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貿易局年工作總結和年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09 09:14:00

導語:經濟貿易局年工作總結和年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工業發展“12345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22222”工程后,*市市經貿局緊緊圍繞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標,主動適應宏觀調控新變化,著力緩解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全市工業經濟在去年較高平臺上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平穩、協調、較快的發展態勢。

一、*年我市工業經濟運行態勢及其特點

今年以來,*市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經濟運行中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投資需求保持旺盛,財政收入難中求進,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同時生產總值增速小幅度回暖,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2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8%。

在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加深的背景下,我市的工業企業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縮小等困難,保持穩定增長,并且總體利潤不斷回升。*年,*市共實現工業總產值665.46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468.26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現銷售產值442.99億元,產銷率94.6%,產銷銜接良好。全年工業用電達15.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金融系統貸款余額209.84億元,同比增長13.1%。全年實現財政收入31.46億元,同比增長16.4%。各項指標顯示*市工業經濟總體上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但經濟運行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都需要引起重視和加以解決,以確保經濟平穩發展。

二、市經貿局主要工作

(一)深入調研,加強宏觀指導。今年伊始,本著加快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目的,以破解工業“低小散”為課題,市政府成立以市經貿局為主力的工業產業課題小組,對各鄉鎮、部門和企業進行調研,并由黃正強市長帶隊參加虹橋和柳市兩次中小企業家座談會。在認真貫徹落實*市工業發展“12345工程”動員大會精神的前提下,結合調研結果,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新“五十條”)、《關于在全市開展以“優服務、強投入、解難題、提層次、求實效”為主題的為企業服務年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工業性投資統計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加強對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工作的領導,我市于*年6月建立*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潘孝政市長任組長,吳建華副市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發改局、經貿局、科技局等22個相關單位,下設辦公室,由經貿局臧國華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出臺《*年*市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考核對象包括全市31個鄉鎮,分三組進行考核,考核項目包括保障體系、經濟指標、企業培育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質量五大類,實行量化評分制。

(二)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緩解生產要素制約。一是深入開展以“優服務、強投入、解難題、提層次、求實效”為主題為企業服務年活動,實行四套班子聯系企業制度,著重圍繞提高辦事效率、抓好用地供給、加大工業投入、提升產業層次等為工作重點,對一批事關大局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困難進行專題研究協調解決。積極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內聯外合、上市融資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實施中小企業扶持工程,加快建設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標準廠房,擇優篩選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項目入戶科技孵化創業服務基地,推進中小企業投資擔保機構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大力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另外,由市經貿局組織于6月21日在北白象鎮舉辦了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申報操作規程實務知識培訓班,參加人數達130人;于7月14日在柳市舉辦*市企業信息化講座,為企業提供更優質實用的服務。二是推進評優評先活動。開展了對*年度*市“功勛企業”、“十佳雁蕩杯”、“明星企業”的評選,開展了浙江省第二批誠信示范企業、*市第二批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示范單位和*市創建信用企業先進單位以及省成長型企業的評選。經過企業申報,我們的仔細調查、嚴格審核,*年我市企業榮譽不斷。3家企業被評為省第二批誠信示范企業,7家企業被評為*市第二批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示范單位,13家企業被評為首批*市經貿系統中小企業誠信守法示范單位,8家企業被評為*年度*市創建信用企業先進單位,28家企業被評為省成長型企業、3家企業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中型企業、1家企業被評為最具成長潛力中小企業、171家企業被評為*市成長型企業,1家企業被評為省級農產品示范企業。企業誠信建設掀起高潮。

(三)積極引導,加大技改力度。*年,全市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5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6.88億元,同比增長80.3%。其中工業性投資迅速回暖,全年限額以上工業投資完成28.88億元,同比增長101.5%,呈逐步加快態勢,扭轉了年連續負增長的局面。今年新增技改項目共173項,總投資額達到54.24億元,比*年增加105.54%。其次通過發動5000萬元以上工業性投資項目上報工作。全市共上報111個5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達199.73億元,預計新增稅收33.8億元,預計新增出口創匯32.6億美元,項目總用地共需10969.84畝。如果這些項目在三年內實施完畢,*經濟將會跨上新的臺階。

(四)積極開展工業循環經濟工作。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建設“綠色*”,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在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以廢棄資源利用為重點,發展綜合利用事業。針對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舊物資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組織企業認定工作。至今年12月份,我市共有資源綜合利用企業49家,今年新批資源綜合利用企業3家,重新認定5家,年利用廢舊資源200多萬噸,綜合利用產品銷售額達到11多億元,有力促進了我市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嚴把審批關和加強了平時的監督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予以嚴格糾正或關閉,今年注銷企業10家。

