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業經濟發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5 08:42:00

導語:民政局工業經濟發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工業經濟發展工作總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年,是*發展歷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戰勝罕見的冰雪災害和手足口病、霍亂疫情的侵襲,克服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和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較好完成市*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以上;完成財政收入3.02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億元,增長21%;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6.9億元,比年初增加9億元;貸款余額20.8億元,比年初增加2.5億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68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186元,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3.5%。萬元GDP能耗下降4.1%,COD減排681.6噸,二氧化硫減排169.2噸。

(一)著力推進工業強市,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繼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入實施名牌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全年新上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4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新增企業技術中心3個,研發新產品16個。共完成工業性固定資產投入11.5億元,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4家,新增7家,實現總產值19.5億元,增長35.2%。全市納稅排位前50名中工業企業17家,增長5家,納稅額所占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重點企業進一步壯大。*酒業、*科技、樂斯福等三家企業被列為*市重點企業直報點。*酒業投入8000萬元進行技改,順利通過全省名牌產品復審,榮獲“安徽省質量管理獎”。

(二)著力抓好招商引資,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張。堅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動搖、“一崗雙責”不動搖、目標任務不動搖、考核獎懲不動搖,實行三個“三分之一”工作法,開展“三個一百”專項活動,強勢推動招商引資。全年共引進項目322個,到位資金30.2億元,增長43.1%。其中,“三個一百”活動期間,共引進項目149個,協議引資17.5億元,到位資金7.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75萬美元,增長103.1%,位居全省縣市排名第14位和*市第一位,連續四年獲省級表彰。實現進出口總額2448萬美元,增長132.5%。加快推進項目編報和落實工作,59個項目獲得批準,共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2億元。

(三)著力完善發展載體,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快。市工業園區繼續西延東擴,建成區面積新增1.5平方公里。完成工業園區西部四條道路的路網工程,延伸靈跡大道、明珠路、體育路,新修五一路、抹山路,建成五縱四橫道路10公里。全面完成園區中部道路的管網、綠化、路燈等配套工程,加快實施園區污水泵站和西部排澇站工程。大力開展建設用地置換工作,共獲批土地指標2015畝,有力保障了園區項目落地。*二期、*銅材、*照明、*科技等一批入園企業正在加緊建設。入園企業5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6億元,稅收3600多萬元。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加快,明西、明東、蘇巷等工業集中區已具雛形。

(四)著力壯大現代農業,三農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大力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水稻產業提升和玉米振興計劃“三大行動”,精心打造甜葉菊、紅薯、水產和瓜菜“四大板塊”。甜葉菊、紅薯種植面積分別達14萬畝和6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4.5萬畝。糧食總產52萬噸,增長12.2%。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2家,永言水產被授予“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3家水產品出口企業通過了美國、歐盟等國家出口認證或注冊。23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湖”牌大閘蟹被評為全國名牌農產品,“明綠”工商注冊商標和證明商標已獲國家批準。農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達93家,輻射帶動農戶2萬多戶。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蘇巷省級土地整理項目基本完成,司巷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全面開工。農田水利建設全面展開,行洪區安全建設、隱患工程除險及水毀恢復工程順利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穩步推進,世行加灌三期項目進展順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建成農民新居800多套,新修“村村通”道路190公里,完成沼氣池3500口。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獲省優秀工程獎。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勞務收入12.2億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森林覆蓋率達23.1%,居*縣市區第二位。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共發放各類惠農資金1.5億元。啟動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業抗風險能力得到增強。

(五)著力加大建設投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變。高度重視城市規劃與設計,編制完成控制性規劃20平方公里,城區近期控規覆蓋率達100%。完成城東社會服務區、文體中心、濱河風景區、中心路改造控制規劃、概念規劃、修建性規劃和相關工程項目設計。以六項重點工程為主體的新明城建設開始啟動,寧洛高速連接線工程開工建設,城東社會服務區路網、學校布局調整等已有實質性進展。城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改造了龍山路、池河大道西段、韓山路和26條小街巷等,啟動了第二自來水廠建設。加快推進明城世紀廣場、萬豪國際星城等商住項目,全年房地產開發42.5萬平方米。人防工作得到高度重視,人防警報系統實現城區全覆蓋,全省縣(市)人防工作現場會在我市成功召開。城投公司運營步伐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完成104國道繞城線工程,改造104國道*境內道路29公里和馬崗-橫山等市鄉公路。啟動*-*、*-*湖等市鄉公路改建工程。

