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大學生就業論文

時間:2022-05-27 11:23:32

導語:傳媒行業大學生就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媒行業大學生就業論文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據估,受到我國高校不斷擴招、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未來幾年我國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尤其是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將日益突出,其就業壓力勢必會變得更加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前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二、中國傳媒行業——發展迅速

傳媒即“傳播媒介”,指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可以是私人機構,也可以是官方機構。隨著新的傳播媒介和傳播技術的出現以及融合,傳媒業可以劃分為紙質媒體(包括報紙和雜志)、廣播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以及新興但是前景美好的移動媒體。傳統的傳媒業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行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統的傳媒業逐漸產生發展方式上的變革,尤其是近年來蓬勃興起的網絡的廣泛普及使得傳媒行業逐漸由一種社會輿論宣傳的媒介發展成為一種與市場密切聯系的文化產業,前景十分廣闊。傳媒行業從產生之初就擔負著對社會的宣傳和導向作用,是社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分支,互聯網改變了傳統傳媒業的社會角色,使其從社會宣傳領域向生產力方向變革。當前我國正處在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轉型的歷史階段,隨著三網融合的深入研究,3G技術的逐漸成熟,傳媒行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進程加快,受眾偏好將催生細分媒體的發展,受眾也將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參與媒體內容的傳播。同時,互聯網的未來將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發展,手機媒體市場的機會將會凸顯,在此條件下,傳媒行業的社會化時代將全面到來?!笆濉逼陂g,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傳媒業將有望延續高速增長勢頭,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以及傳媒的發展,我國傳媒產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正確認識傳媒行業的社會角色,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梢姡鼛啄辏捎谑袌龈偁帣C制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傳媒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傳媒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傳媒行業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的崛起不僅帶動相關文化產業,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新型傳媒還將催生大量的就業崗位,為大學生增加就業選擇,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

三、傳媒行業的發展對大學生就業前景影響分析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現代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為傳媒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并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崛起。傳媒行業的迅速發展對大學生的就業前景產生了良好而深遠的影響,不僅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提供多樣性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并促使大學生根據傳媒行業的發展和要求及時調整努力方向,改變擇業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能力,以更好的達到就業目標,實現自身與社會價值。

(一)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選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音響、電腦等媒體的逐漸普及,人們對影視音像等文化信息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傳媒產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依托傳媒行業的深入迅速發展,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一個巨大的大眾傳媒文化產業市場正在形成。不論是報紙、電視、網絡、廣播電臺亦或是影視制作公司,對傳媒行業相關專業人才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并催生出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大學生在新的發展趨勢下謀得新的出路。據了解,與傳統行業的人才飽和相比,傳媒的發展如火如荼,人才稀缺已成為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尤其是有經驗的高端人才儲備不足。專家預計,在未來三至五年,中國數字媒體人才的缺口將達到60萬人之多。由此可見,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實際上,傳媒的行業內涵與外延相當豐富。其具體可細分文化娛樂行業、出版行業、廣播電視行業、平面媒體行業、網絡媒體行業和戶外媒體行業。這為傳媒行業在成為一種文化生產力的同時產生一系列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就業崗位奠定了基礎。傳媒行業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可以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工作或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工作的新聞類傳媒;二是在政府部門或私人企業從事包括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理、廣告設計、廣告執行、營銷咨詢等的營銷廣告類傳媒;三是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成為一個專業的公關人員的大眾傳媒類;四是以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從事攝影、編輯、數碼編輯、音效處理、互動游戲設計、光盤媒體制作、網絡設計等的媒體類;五是進行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的創作表演類。由此可見,傳媒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就業渠道的進一步拓寬,為大學生的就業選擇帶來多種可能性,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近年來由于經濟危機、高校擴招等原因而造成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二)加快轉變就業觀念,促進提高自身素質

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相對傳統,就業方向僅限于本專業或者是傳統行業,極易造成專業內的大學生供大于需的局面;并且,也由于其對新興的文化產業關注較少,與社會的接觸有限,不能及時了解社會需求信息,而導致其待業率上升。而傳媒行業等文化產業的興起及發展改變了社會發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視野,沖擊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從而對指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開闊就業視野,并深入了解以傳媒行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正確認識傳媒行業的社會角色,針對社會要求及時調整發展方向,為畢業后順利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隨著傳媒行業發展方式的變革,傳媒行業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快,其在吸收高校學生就業的同時,對高校學生的素質要求也有所提高。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不僅要熟通傳統媒體業務,還要通曉與之相關的互聯網技術、視覺設計等。特別是新傳媒產業所需要的人才,要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潛質,在先進的技術平臺上從事媒體內容創作的人。所以,只有既具知識又懷技能的復合人才,才能適應和勝任快速發展的現代傳媒事業。因此,高校學生要想選擇傳媒行業就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培養多方面技能,發展成為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的全方位復合人才。據有關資料顯示,傳媒行業內的包括傳媒經營、傳媒型網絡、數字媒體、數字影視等方面的全方位復合人才備受國內外公司的重視,熟悉內地媒體市場、具有國際化運作經驗已經成為未來傳媒行業所需人才的顯著特征。這就要求大學生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并根據傳媒行業的發展和要求及時調整努力方向,有目的的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其次,因傳媒行業迅速發展而改變的社會發展方式將促使大學生有意識的增強對新生事物的關注、了解和認識,及時更新了解社會最新需求,明確就業方向。

四、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應作出的準備探究

針對時下傳媒行業所帶來的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高校及畢業生都應作出積極努力,以有力的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與傳媒的雙向發展。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傳媒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選擇為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如網站信息、手機飛信、QQ群、人人網主頁等,既要加強就業政策宣講有與解讀,也要開展全面有效的就業信息收集、指引工作,發揮傳媒時效性強、信息量廣的優勢;其次,高校要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根據就業環境的改變作出相關轉變,并利用傳媒開闊視野、創新意識、增長知識;最后,高校要繼續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開設多樣的專項能力培養與提升課程,根據學生自身特長引導部分學生向傳媒產業的學習與轉變,其中,在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指導中,要尤其注重發揮傳媒的優勢,利用媒體資源與相關就業部門合作,以媒體訪談、專家評議等方式對畢業生創業的內容進行可行性評定,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在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畢業生作為就業創業的主體力量,應理性認識就業形勢并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認識自我,作出切實的職業選擇;注重自身專業學習和專業實習,加強實踐鍛煉,利用各類媒體進行知識學習與經驗汲取,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

總而言之,傳媒行業因為三網融合、3G等技術的注入產生前所未有的生產方式的變革,日益發展成一種文化生產力,從而拓寬了大學生就業渠道,提供多樣性的就業機會,促進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對大學生的就業前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此,高校及畢業生應認真分析形勢、仔細探討策略,以傳媒之發展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同時,以大學生之就業創業推動傳媒的更快更高發展。

作者:劉本成孔丹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