2、為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切實促進企業從粗放型增長向效益型增長的轉變。按照*市有關創建綠色企業(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和清潔生產試點企業的要求,結合*市生態市建設工作計劃,我們下發了《關于開展提倡資源綜合利用創建*市綠色企業活動的通知》,去年確定雁蕩山金獅啤酒有限公司和樂斯化學有限公司為我市第一批清潔生產試點企業,并已通過省經貿委和環保局組織的驗收。目前我市已有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雁蕩山金獅啤酒有限公司三家綠色企業,樂斯化學有限公司正在驗收中。今年確定人民集團、新豐電鍍有限公司為試點企業。

3、積極開展節能宣傳活動、全民動員、共建節能型社會。今年6月我們全市范圍內開展節能宣傳活動,組織供電局、環保局等部門到鄉鎮設立節能宣傳點,向市民宣講節能知識,共發放:便民服務手冊1500份,95588服務簡介1600份,還走訪了100戶高能耗企業,向他們發放節能宣傳手冊、灌輸節能知識。同時通過廣播、電視臺、*日報大力向社會宣傳節能環保知識,通過一系列節能宣傳活動,市民節能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節能氛圍。

4、根據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我們*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縣(市)。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4121”示范工程,推進我市生態市建設步伐,組織人員到循環經濟先進縣市進行考察學習,草擬《*市工業領域循環經濟指導意見》,制訂了*市發展循環經濟計劃。

(五)加強能源工作監管力度。

1、加強有序用電管理。今年我市供電形勢依然嚴峻,供需缺口較大,為了確保我市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盡可能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我們會同供電局一起制訂了全市錯鋒用電方案,用電高峰期間,配合各供電所對各鄉鎮執行用電錯峰指標及企業用電情況進行巡查,通過合理的錯峰、移峰,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缺口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確保我市電網安全、有序運行。為鼓勵企業高峰期間自備發電,依據《*市工業企業自備發電機管理辦法》的要求,至今年12月累計對252家企業(發電容量為13.28萬千瓦)補助發電資金398.41萬元,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2、認真做好煤炭經營市場的監管工作。今年,新批煤炭經營企業1家。為加強我市煤炭經營監管,保障我市煤炭供應,根據省經貿委關于編制“十一五”煤炭經營企業合理布局和總量調控規劃的要求,制訂了《*市“十一五”煤炭經營企業合理布局和總量調控規劃》。同時,平時加強對現有的煤炭經營企業的監管,按要求對其進行年檢,保證了我市煤炭經營企業的規范有序發展。

3、認真做好成品油市場的監管工作。配合省成品油市場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對我市的成品油市場進行了調查摸底,規范成品油市場流通秩序,掌握成品油市場的基本情況,問題和發展趨勢。對按省經貿委換發新證的要求,組織各加油站按規定換領新證。

(六)加強商貿管理和市場規范工作。一是做好商貿流通行業發展情況的監測工作。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對節日消費情況及時進行統計、分析并上報。其中今年任務的重點在于千鎮連鎖超市工程建設。5月份,*市政府與*市政府簽訂了責任狀,要求我市今年新發展連鎖超市的鄉鎮10個,到年底時全市建有連鎖超市的鄉鎮數要達到18個。與此同時,*市政府也將連鎖超市發展工作作為今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內容之一。我局對全市現有的連鎖超市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我市連鎖超市發展動態。在推進連鎖超市工作中,我局多次與*現有連鎖企業如人本、聯華、發聯等進行接觸與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局制定了今年的工作計劃,將大荊鎮、清江鎮、淡溪鎮、南岳鎮、蒲岐鎮、象陽鎮、翁垟鎮、七里港鎮、南塘鎮、石帆鎮、芙蓉鎮、天成鄉等12個鄉鎮列為今年擬發展連鎖超市鄉鎮,同時根據市政府的要求,擬定了《關于發展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的實施方案》(討論稿),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到目前為止,已新發展連鎖超市的鄉鎮6個,有連鎖超市的鄉鎮累計達到18個,已完成今年年度工作任務。二是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年*規范與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目標”,開展*市汽車市場專項整治和農村商店銷售商品質量狀況專項抽查工作。同時協調好各部門在整頓工作中的關系,并及時做好月報和有關匯報工作。

由于今年天氣異常,我市7-9月份連續四次遭受強臺風的襲擊。在遭受損失的同時,我們的防臺抗臺和抵御意外災害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事前盡可能地做好防御準備工作,啟動防臺預案;事中加強值班工作,密切關注各方動態;事后及時檢查損失情況,做好統計和整理工作。尤其是幾次抗臺工作中,由于我們十分重視船舶行業的事前進港加固工作,積極做好各船主的思想動員工作,在臺風中沒有發生船舶及船上工作人員的損失事件,因此還得到*和*市領導的高度贊揚。此外,我們還加強屠宰市場和食品衛生安全監管、行業協會管理、系統黨群的建設、綜治普法、信訪、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學校建設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看到經貿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電力、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制約加劇。低水平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持續走低,物價上漲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出口貿易磨擦增多。安全生產形勢比較嚴峻。不夠重視商貿工作,導致貿易“短腿”現象。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步伐緩慢。經貿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對經貿工作的新要求。行業協會的作用發揮不夠。

