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會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7 11:23:36
導語:教育工會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5年,市教育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國工會十六大會議精神,堅持“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積極履行工會各項職責,切實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推動實現廣大教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增強基層工會活力,以服務職工素質提升、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加強基層學校民主管理為重點,團結和動員全市教職工,圍繞教育中心工作,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出新貢獻。
一、加強學校民主政治建設,為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服務
1.進一步完善教代會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政治制度,精心指導好召開好教代會,充分發揮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評議中的作用。要狠抓貫徹落實《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和《省實施〈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辦法》,要落實好80人以下學校建立教職工大會制度,81人以上按《辦法》規定確定教代會代表數。要做到學校重大事項、重大決定、重要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審議票決通過或票決決定,否則,視為無效,充分保證教代會各項職權的落實。教代會工作要做到“四個提前”、“三個突破”、“兩個全覆蓋”,“四個提前”:①問題提前查找,②意見提前收集,③辦法提前溝通,④矛盾提前解決,“三個突破”:①代表人數有突破,②審議通過采用票決辦法有突破,③提案工作有突破,“兩個全覆蓋”:①學校重大事情、重要制度通過教代會審議通過做到全覆蓋,②教代會職權落實做到全覆蓋。要堅持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教代會,做到教代會工作程序化、規范化、常態化。保障教職工在教育改革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斷增強代表民主參與意識,提高代表素質,正確行使代表職權。
2.積極主動配合行政,做好校務公開工作。進一步形成黨組織領導、行政主持、工會監督、教職工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進一步拓展校務公開內容和范圍,建立以教代會為校務公開主渠道的工作制度,充分發揮校務公開領導小組、監督小組的職能作用,加強民主管理,及時公示、更新校務公開欄,加強校務公開檔案資料建設,進一步暢通教職工民主參與渠道,加大教職工有序參與力度,保障教職工對學校重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建立健全黨政工聯席會議制度。基層學校每年務必要召開好一次黨政工聯席會議。工會要在會前充分做好調查研究,認真撰寫匯報材料和提出工會亟待解決的事項,主動爭取黨組織領導、行政大力支持。要區分聯席會議與班子會議和專題協調會議的不同點,使聯席會議成為做好工會工作的法寶,成為源頭參與維護好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主渠道。
4.細致用心做好“送溫暖”、“五必訪”幫扶工作。關注關心特困教職工生活是教育工會義不容辭的職責。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到教職工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工會要主動做教職工的貼心人,履行好基本職責。必須圍繞教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做群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扶人。要健全困難教職工和“送溫暖”、“五必訪”檔案,實行滾動、跟蹤管理,把群眾的疾苦時刻記在工會的心里,成為群眾最信賴的工會群眾組織。
5.要認真做好教職工體檢和醫療互助工作。要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常被忽視的心理健康,各基層工會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心理健康講座。要按規定做好教職工體檢、女教工婦檢和女教職工“雙癌”排查工作,要逐步增加體檢項目、提高體檢費用,特別是我市高發病率病種的體檢要做到全覆蓋,維護教職工的健康權。繼續做好醫療互助工作,做到醫療互助工作和宣傳工作全覆蓋,使這既是獻愛心又是暖人心工程,恩及惠及每一個教職工。
6.加強女教職工工作,維護教職工特殊權益。繼續開展學習《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決定》活動。加強基層女工委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女工工作制度和女工“五期”保健制度以及女工婦檢制度,開展女教職工系列活動,重點開展關愛女教職工活動,要把工作延伸到關心女教職工家庭生活,要關注關心單身女教職工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切實維護女教職工合法的特殊權益。
二、加強學校工會組織建設,為提高基層工會執行力服務
1.加強基層工會干部學習培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一是繼續深入學習《中共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對工會工作領導的意見》、省總工會、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教育工會和學校工會工作意見》和《中共市委教育工會、市教育局、市教育工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教育工會工作的意見》,吃透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二是認真學習《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32號)和《省實施〈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辦法》,擬7月中旬舉辦一期關于教代會的培訓班。三是鼓勵教職工積極參加學歷進修學習,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政治和業務知識水平。四是積極支持教職工參加各級各類培訓、觀摩、聽課和各種教學競賽活動,提升廣大教職工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2.加大公、民辦幼兒園組建工會的力度,認真做好基層工會換屆和召開好工代會工作。認真調查研究我市公、民辦幼兒園布局、教職工人數等狀況,并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對未成立工會的公、民辦幼兒園督促指導其成立工會,并召開好首屆工代會。對到屆,特別是任期已超過五年的基層工會,要加大力度督促其換屆。要求各基層工會要和教代會一起認真開好一年一度的工代會。
