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廳教育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15 03:31:00
導語:建設廳教育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全省建設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為統領,以擴大人才總量、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為目標,以加強制度建設、健全職業資格體系為重點,圍繞省建設廳中心工作,大力開展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操作人員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努力構建建設領域人才隊伍保障體系,為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組織開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政治理論、專業理論和政策法規培訓
1、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建設系統干部群眾的頭腦,指導建設工作實踐。按照省委的要求,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研修班、培訓班、學習班,分期分批把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普遍輪訓一次。組織建設系統各級干部和公務員認真研讀十七大文件,原原本本地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和黨章,全面準確地領會十七大精神,把建設系統各級干部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
2、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重點抓好縣、鄉兩級建設行政部門領導干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與統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修,組織縣(市、區)政府主管城建工作的副職領導人按照省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訓班。繼續與省委黨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舉辦建設系統領導干部研修班和城市建設理論研修班。
3、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主要內容,圍繞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節能減排、新農村建設等重要工作,強化公務員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培訓。采取送教上門、集中辦班、輔導講座、抽調培訓等形式,提高公務員業務水平和政策法規知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學習創新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繼續教育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創新能力
1、以知識更新、能力創新為內容,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落實《黑龍江省2007-2010年人才發展規劃》,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組織開展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和執業注冊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制度,確保專業技術、執業注冊人員年接受繼續教育面達40%以上,以提高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和執業注冊人員技術創新能力,保證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的推廣應用。
2、實施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培養計劃,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等緊缺人才為重點,有計劃地選擇優秀中、青年專業人才到建設類著名院校學習進修和省外、境外學習考察,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3、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認證制度。根據建設部《建設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認證制度暫行規定》的要求,按照“政府指導和管理、社會化評價、個人自愿參加”的原則,在建筑業、勘察設計咨詢業、房地產業、市政公用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中逐步實行職業水平認證制度,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三、完善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崗位資格證書制度,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員崗位資格培訓,擴大《崗位資格證書》覆蓋面
1、結合崗位實際,開發適合建設行業發展的優秀課程,開展專業科目和公共科目培訓,優化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及時完成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員轉崗、新上崗培訓,確保建設企(事)業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員持證上崗率保持在95%以上。
2、擴大建設行業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員崗位資格證書覆蓋面。2008年在建設企事業關鍵崗位實行持證上崗的基礎上,全省建設企業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資料員、取樣員、見證員實行崗位資格證書制度。
四、強化生產一線操作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扎實推進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
1、繼續貫徹落實建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建設行業生產操作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建人教[2002]73號文件)和省建設廳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全省建設行業生產操作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通知》精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強化一線操作人員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力度。繼續實行生產一線操作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目標責任制,本年度培訓、鑒定40.000人,使建筑業主體工種70%、市政公用業主體工種20%的生產一線操作人員持《建設職業技能崗位證書》上崗。
2、嚴格鑒定程序,規范技能鑒定工作。組織專家根據建設部制定的技術等級標準和操作規范,結合北方施工特點和技術要求,編制全省統一的建設職業技能鑒定標準,以提高鑒定工作質量。
3、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培訓基地作用,加快建筑施工、建筑裝飾、建筑設備和建筑智能化等專業領域的技能緊缺型人才培養。指導建設類院校深化改革,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積極探索建設類職業院校畢業生學歷證書與從業資格證書互換制度,加速培養行業需要、社會認可的高技能實用人才。
4、實施省政府“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以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快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力爭本年度中心城市建筑業工人技師達2%,高級技師達0.5%,中小城市工人技師達1%。
五、深入開展建筑工地農民工業余學校創建活動,強化在崗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1、落實建設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關于在建筑工地創建農民工業余學校的通知》精神,組織單項工程造價在300萬元以上、具備辦學條件的建筑工地創建農民工業余學校。指導中小城市、偏遠地區結合本地建設工程實際,創造條件建立農民工業余學校,依托施工現場,對農民工進行安全知識、職業技能和法律法規培訓。
2、鞏固農民工業余學校創建成果,利用業校陣地,開展在崗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對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工種,在培訓的基礎上進行鑒定,核發《建設職業技能崗位證書》。
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積極申辦溫暖工程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向建設行業轉移
1、組織有條件的建設類培訓機構申報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和溫暖工程培訓基地認證,積極承擔培訓任務。
2、依托建筑勞務輸出基地,以縣(鎮)建筑業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為基礎,對擬向建筑業轉移就業和尚未穩定就業的農民工開展建筑職業技能培訓,年度內力爭完成陽光工程培訓10,000人。鼓勵和引導農民工積極參加建設職業技能鑒定,合理有序地向建設行業轉移。
七、加強自身建設,夯實工作基礎
1、開展建設系統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執業注冊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技師以上人員基礎情況調查,建立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基礎數據庫。
2、加強黑龍江建設人才資源網建設,按照“布局合理、網絡建全、服務規范、統一開放”的要求,逐步完善人才信息網絡市場。
3、健全完善建設職業技能崗位培訓、鑒定工作督導制度,堅持建設職業技能崗位培訓與鑒定工作專項檢查、情況通報制度,推動培訓、鑒定工作不斷深入。
4、堅持建設教育干部學習、培訓制度,分期分批組織建設教育干部參加建設部、中國建設教育協會舉辦的學習、考察活動,提高教育培訓干部的業務能力。
5、加強對建設類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教育、培訓質量、提高建設教育工作的社會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