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近三年工作總結及今后五年安排
時間:2022-12-18 12:04:00
導語:科技局近三年工作總結及今后五年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近三年科技工作情況
自2003來,科技局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實施科技項目,推進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維護知識產權、產學研結合為重點,大力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共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40項,已爭取立項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4項,落實科技貸(借)款9600萬元,無償撥款95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年新增產值16500萬元。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評審出縣科技進步獎29項。申報國家專利29項,獲批專利17項。幾年來,引進、推廣工、農業新產品、新技術40多項。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2005年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2.5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增至52個。2005年7月,我縣順利通過了科技部對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縣”的復核。與此同時,我縣科技成果管理、科技項目的實施和服務工作不斷進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科技宣傳深入民心,科技局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1、加強科技宣傳,不斷改善科技政策環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是“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局面正在形成。堅持一把手抓生產力的指導思想,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黨政一把手親自任組長的“科教興縣領導小組”和“創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領導小組”。同時各鄉鎮、各企業和有關部門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擔任主要領導的科技工作領導機構。縣、鄉(鎮)黨委、政府將科技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定期召開科技工作專題會議,討論、研究科技投入、技術創新、科技項目、科學技術合作、科技人才引進等科技工作,對具體事項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結果。科技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上下貫通,形成一股強大的科技工作合力,使縣級科技工作整體水平迅速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各個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
二是各項政策環境陸續出臺。為了創造良好的科技工作環境,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興縣的決定》、《關于加強技術創新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科技三項經費管理辦法》、《關于對鄉鎮縣直部門實行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考核的實施辦法》、《云夢縣技術創新獎勵辦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這些科技工作政策性文件的出臺實施,使科技工作環境越來越好,科技工作的力度逐步加強。
三是全社會學科技、用科學的熱情越來越高。我縣一方面以每年全省送科技下鄉活動、世界知識產權日、科技進步法實施周年紀念日、科技周宣傳日等為契機,另一方面采用召開科技大會、科技專題報道、科技法規競賽、科技(趕集)下鄉等形式,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普及《科技進步法》、《科技成果轉化法》、《農業技術推廣法》、《專利法》等科技工作法律法規;同時,我縣還結合全縣經濟工作情況邀請大專院校教授、學者先后作了30多場高水平的科技報告,向各級領導、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員提供現代管理理念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科技意識,形成了“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
2、以科技進步為支撐,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我們結合我縣農村經濟特點,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重點,加大農業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注重有針對性地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不斷加大農業結構布局調整,不斷增強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一是利用申報星火計劃、農業科技攻關計劃,支持農業企業的科技進步發展。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1項,即“優質蔬菜種苗繁育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省級星火項目1項,即“甜高粱規模化生產與乙醇深加工技術開發”;省級農業攻關項目1項,即“蔬菜保鮮貯存技術研究”。這些項目總投資達4000萬元,科技貸款2100萬元,爭取省無償經費12萬元,有效促進了我縣農業科技發展,累計創產值17100萬元,創利稅7000萬元。二是大力推廣農業“三新”。①在新品種改良方面,重點推廣優質稻、優質棉、雙低油菜等新品種,使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面積達95%以上。②重點抓了新型種植模式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新型模式的種植面積,新型模式推廣種植面積達10萬畝。③重點抓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包括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農產品貯藏、保鮮、包裝技術,節水節肥節藥增效技術,新型設施農業工程技術,防洪抗旱農業減災新技術等40多項。三是抓了農產品優質工程科技示范。重點實施優質農產品工程,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設,加強科技信息和技術指導服務。四是抓了農業信息示范工程建設。逐步建立健全農業專家信息系統和農業信息化網絡,并抓好鄉鎮農業信息上網工作,把農業信息服務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為廣大農村農民提供農業科技、農資、農產品流通與市場等信息服務。
3、加強工業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在發展工業上,利用申報和實施科技項目帶動工業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工業企業技術創新。一是利用申報火炬計劃、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高新技術產品計劃、攻關計劃、成果推廣計劃等推進我縣工業企業的產品創新。二是積極引進和開發新的工藝、新的流程,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三是加強企業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建立科研開發機構,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四是加快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加快適銷對路新產品的開發,重點開發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高新技術產品,同時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申報和建設力度,使高新技術產品盡快形成批量生產,形成規模效益。五是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逐步建立以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為核心的產品創新系統,以計算機控制為核心的制造自動化系統,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市場營銷系統,以財務成本管理為核心的管理系統。五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對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項目、科技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服務,使之進一步做大做強,真正成為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為縣域經濟的增長作貢獻。
4、狠抓科技項目建設,為縣域經濟培植新財源。
一是進一步發揮科技部門職能作用,加大向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爭取科技計劃項目的力度。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和省科技項目,爭取無償科技資金。二是積極做好縣本級科技項目的篩選立項工作和項目跟蹤管理,確保項目按期實施。三是進一步優化科技發展環境。依據國家科技進步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縣域科技發展激勵措施,加強宣傳,增強透明度和影響力,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的政策法制環境。先后制訂了《關于加快科技進步的決定》、《2000-2002年云夢縣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云夢縣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云夢縣科技研究項目及科技三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關于成立技術顧問組的通知》、《云夢縣中小型企業貸款貼息暫行辦法》。四是加大科技部門和縣鄉科技系統自身建設。
