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重點工作安排
時間:2022-06-16 02:51:05
導語:中小學德育重點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0年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落實黨的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養成教育為基礎,把增強學生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環境保護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充分利用好抗擊疫情這個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關注世界,關注生命,關注責任。
1.各學校要認真組織學習《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各項要求進行再布置再落實,細化到學校工作計劃和具體工作措施中去。
2.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各學校要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堅持升旗儀式和班團(隊)會制度,圍繞“三愛”主題開展教育實踐。各學校要啟用線上活動途徑于2月24日周一上午組織開展線上升旗活動。模擬現實中學校升國旗儀式場景,按照升國旗程序,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
3.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中小學生熱愛國家和民族,對未來充滿信心,為未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好充分的儲備。要從教育內容、形式與方法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必須注意要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學生思想;形式要多樣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化科技教育手段,使教育方式靈活多樣,生動形象,富有成效;方法要靈活,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緊緊把握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
4.全面加強綠色學校建設、嚴格落實生態文明教育和垃圾分類工作,切實落到實處,拿出效果。
持續推進綠色學校建設,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教育活動,倡導綠色消費,省級綠色學校、市級綠色學校要不斷提升管理,提升層次,做好示范。
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領青少年養成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引導青少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開展中小學生河湖保護教育活動,鼓勵青少年在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參與植樹造林、護鳥等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的理念,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每一張紙。
開展家庭垃圾分類行動,保護環境從“家”做起。學校要號召廣大學生家庭,有效利用居家學習生活契機,共同開展家庭垃圾分類行動。嘗試線上途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學習和掌握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開展家庭三人或多人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等活動,在居家條件下盡力做到家庭生活垃圾減量和科學分類,學校要利用校園公眾號、網絡平臺等渠道推出垃圾分類知識欄目并堅持長效實施。
5.發掘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內涵的有機融合,全市各學校要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制定學校運行方案,合理安排經典誦讀師資、內容、時間、構建學校經典誦讀課程和教材校本體系。把經典誦讀與課堂教學、校園文化、養成教育、少年宮活動相結合,做到師生誦經典,校校有特色。圍繞中國節慶日開展校園讀書會、文化節、閱讀節等活動,通過誦、讀、講、演、寫等形式推動學校經典誦讀工作,打造校園誦讀品牌。
6.認真落實《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和《省中小學文明禮儀規范》。各中小學要在《中小學生守則》的學習和落實《省中小學生基本文明禮儀規范》上認真布置,作為每學期初、新學年集中教育內容的最根本一項,突破單純記憶背誦方式,不斷以鮮活的教育形式認真強化,讓學生真正了解、熟知、踐行。
7.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各學校要利用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清明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中秋節、公祭日等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8.加強市級心理健康咨詢師隊伍建設,發揮骨干作用,積極培訓,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體水平。疫情當前,各學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隊伍建設,利用現有資源,利用學校德育隊伍力量,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學會與災難、危機、挫折共存并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有校級的階段性適應性教育引導活動(如開學季、畢業季、中高考季減壓等);有專職(兼職)教師的針對學生心理問題開展的專題活動(每學期一次);有一線班主任隊伍的行為觀測輔導記錄等。層層完善,逐步規范。持續推進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爭創工作,已經被命名的省級心理健康示范校要逐步加強管理,不斷完善建設,爭取把學校省級的品牌發展好,做強做實。
9.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成立學校科技興趣小組,嘗試開展車模航模船模活動,學校爭取積極為學生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創造條件。
10.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各中小學要全面落實中小學德育課程計劃,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深入研究運用各門課程德育資源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的方法,按照學科特點,準確把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把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機統一起來。繼續開展全市中小學”時事新聞課”教育工作。
11.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學校報刊、文化墻、廣播電視以及校史館、圖書館、等文化教育載體,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人文環境。開展入校、畢業典禮、入隊入團等儀式教育。積極發展社團組織,支持學生自主管理。依托全省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打造“千校千面”的校園文化格局。
12.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積極安排我市德育工作者參加省級各類培訓;選擇合適時機邀請省級專家到我市開展培訓工作;各學校要圍繞德育工作重點內容組織好校本培訓工作,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師資保障。
13.加強育人合力,建立工作網絡。利用相關部門所屬社會實踐基地,聯合實施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育人工程;認真規范做好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管理和使用。依托鄉村少年宮開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活動。
14.開展家庭讀書會活動,濃厚親子閱讀氛圍。各校結合家庭教育讀書工程,指導學生家庭有效利用相伴時光,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引領家庭讀書風尚。增強家長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家長進一步改善家庭的閱讀環境,通過實現好書家庭分享、安靜自由閱讀、經典誦讀展示、精彩片段記錄等家庭讀書活動形式,引發學生對書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好書陪伴下成長。
- 上一篇:中小學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
- 下一篇: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教學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