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機關工作總結及安排
時間:2022-08-01 11:34:35
導語:民政機關工作總結及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應對國際國內環境重大挑戰和民政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今年以來,我局積極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新形勢下民政工作重心,堅持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作風,切實改善民生,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有力地推動了全區民政事業健康發展。
一、2011年工作回顧
(一)抓落實,保民生,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明顯改善。
1、搶抓先機,統籌兼顧,城鄉低保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2011年,全區享受城鄉低保對象67491戶次、115920人次,發放保障金2918.39萬元,其中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197元,比去年提高53.9%;農村低保人均月補差86元,比去年提高34.4%。全年新增低保對象450人次,脫保3217人次,調增調減對象1297人次,充分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今年面對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工作壓力增大的情況,我們狠抓落實,從多方面強化城鄉低保工作。一是率先在全市開展農村低保提標擴面工作。根據《市2011年農村低保提標擴面應保盡保操作規程》精神,經區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從2011年4月1日起我區在全市率先將農村低保標準由原來的1200元每人每年提高到1600元每人每年。提標后,全區享受農村低保達1678戶、3575人。二是率先在全市推行低保聽證制度。今年4月,我區在全市率先推行低保聽證制度。截至目前,共舉辦聽證會62場,1860人申請低保聽證,其中1322人經聽證納入低保。低保聽證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城鄉低保工作透明度,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有效防止錯保、騙保、漏保,促進了低保工作的科學管理,城鄉低保作為“陽光”工程更加深入人心。市領導對我區低保聽證制度給予了充分肯定,社會各界和主流媒體也高度關注,《日報》、《市場報》、《晚報》等多家媒體都對此項舉措進行了廣泛宣傳報道。三是多方協調解決低保對象就業難問題。為使全區低保戶盡快擺脫就業困境,今年我局積極協調配合區勞動部門,分別在常青、包公、3個街道召開了13場專門針對低保三類人群的再就業招聘會,共有3600多人在現場達成就業意向,有效地緩解了低保三類人員的就業難問題。四是加強監督檢查,消除工作隱患。開展低保審查工作,組織各街鎮對近6000戶城鄉低保對象展開互審,主要審核了一戶一檔、分類施保、入戶調查三個方面的內容。通過互審,相互借鑒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基層低保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夯實了全區低保工作基礎。由于工作措施得力,今年我區低保規范化建設成效顯著,街道、駱崗街道、包公街道、望湖街道、淝河鎮5個單位被市授予2008-2011年度首批低保合格單位,全區共有14名低保員榮獲市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2、大膽實踐,開拓創新,城鄉醫療救助工作邁上新臺階。結合我區實際,認真分析調研,重新修訂《區城鄉特困群眾醫療救助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實施分類救助等新舉措,擴大了救助范圍,提高了救助標準,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無錢看病的問題。今年以來,全區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437萬元,全年共計發放救助金404.7萬元,比去年提高32.6%,其中救助大病患者998人,救助金額325.02萬元,人均補助3254元;小額臨時救助轄區五保老人1118人,救助金額55.9萬元;分別為1088名五保老人和城鄉一類低保家庭5750戶,代交醫保門診6.53萬元和參保金17.25萬元。
3、增加投入,強化管理,農村五保供養水平明顯提升。2011年全區共有敬老院7所,床位650張,五保對象1039戶、1044人,其中集中供養604人、集中供養率57.76%,充分集中供養855人,充分集中供養率81.8%,全年落實五保供養經費308.37萬元。五保供養對象是農村最困難的群體,解決好這部分人的生活問題關系重大。今年,我們采取多項有效措施,不斷提升五保供養水平。一是加大投入全力打造精品敬老院。按照《區打造精品敬老院實施方案》,大圩、義城兩所敬老院共投入70萬元資金,綠化院區、擴建食堂、整治道路,添加多種健身器材,配套各類生活設施,院區硬件建設日趨完善,其中僅大圩敬老院就投入達60萬元,成為我區打造規范化管理精品敬老院的典型。二是加強了敬老院內部管理。學習借鑒繁昌縣繁陽、狄港敬老院建設管理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各類規章制度,院內工作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開展了“好房間”、“先進五保個人”評比、象棋、樂器演奏比賽和書畫展等活動,豐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醫療保障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及時協調區衛生局,在全市率先出臺了《區農村五保對象醫療問題實施辦法》,對五保對象的門診、住院、護理等作了詳細的規定,明確了醫療保障經費的來源,并給每位五保對象發放門診診療證。局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到基層召開座談會,了解具體情況,積極牽頭組織實施,及時協調衛生局等相關部門,推進農村五保醫療工作有序開展。四是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按照市幫扶會議精神,成立了幫扶農村敬老院工作協調組,印發了《區開展結對幫扶農村敬老院活動實施意見》。本局不僅率先和淝河鎮敬老院結對幫扶,盡力給予支持,而且還積極主動和市政協辦公廳等結對幫扶單位溝通聯系,爭取資金支持,改善敬老院環境。截至目前,市、區17個單位共支持幫扶資金29.6萬元,購置了洗衣機、電視機、冰柜、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敬老院急需的設備。五是嚴格落實敬老院管理經費。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民福字[2008]15號文件要求,在院五保對象每人每年配套600元管理經費,我們積極協調區財政,按區和街鎮各承擔一半的標準,及時撥付配套資金13.8萬元。