5、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相結合。
一是積極組織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3年來共開展技術合作30多項(次),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有20多家企業與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科技合作關系。宏博集團與武漢大學合作進行了鹵水地下凈化工藝項目研究;富思特集團與湖北大學合作創建了博士后產業基地,與上海大學合作開發氟碳涂料,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同開發cims系統;遠大機械公司與合肥建材機械研究院合作開發了水泥高效振動磨新產品等。
二是積極組織全縣骨干企業參加各類科技博覽會、高新技術交易會、高校洽談會,并利用這一形式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先后在這些科技展示會議上,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簽訂技術合作協議15份,如富思特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簽訂了長期科技合作協議,中鹽宏博集團今年與華中科技大學簽定了全面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推進該集團的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華昌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在2005年聯合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空調專用親水涂料”等等。
6、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
一是積極發揮縣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的知識產權的宣傳與管理職能,做好知識產權的宣傳,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二是加強科技行政執法工作,規范技術市場。扶持培育科技中介機構,活躍城鄉技術交易活動,促進實用技術推廣。三是認真做好專利申報的服務工作。采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專利法》和知識產權知識,組織知識產權專題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人們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同時積極協助企業、單位、個人申請專利,搞好聯系服務,力爭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逐年有新的增加。四是積極做好科技成果申報和縣級科技的評審。五是進一步做好科技信息工作,為全縣工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科技部門每月編印《云夢縣科技信息》,每年為全縣各行業提供了各類科技信息達600條以上。六是進一步扶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在科技政策、項目、信息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傾斜,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由原來的16家發展到現在35家。七是加強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服務體系的建立與發展。積極支持了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科技中介服務網絡體系,為我縣中小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提供了技術、管理、市場、人才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同時還培育了一批縣級技術市場和專業技術協會。
7、發揮人才作用,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創業的積極性。
強化對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積極發揮廣大科技人員作用。一是積極為縣委、縣政府當好參謀,研究制定了科技人員工資報酬、住房、醫療和子女求學就業等優惠政策,打破人才引進和使用的有關界限,努力吸引各類優秀人才來本縣投資、創業。二是積極推行了科技人員以技術投入和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入股分配,充分挖掘科技人員的潛能。認真落實各級政府關于放活科技人員的一系列規定,大力獎勵和表彰有突出貢獻者,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業熱情。三是加強了科技人員的培訓教育。四是進一步完善專家顧問制度。聘請有關專家對本縣重大決策、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進行指導,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
8、大力加強科普工作,切實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加強科技素質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的有力保證,是科技服務“三農”的重要途徑。一是科技部門組織利用各種科技教育資源,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建立縣、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經常性地開展技術咨詢、現場培訓等活動。每年組織科技培訓15場次,培訓9000多人次。二是把新成果、新技術的推廣與面向廣大農民的技術培訓結合起來,使他們盡快掌握致富的技術和能力。三是建設一批科普基地,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科技意識。如創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在園內種植新品種、采用新技術、推廣新模式,推進我縣新農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四是有計劃、有重點、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科技宣傳。根據各鄉鎮農民對科技知識的不同需求開展科技宣傳,做到了每一個鄉鎮突出一個主題。每年都相繼開展了“送科技下鄉”、“科技、衛生、文化下鄉”、“科技下鄉鬧春耕”、“科技趕集”、“科技活動周”等活動,請有關專家向廣大農民宣傳農業科技知識,為農民提供科技咨詢,并發放農業科技宣傳資料。三年累計開展各類科技下鄉活動60多次,提供科技咨詢10萬人(次),發放科技資料56000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后五年,我縣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爭取達到40家,其中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爭取達到10家,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爭取達到80個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爭取達到7.2億元,年遞增20%,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面爭取達到50%以上;申請專利數80項;農業成果推廣的覆蓋面爭取達到95%以上,優質品種率達99%。全縣產業結構層次有較大幅度提升,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
1、科技興工目標
一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工業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速度;加快主要產業領域的技術裝備更新;加快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新增高新技術產品50個。采用電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質量監控技術、新能源和節能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保技術等共性技術加大對電子、機械、紡織、食品、醫藥、化工、建材、農業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實現工業化、信息化。
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全縣加快用電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節能降耗技術等高新技術,對傳統工業特別是機電、鹽磷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醫藥、金屬制品五大支柱產業的嫁接改造,實現關鍵技術、關鍵工藝、關鍵設備的優化升級,促進企業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提高云夢主要支柱產業競爭力,帶動傳統工業全面升級。
三是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縣直骨干企業都創建有自己的技術中心,同時每個企業都與一至二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借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為我縣工業企業開發創新服務,做到每個企業有自主研究、開發能力,力爭每個企業每年開發1-2個產品,做到產品研究一代、儲存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
2、科技興農目標
我縣農業圍繞農村致富、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步伐,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實施優質農產品工程。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三是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走現代化農業的路子。四是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3、科技興業目標
圍繞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和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切實推進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進步。一是加強醫學衛生科技的發展。二是積極推進環保事業。三是加強防災減災領域新技術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科技創新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