(六)著力實施民生工程,和諧局面進一步鞏固。投入配套資金2925萬元,著力實施二十二項民生工程。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500多個,培訓農村勞動力5040人,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39萬元。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為近萬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9600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新增3.5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失地農民保險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納入城鎮低保13.4萬人次,農村低保1.7萬人,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和集中居住率達32%,社會救助970人次,醫療救助1.8萬人次,無勞動能力殘疾人困難救助2597人。建設廉租房126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783戶123.6萬元。進一步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機制,參合人數47.5萬人,籌集基金4750萬元,參合率90.6%。積極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投入資金1560萬元,解決4.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182個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成效顯著,公安“三基”工作順利通過省廳考核驗收。建立信訪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機制,實行領導包案帶案下訪、下行接訪制度,開展了重信重訪專項整治和市委書記公開大接訪活動,信訪形勢進一步好轉。繼續加強礦山整頓,礦山開采秩序有所規范,2個省級礦區整合工作順利通過驗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監管機制不斷完善。扎實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建成機械化生豬屠宰場,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工作機制,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進一步增強。

(七)著力保持協調發展,各項事業進一步強化。文明創建工作力度加大,*城區成為“安徽省文明創建先進縣城”。各類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減免費用2254萬元,惠及7.4萬人。資助市職高在校困難學生1308人,全面完成農村中小學16個D級危房改造項目。新招教師127人,農村學校師資力量進一步增強。學校布局調整穩步推進,*中學、*職高的整體搬遷,*四中、四小合并新建正在加快實施。科技興市步伐加快,省級農業成果轉化中心籌建進展順利,2個項目被批準為國家級科技攻關計劃和國家級星火計劃,3個項目被列入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廣泛開展各種群眾性文體活動,成功舉辦第九屆“*之夏”納涼晚會,邀請全國各武術名家來明進行武術表演,精心組織了送書下鄉、“全民讀書月”等活動。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場所21個,*湖鎮成為全省體育先進鄉鎮,花園社區成為全國體育先進社區。完成*大劇院主體工程。繼續開展網吧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行為。開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端鼓”、“豐收鑼鼓”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躍龍湖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啟動。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成城市社區衛生站4所,鄉鎮衛生院7個,農村衛生室24個。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穩步下降,計劃生育保障機制建設得到強化。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嚴格執行企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污水處理廠正式運行,池河水質明顯改善。殘疾人事業和諧發展,康復服務、培訓就業等有了新突破,殘疾人生存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審計工作由傳統型向現代模式轉變。國防動員、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婦女、兒童權益得到保障,人事、地方志、外事、檔案、統計、物價、地震、機關事務管理、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八)著力開展依法行政,執行能力進一步提升。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市政協常委會建議案,全年共辦理人大議案2件、人大代表建議56件、政協委員提案101件,辦理結果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順利完成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全面完成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和村級區劃調整。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工作,進一步落實“兩集中、兩到位”,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6萬多件,按期辦結率在99%以上。全市17個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正式運行,139個行政村建立了為民服務點,實現市、鄉、村三級聯動服務機制。著力推進政府法制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提高。針對涉及面較大、人數較多的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行政決策,舉行事前聽證會。積極推行“陽光政務”,電子政務建設正式啟動。以“執行風暴”和“陽光行動”為載體,嚴格落實行政問責和行政過錯行為責任追究制度,機關效能進一步提高。充分發揮行政監察的職能作用,強化審計監督,扎實開展反腐倡廉建設推進年活動,集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年是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家宏觀政策也在積極調整,從年初的防過熱、防通脹,到年中的保增長、控物價,再到年末的擴內需、促增長。*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聯、民營企業和各人民團體,向駐明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國家和省駐明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一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中顯現的問題也非常突出。一是發展速度偏慢,不少經濟指標低于全省和*市平均水平。特別是進入四季度,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明顯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二是產業層次不高,引進的小項目多,對經濟發展牽動性強的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少,尤其是大的支撐性強的工業項目、創稅項目少;三是農業體制創新步伐緩慢,土地流轉工作滯后,農民缺乏有效增收手段;四是地方財源基礎薄弱,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欠帳多,社會保障水平總體不高,部分城鄉家庭生活困難;五是部門服務意識雖有所強化,但“中梗阻”、“三亂”、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仍然存在,少數部門中心意識、大局意識不強,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仍然比較艱巨。

以上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