強化學科有機融合。要充分結合相關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學科教學應強化知識的實際應用,將社會生活中真實的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校要深入探索整合科學、技術、藝術和數學等學科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強化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要將勞動教育與以“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為主要內容的“三愛三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教育形式和載體,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勞動素養。

3.完善實踐類選修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充分結合當地資源,開發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普通高中學校應結合當地產業和學生需求,開發豐富的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創客空間,鼓勵學生基于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在研究真實問題、技術制作和藝術創作過程中進行創意制造實踐。

4.創新勞動課程體系。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實行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可根據需要分級分類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依托特有的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教育課程,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將勞動教育納入研學實踐課程體系。挖掘紅色資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課教育和課程思政、學科德育建設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通過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三、發揮家校社教育合力

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鼓勵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加強對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協同實施機制。加強對勞動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積極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公益勞動,開展一次勞動作業賽或其他勞動競賽,組建若干支志愿者服務小分隊,深入工廠、農場、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開展服務活動。

四、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1.建設高素質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其專業化水平,確保勞動教育教學質量。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依托“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和在線遠程培訓等開展全員培訓。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重要工作中體現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引導更多教師參與勞動教育。

2.多樣化建立勞動實踐場所。學校要因地制宜設立校本勞動技能實踐基地,采取多種方式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在行業組織、行政事業單位、社區和其他社會機構,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公益勞動實踐基地。職業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等作為校內勞動教育的實踐場所,積極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將校企合作的企業拓展為勞動實踐基地。原則上要求學校校內校外相結合,選擇農場、工廠、社區、福利院、醫院、社會機構、公共場所等,建立1-2個長期實踐基地,發揮各基地勞動教育功能。

3.多渠道籌措勞動教育經費。各校要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統籌上級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

4.多方面強化勞動安全保障。各校要建立當地政府支持、家長密切配合、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必要時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保障勞動教育正常開展。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特別是輻射、疾病傳染等,在交通運輸和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范,強化對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五、加強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保障。各學校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具體的勞動教育落實方案,加強勞動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各中小學校要設置專門勞動教育課程教研組,承擔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規劃、組織、協調與管理等方面的責任,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實施。要結合本校辦學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爭成為勞動教育特色學校。

2.加強示范引領。各學校要有序分步推進,逐步實現學校勞動規范化、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的協同育人格局。積極創建勞動實踐教育試點項目,圍繞試點內容、試點方向,制訂創建特色項目專門方案,確保有特色亮點,并發揮其影響示范作用。

3.加強考核評價。要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現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相結合、勞動能力評價和勞動態度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重點加強學生參加學校勞動、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的評價,確保記錄真實可靠。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

4.加強宣傳引導。各校要把推進勞動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加強勞動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和凝煉學校勞動教育工作特色亮點、先進典型,內宣外宣并舉,線上線下互動,加大宣傳力度,弘揚勞動光榮主旋律,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