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醫改工作情況總結

時間:2022-12-29 09:58:53

導語:區醫改工作情況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醫改工作情況總結

一、基本情況

(一)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一是組建醫療聯合體。整合市第二人民醫院和區中心醫院、區新華醫院醫療衛生資源,采取技術扶持的方法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療設備和人才優勢,在全區范圍內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同時,吸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他醫療機構為醫療聯合體成員,形成市第二人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的縱向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全區醫療服務能力。二是深入推行“先治病、后交錢”診療模式。覆蓋轄區受益群眾達15.7萬余人,截止現在直接受益群眾1.22萬人,墊付資金6240萬元。三是在全市率先開展“后醫療管理”。后醫療管理是指患者離開醫院以后,到下次入院之前,整個時段的管理。具體的業務包括:診療的預約、醫療回訪服務、患者病情的監測以及患者病情資料的管理與分析。簡言之,它是指患者離開醫院以后的管理。具體是:建立健全“后醫療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醫患溝通制度》、《臨床科室醫患關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了“后醫療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和業務拓展。開展100%電話回訪。一年內分三次對每一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回訪內容包括關心問候患者、詢問病情恢復情況、提供相應醫療指導及養生保健知識、開展院后關懷、及征求患者對醫院診療環境、服務水平及醫德醫風評價等。成立醫院健康服務中心,對回訪工作進行監督,確保回訪的效果。四是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落實惠民醫療行動。將“三好一滿意”活動與醫療惠民行動等工作有機結合,推動門(急)診病歷“一本通”、檢驗檢查結果“一單通”、無假日門診等措施在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推行;投入使用總投資1.8億元的市第二人民醫院病房大樓。在市第二人民醫院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累計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3000余人次;開展“志愿服務在醫院”活動,志愿者人數達到482名;優質護理服務全面推進,今年新推薦市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標兵3個,市級優質護理服務護理病房2個,市第二人民醫院試點病房達到病房總數的73%;“五免五減”惠民醫療累計減免醫藥費20萬元。選擇34個病種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利用配備有DR、彩超、心電圖等醫療設備的高檔健康體檢專用車,開展免費健康體檢送健康活動,服務群眾5000余人次,免費金額10萬余元。

(二)穩步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繼續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一是全面完成了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核定和管理工作。印發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配備通知》、《區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公開選聘實施辦法》、《崗位設置和工作人員競聘上崗實施辦法》、《未聘人員分流安置辦法》、《新進人員招聘辦法》等系列文件。按衛生技術人員準入標準和崗位設置要求,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定人數為121人,其中,四處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核定共69人,全部競聘上崗,專業技術崗位65人,占總崗位的95%,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崗位61人,占專業技術崗位的94%,全部簽訂了聘用合同。二是做好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績效考核工作。成立事業單位考核委員會,制訂下發了《區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意見》以及《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辦法》。主要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履行職責、服務數量和質量、社會滿意度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并作為核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項財政補助經費和績效工資總額的依據,與基層醫療衛生主要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掛鉤,并作為醫務人員獎懲及核定績效工資的依據。三是規范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按時收繳采購款上繳采購款專戶。定期實施對全區26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督導基本藥物制度落實情況,對違規情況進行詳細核查,并立即整改。及時變更原啟源醫藥公司確定的配送品種的配送關系。迎接省政協專項督導組、市聯合督導組視察并受到肯定。2012年1-11月份,全區共招采基本藥物220.65萬元,國家基本藥物采購量占68.19%,省增補藥物采購量占31.81%,總到貨率93.45%。籌資設計并推行“國家基本藥物數字化出入庫管理系統”。針對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差率”銷售管理和“政府購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工作量難以精準統計的現狀,創新管理服務模式,籌資設計“國家基本藥物數字化出入庫管理系統”,并在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國家基本藥物數字化出入庫管理系統”配備先進的電子掃碼“入庫”、“出庫”價格管控和1050個國家基本藥物品規“后臺”管理系統。通過“入庫”、“出庫”和“后臺”三方面管理功能,實現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差率”銷售管理和“政府購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工作量的統計。在推行“國家基本藥物數字化出入庫管理系統”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張貼友情提示—“提醒居民索要醫藥費小票,機構如不提供,患者有權拒付醫藥費”;實行監督舉報獎勵制度。如發現國家基本藥物加價銷售,獎勵舉報居民單張處方總價格的10倍。

(三)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一是積極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啟用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系統。試點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目前共建立居民紙質健康檔案38.5萬份、電子健康檔案錄入25萬份,規范建檔率91%,舉辦健康教育講座110場次。為2.3萬余名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健康查體。篩查全區重性精神病人線索4300人次,全區目前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43人,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檔案,錄入社區重型精神病人管理系統。為8125名不同人群開展了眼病篩查、復明手術、“兩癌普查”、婚前醫學檢查等服務。實施基礎免疫71319人次,加強免疫37571人次。新登記結核病人113人,追蹤到位率達到90%以上。二是強化愛國衛生和監督體系建設。以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為契機,積極做好愛國衛生組織管理、健康教育、公共場所、病媒生物防制、傳染病防治等工作。爭取財政資金35萬余元購置了除四害消殺藥械。進一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狠抓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和醫療市場的整治。抓好醫療機構規范化建設,全面推行“醫療行業風險提示系統”管理模式,嚴厲打擊非法行醫。三是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健全了區、街道、社區三級應急管理體系,完善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預案。積極開展省、市級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區創建工作。完善了監測預警機制、信息報告機制、風險評估機制、信息和輿論引導機制,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存在問題

醫改工作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國家和省要求機構編制按“居民”進行核編,在操作時易存在“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統計口徑差異。區屬中心地區,常住人口多于戶籍人口,特別是目前實行的按服務人口進行購買服務考核補助。若按戶籍人口核,機構無法運轉(我區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了全區65%的人口),對推進綜合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二是基層醫療機構補助資金,與實際支出相比,缺口較大,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人才長效遞補機制未建立。四是村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區將在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基礎上,重點推進公立醫院和區域醫療協作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居民看病就醫的安全網絡,鞏固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成果。

(一)繼續加大醫改政策宣傳力度。讓社區居民和醫務工作者充分認識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的重要意義,支持醫改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繼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切實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轉,保障醫務人員的收入水平。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實施績效考核、實行績效工資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三)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實現服務可及、居民方便、能力匹配的目標,在撤村設居全部完成的基礎上,重新布局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鞏固和完善城區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幫扶機制,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四)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發揮醫療聯合體優勢,深入探索人事制度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績效考核,進一步完善我區公立醫院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