4、夯實基礎,完善機制,救災救濟工作扎實有效。今年初,為保障冬春期間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及時協調區財政安排下撥12萬元冬令春荒款。09年春節前夕,為轄區內7所敬老院和6所社會護理院送去價值9萬元的食品,為全區五保老人和農村困難戶送去慰問金6萬元。今年6月5日和14日,我區分別遭受了兩次大風災害,全區受災人口2640人,損壞民房62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55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60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80萬元。我們及時進行了實地核查,并通過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上報了災情。今年,我們還加強了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制定工作,要求各鎮(街)、村(居)認真制定應急預案并裝訂成冊上報,形成了區、鎮(街)、村(居)三級應急預案體系。建立了全區災害信息員制度。全區每個村、居都確定一名災害信息員,專職負責災害信息的統計報送。隨著機制不斷完善,各級部門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今年我區街道曙光社區榮獲“全國第二批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稱號,成為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社區。
5、克服困難,扎實推進,積極開展慈善救助工作。為體現慈善事業“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其社會救助保障的補充作用,今年在中心工作任務重、慈善專職人員少的情況下,我們克服多重困難,創新舉措,不斷推動慈善工作穩步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一是慈善助困。對多種類型的困難群眾實施救濟,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愛。今年元月,為轄區一類低保家庭2196戶發放了價值65.88萬元的慰問品;4月份,配合市慈善協會向常青、望湖、淝河3所敬老院捐贈牛奶150箱。二是慈善助學。為解決城鄉貧困家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困難問題,使其順利走進學堂、完成學業,重點對城市、農村低保戶(特困戶)家庭的中小學生和考入大專以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進行資助,今年共救助貧困學生133人,發放助學金18萬元。三是搭建慈善平臺。立足全區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經常性救助的新途徑、新方法,大力推進慈善超市建設。今年10月,在先期學習考察安慶大觀區菱湖社區慈善超市的基礎上,淝河鎮葛大店社區在市、區、鎮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了市首家社區慈善超市,超市開業以來捐贈穩定、救助有力、管理規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促和諧,保穩定,各項民政事務協調發展。
1、全區社居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為順利推進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我局按照區統一安排,成立換屆選舉工作指導組,由局領導帶隊,嚴格督查,掌握進程,及時協調解決換屆選舉中的突發問題。從今年7月上旬至9月上旬,我區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順利結束。此次社居委換屆選舉全部采取直接選舉的方式,全區52個社居委新一屆成員228人,其中新當選105人,占46%;主任51人(女性15人,占29%)、副主任36人、委員141人,17個社居委書記、主任1人兼任,占32%;社居委成員中黨員183人,女性109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98人,平均年齡40歲。從新一屆社居委成員看,居委會成員結構趨向年輕化、知識化,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熱心為居民服務的人被選入社居委領導班子,班子成員結構更趨合理。
2、社區建設穩步推進。一是認真做好標準化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局主要領導帶隊多次深入街道南園社區和功能區明珠社區,實地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并積極協調區財政等部門,先后投入110萬元資金用于明珠、南園兩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市首批標準化示范社區創建單位,兩社區按照市和諧社區建設聯系會議《關于開展2011年度標準化示范社區建設的通知》(合社[2011]3號)要求,認真對照創建標準,細化實施方案,排出進度表,按照“三大模塊”的要求及時完成相關工作,并于11月份通過了市檢查驗收組的驗收,圓滿完成創建任務。二是積極開展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申報工作。根據省民政廳《關于切實做好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命名表彰工作的通知》(民基字[2008]147號)和市民政局《關于切實做好全國(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合民[2011]20號)精神,在全面自查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申報工作。