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12 09:43:57

導語: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總結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強農惠農政策,根據省財政廳、農機局蘇財農〔2013〕18號、蘇農機行〔2013〕8號《2013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實施辦法》文件精神,我市切實加強了本地區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管理,嚴格購機程序,強化檢查監督,規范、有序推進全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

一、全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完成情況

2013年,我市緊緊圍繞“推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目標,累計推廣各類農機具1967臺套,受惠農戶及農機服務組織907人(戶),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總投入2000多萬元,享受中央及省級補貼454.907多萬元。全年的購置補貼機具推廣呈現了以下特點:一是傳統農業作業機械以更新為主,穩步增長。收獲機械需求和增速迅猛。全年新增高性能插秧機27臺,大中型拖拉機37臺,育秧播種機2臺,聯合收割機82臺(其中:半喂入9臺,全喂入73臺)。二是秸稈還田機具持續增長。我市作為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之一,市政府繼續把嚴控水稻直播和禁止秸稈焚燒作為了我市農業生產方面的重要考核內容,作為評比農業先進鎮的重要依據。我們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秸稈還田和水稻機插技術推廣的宣傳力度,全年新增162臺秸稈還田機。三是高效設施農業作業機械增加明顯。今年特色農業機械需求和增速明顯,高效特色農機具占農機購置的80%以上。

二、主要工作舉措

1、規范操作,嚴格管理,切實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結合本地實際,按照“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的要求,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了組織領導,建立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制,明確專人負責,嚴格按照“全價購機”原則,堅持按章辦理、公平公開、陽光操作,進一步增強購置補貼工作的規范性和透明度。積極爭取紀檢監察部門的支持配合,強化對購機補貼工作的監督,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2.加大宣傳力度,優化全程服務。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補貼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首次實行全價購機,并通過“一折通”支付農民補貼款。充分利用農業機械作業演示、展示現場會、送農機下鄉、平安農機通等有效平臺,采取廣播、電視、報紙、編發小冊子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及具體的操作程序,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政策,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確保農民群眾不因政策變化影響購機用機積極性。

3.遵守程序規定,嚴格規范操作。嚴格按照《2013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實施辦法》的要求,執行以“補貼產品推廣目錄制、補貼經銷商生產企業自主選擇制、管理過程監督制、受益對象公示制”為主要內容的操作程序,確保陽光實施,規范操作,確保一個程序不減。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權,不向農民指定農機品牌和經銷商,不以補貼指標有限為借口,變相為購機農民推薦補貼產品和經銷商。

4、完善手段,注重服務。一是注重宣傳發動,進一步完善服務手段。開通購機綠色通道,實現了“一站式”服務,方便農戶辦理購機手續。開通了服務熱線,印制了《服務聯系卡》發放到每位購機戶手中,方便購機戶的聯系。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切實加強技術培訓,為了將機具操作、保養等技術及時地傳授給購機者,確保其正常使用,及早組織開展了以機具操作、維修保養為重點的技術培訓,已先后舉辦各類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十多期,參訓八百多人次。三是進一步加強服務工作。及時聯系生產、銷售企業落實安排“三包”服務人員,落實農機作業服務人員,配備必要的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對出現的農機故障提供必要的服務,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三包聯系工作,動員有資質的修理服務組織、企業參與社會化農機維修服務,確保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不誤農時。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農忙無休息日制,增強責任意識,保證優質服務,及時為農民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