三、*年經貿工作計劃

*年經貿工作主要預期目標:確保完成工業總產值實現685億元,同比增長11%,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力爭全社會新增工業性投資35億元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盈利水平好于上年,經濟效益綜合指標保持*全市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全社會新增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投資35億元以上;安全生產、能源消耗控制在*下達指標內;為實現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作出較大貢獻。

明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調整產業結構為突破點,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抓住溫臺沿海產業帶建設的機遇,加快經濟開發區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功能區建設,進一步構筑產業集聚平臺。推進我市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培育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規范發展船舶制造、汽摩配等成長型產業。重點推進低壓電器向中、高壓電器的轉變,傳統電器向智能化電器的轉變,營造一批能帶動新一輪經濟的產業帶。開展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活動,發展有競爭力的環保骨干企業,努力培育產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采取“騰籠換鳥”、“培育新鳥”和“造林養鳥”的方式,全力遏制“三高一低”,全面落實新“五十條”,支持和獎勵企業開展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以技術改造為重心,加大工業性投資力度。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以“抓項目”為抓手,集中力量抓好技術改造工作,篩選、儲備、實施一大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省級重點項目,積極幫助重點企業落實工業用地問題,積極促使項目的落實和實施。作為今年進場和供地工作的延伸,明年重點抓好開工建設率和竣工投產率。建立健全工作統計方法,明確各級各部門統計工作的步驟和職責,充分發揮統計在工業經濟發展中作用。完善財政貼息補助政策,認真實施“雙百工程”,積極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在全市鄉鎮實行工業性投資目標考核制度,努力完成工業性投資指標。

(三)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發揮產業先導作用。加快發展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重點的現代流通產業體系。一是繼續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根據連鎖經營發展規劃,推進零售業整合,培育一批連鎖企業集團,提高連鎖企業的規模化程度和流通領域的組織化程度。二是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加強工業企業的現代物流管理,依托區域特色經濟和工業園區,開展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三是運用現代技術和裝備改造傳統商業。進一步抓好一批重點流通企業電子商務建設,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四是抓好重點批發市場建設。五是加強中心城鎮商業網點規劃工作。

(四)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深化企業改革,推進企業重組,建立長效的為企業服務機制,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體制保證和發展動力。一是繼續穩步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路子,進一步研究制訂并實施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的工作方案,加快實施產權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二是進一步推進民營企業制度創新。要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調整股權結構,積極推行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股份化;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和完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今年要繼續在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推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深入開展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活動中,我市已有正泰、德力西等13家企業列入*市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名單,繼續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企業發展,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及時聽取企業的呼聲和建議,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促其又快又好發展。同時大力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大企業大集團組織上市工作。三是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進一步扶優扶強的同時,要把中小企業發展放在戰略地位,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省、市有關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用電、用地、辦事等方面的困難。

(五)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推進品牌建設。堅持全面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走出口主體、出口產品、出口市場和出口方式“四個多樣化”的外向型發展的路子。一要用足用好用活優惠政策,壯大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隊伍,加強出口生產基地建設。二要堅持“以特引特”,發揮我市一些產業社會化分工專業化協作結合比較完善的優勢,以特色產業園區和專業化生產基地為單位,吸引國內外同類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落戶*。三要堅持以質取勝,積極實施名牌戰略,特別要鼓勵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的企業,爭創國際性知名品牌,推進品牌國際化和市場國際化。四要千方百計解決出口面臨的交易壁壘問題,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引導企業深入研究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增強應對能力,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標準及環保體系、勞動安全衛生體系,創造條件促進相關企業各類認證順利進行,突破國際貿易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

(六)加大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促進可持續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工業循環經濟會議精神,加快制訂出臺《*市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及《*市鼓勵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措施,突出抓好節水、節電工作,并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設備、工藝和生產技術,加大清潔生產企業和綠色企業創建力度,全面推進資源再生和綜合利用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資源生產率、較低污染排放率、較好經濟效益的企業,初步構建我市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框架和產業格局。

(七)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注重有序發展。一是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做好重要商品的市場供求情況監測工作,抓好成品油市場、煤炭銷售、典當、拍賣等特種行業管理。繼續依法規范生豬屠宰管理工作,加強定點屠宰監督、檢查工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二是加大對無證無照加油點的查處力度。通過查處工作規范我市成品油經營行為,維護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促進合法經營公平競爭。三是建立商貿統計評價體系,注重市場運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