4月份經過省、市民政部門的檢查驗收,淝河鎮葛大店社區被選定作為申報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候選單位,街道作為申報省級示范街道候選單位。今年10月召開的全國和諧社區建設大會上淝河鎮葛大店社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我區和街道、南園社區等有望被評定為全省和諧社區示范單位。三是主動謀劃籌備成立新社區。配合我區城市化進程需要,深入調研,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協調各方籌備設立新社區。今年,區分管領導、局主要負責人共6次深入功能區、望湖街道調研新社區建設,在多方探討的基礎上,提出新社區建設意見并上報區政府。今年5月經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批準在新區和望湖街道設立明珠、家園、惠園、和園、望湖城和沁心湖6個社區。四是全面開展和諧社區建設考評。根據我區和諧社區建設“345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區和諧社區建設考評辦法》,對72個申報社區開展檢查驗收,“星級社區”評估、“滿意社區”評選的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完成。
3、扎實做好優撫安置和雙擁工作。全年兌現農村義務兵優待金160.4萬元,兌現城鎮義務兵優待金229萬元,發放殘疾撫恤金和其他定恤定補款近300萬元。接收符合安置的城鎮退役士兵175名,其中高級士官11名,申請貨幣化安置的退役士兵141名,配套近600萬元用于發放自謀職業費和待安置期間生活費??b密組織開展企業退休“兩參”人員身份認定,認真核查個人檔案原始記錄,審查各街鎮上報材料,確認了120多人的“參戰參試”身份。認真落實無軍籍職工“兩個”待遇,為全區40多名無軍籍退休職工續繳醫療保險,不定期開展上門慰問,積極協調區、街鎮籌措資金,按時按標準發放無軍籍退休職工工資。擬定共建計劃,完善共建協議,與駐地部隊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春節、“八一”建軍節和60周年國慶期間,對駐區的省軍區、武警市支隊、警備區、區人武部進行走訪慰問,贈送了價值20萬元的慰問金和慰問品,為百余名重點優撫對象和參加抗震救災現役軍人送去慰問金10萬元,各街鎮也拿出5萬余元慰問了駐區部隊和優撫對象。
4、老齡工作整體推進。一是加強基層老年協會的規范化建設。參照省、市老齡辦做法,制定了基層老年人協會規范化建設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基層老年人協會的規范化運作。二是老齡工作的氛圍進一步形成。通過精心組織,認真安排,全面發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廣泛開展《老年法》的宣傳活動,尊老敬老的氛圍更加濃厚。全年各級領導分別慰問高齡老人、特困老人和百歲老人達120人,慰問金額8萬多元。三是老年人權益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全年涉老案件接受法律援助5起,其中法院辦理贍養1起、執行1起,調解受理4起,調處率達100%。四是老年人優待政策充分落實。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為全區7327位80周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219.81萬元;按照相關要求,認真組織發放《老年人優待證》,全年共辦理老年人優待證3571份。五是積極組織老齡匯演。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市老齡辦、市老齡(協)學會于6月13日舉辦了三縣四區老齡人文藝匯演,我區選送的《中國功夫扇》榮獲二等獎、舞蹈《水中的月亮》獲三等獎,區老齡辦獲得優秀組織獎。
5、殯改工作成效明顯。文化陵園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經積極爭取,多方協調,今年9月區文化陵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明年3月能容納近5萬個墓穴位的一期工程基本結束。為做好后期的管理使用,加快了機構建設步伐,成立了區文化陵園管理所,組建了工作隊伍,加強人員培訓,擬定了工作方案和各項管理制度,充分做好交付后使用的前期準備工作。依法開展了公墓清理和整頓工作。按市有關要求召開會議全面部署2011年清明節期間群眾祭祀工作,確保廣大市民度過了一個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節。
6、平安邊界和邊界線聯檢工作穩妥實施。完成了蜀山線的界線聯檢工作。按照省綜治委辦公室等10部門《關于開展平安邊界建設意見的通知》精神,與毗鄰的肥西縣、肥東縣、蜀山區簽訂了“平安邊界”協議書,建立了區縣、街鎮、居村和界樁管理員聯系制度,把平安邊界建設的目標任務、維護邊界穩定的責任落實到人。
7、婚姻登記工作有序開展。今年9月9日,我區婚姻登記工作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峰,由于超前謀劃,制定了應急預案,順利于當日完成婚登288對。截至目前,共辦理結婚登記5733對,離婚登記1025對,補發結婚證560個、離婚證31個,出具未婚證明6175份。積極配合區衛生部門做好免費婚檢的宣傳工作,安排專人發放宣傳材料,開辟專欄宣傳免費婚檢政策,每周按時上報婚檢率,截至目前共有4740人接受了免費婚檢。主動配合計生部門,及時準確提供婚姻登記人員的基本情況。
8、民辦非企、收養登記工作規范實施。嚴格按照民辦非企登記條例和《收養法》,全年共辦理民非企業10個,社團、民辦非企業年檢66件、換證6起,辦理收養47件。
9、妥善處理疑難事務。積極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配合,做好無名尸體處置和無名氏死亡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工作。
(三)抓學習,促效能,機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