3.要加強宣傳信息工作,加強本系統工會工作的宣傳、交流,及時報送工作信息。充分發揮“教育工會網”和《教工》的作用,特別要發揮其指導和引導作用,繼續對網站中部分欄目的內容進行修改添加。進一步提高《教工》稿件的質量,力爭文字表述達到新聞稿件采編要求,小報的排版和圖片的布局力求規范性、可看性。要組織好《中國教工》、《中國工運》、《生活創造》的征刊學刊工作,特別是《中國教工》學刊工作。
4.繼續強化基層工會的考評工作。結合教育新形勢和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對原有的工會考評標準再進行修訂,不斷完善學校工會工作的考評制度,并組織年終考評,促進學校工會工作的不斷深化和創新。使我市教育工會上一個新臺階,力求各基層工會工作趨于均衡水平,真正把我市教育工會和各基層工會建設成“活力工會、實力工會、魅力工會”,提高工會組織的執行力。
三、加強學校活動載體建設,為創建和諧的同事關系服務
1.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積極開展文體活動,活躍教職工生活,凝聚教職工活力。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工會擬在10份舉辦市第二屆男女教職工混合氣排球賽。各基層工會要充分利用各種重大節日以及其他課余時間多開展愉悅身心、減輕壓力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舒緩精神壓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促進相互交流融合,培育集體情感,密切干群關系,增強工會凝聚力。
2.加強師德教育,增強教職工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繼續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和《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協助黨政繼續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繼續開展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為主題師德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德高業精、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精神品格和價值取向。大力弘揚廣大教職工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3.積極參與學校課程改革和提高教職工素質工程活動。各基層工會要密切配合學校抓好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努力探索,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也是工會工作出發點和歸宿點。積極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開展教學競賽、教工技能大賽和立項課題研究活動等。
4.積極開展“安康杯”活動。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特別是師生安全教育工作。市教育工會要重新制訂“安康杯”活動方案,市教育工會網站和《教工》將大力宣傳學校各種安全教育活動和安全工作開展情況。
5.積極協助退教協開展各項活動。要把退教協工作納入工會工作計劃中,并加以落實。市退教協和各基層分會有重大活動,工會要主動介入,積極參與。要在敬老月、國際老人節、敬老節、老人節中積極主動配合行政和退教協做好敬老各項工作和活動。主動參與退教協聯席會議,為離退休老教工辦實事、辦好事。
四、加強學校“教工之家”建設,為創建和諧的干群關系服務
1.提高認識,明確建家就是建校的內涵,深化“建家”工作。“建家”工作能更好地促進黨政工形成合力,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良性發展。“建家”工作要融入到學校所有工作的大環境中,使之做到四個結合,即:“建家”工作與師德教育相結合。要開展形式多樣,教職工喜聞樂見的師德教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教職工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增強教師為人師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建家”工作與加強學校民主管理工作相結合。以“建家”工作為契機,促進教代會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對教代會代表的培訓,提高代表的參政議政的意識與能力;要深化校務公開工作,讓教職工知校情、理校事、參校政,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心情舒暢地工作生活。“建家”工作與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相結合。通過“建家”工作,促進學校黨政工想教職工之所想,急教職工之所急,為教職工辦實事,為他們的解決實際困難。“建家”工作與促進教師個人發展相結合。個人發展是人生需求的高層次要求,工會組織要積極為教師的個人發展搭建成長的平臺,在“建家”活動中積極組織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能力展示等活動,促進教師個人成長;通過評選表彰等活動增強教師的成就感。力爭今年申報一至兩所學校創建省級模范“職工之家”,把建家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2.進一步鞏固并深化“建家”成果。對已取得省級“建家”先進單位一中等11家,已取得級“建家”先進單位的山前中心小學等7家,已取得市級“建家”先進單位的電大學院等8家,要繼續做好“建家”工作軟硬件等有形的“家”建設,更要做好“建家”就是建校,使學校方方面工作,特別是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職工精神層面上的等無形的“家”建設,使這個“家”的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和深化。
3.繼續做好條件已具備的學校申報市級和市級的“建家”先進單位。對軟硬件已具備的民中、六中等校,且有積極申報意愿,要鼓勵其努力申報市級“建家”先進單位。對有意愿申報市級的學校,要鼓勵其申報市級“建家”先進單位。今年爭取市級和市級各申報兩所學校,力爭年底通過評估驗收。
4.進一步加強“小家”建設。在建好“大家”的同時,要建好“小家”,建“大家”帶“小家”,建“小家”促“大家”。建“小家”主要是“小家”界線不好界定,有的按教研組,有的按年段,根據各校具體情況,哪種便于“小家”開展工作,就采用哪一種,擬今年個別教職人數在40人以下的學校外,其余學校均要調整整頓好“小家”,重新界定“小家”范圍,重新登記、造冊、存檔、上報,并對“小家”評估標準進行修改,對“小家”建設仍采用申報評估制。今年爭取省級和市級“小家”建設先進單位各申報一家,力爭順利通過評估驗收。
- 上一篇:傳媒行業大學生就業論文
- 下一篇:后金融危機時代大學生就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