1、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取得明顯實效。一是抓好局機關學習實踐活動。今年,根據區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們從3月份,用半年的時間在全局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通過層層動員部署、開展理論學習、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認真分析檢查、積極整改落實等,扎扎實實抓好每個環節的工作、每項任務的落實,為推動我區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做好新社會組織學習實踐活動指導和結對共建工作。結合全區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及時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區新社會組織學習實踐活動指導組,并對轄區新社會組織開展摸底調研,局主要負責人4次帶隊到2家新社會組織開展座談,了解學習進度,提出指導意見,解決新社會組織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嚴格按照包組字[2011]17號文件要求,與望江東路社區、汪潦村、華夏旅游學校簽訂結對共建協議,雙方各確定了一名骨干黨員作為“結對共建促學”聯絡員,負責結對共建雙方的具體工作聯系。分別和3家結對共建單位召開黨組織聯系會議,相互交流經驗,共商發展大計。局主要領導還親自走訪慰問了望江東路社區和汪潦村5名困難黨員群眾。
2、綜合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圓滿完成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達到了辦復率、見面率、滿意率三個“百分百”。局機關工作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結合學習實踐活動和區效能建設,重新修訂了局考勤制度、學習制度等。圍繞信訪與維穩中心大局,扎實完成各項信訪工作任務,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電257人次,接待40人以上集體上訪事件共4次,信訪辦結率為100%。加強信息宣傳工作。截至目前,被省、市采用信息118篇,被省廳采用5篇,晚報等媒體采用稿件17篇,市民政信息采用73篇,在全市的信息宣傳稿件數位居縣區前列。嚴格做好民政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了民政信息統計臺帳。認真貫徹區綜治委要求,積極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二、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區整體民政工作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部分工作走在省市前列,但與區委、區政府和上級部門的總體要求,與廣大群眾的期望與需求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著一些不足和差距,保民生、保穩定的壓力還很大,對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下一步工作中認真加以分析,切實加以解決。
2012年全區民政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區委二屆九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切實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能,著力提高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水平,維護特殊群體的基本權益,全面落實各項民政政策、法規和措施,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充分發揮民政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
2012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以維護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為導向,繼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一是繼續完善城鄉低保制度。重點抓好城鄉低保的規范化管理,完善低保聽證制度,堅持入戶調查,把好低保入口關,增強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堅持城鄉低保應保盡保,確保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繼續探索農村低保提標擴面新路徑,逐步實現城鄉并軌。二是繼續完善五保供養制度。繼續抓好五保對象的申報、審批工作,做到應保盡保下的動態管理,繼續完善鎮村干部聯系人制度和青年志愿者服務組織的職能。加大散居五保入院集中供養的力度,力爭全區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充分集中供養率達到85%。加強敬老院規范管理,不斷推動精品敬老院建設,積極配合做好新區敬老院建設,配合駱崗街道做好新建敬老院的申報和建設工作。三是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抓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落實,降低救助門檻,擴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水平,繼續加大五保醫療保障力度,確保患病的五保戶和農村特困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助。四是抓好救災救濟工作。重點抓好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落實,及時抓好災情的核查、上報、災民的生活安排,杜絕非正常現象的發生。
(二)繼續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安置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優撫醫療保障體系。認真貫徹《省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意見》,深入學習山東平陰縣醫療“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機制,盡快形成“制度健全、標準合理、程序簡捷、運行高效”的優撫醫療保障新模式,提高優撫對象醫療保障水平。二是繼續做深做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有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法律法規,全面推行退役士兵安置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就業辦法,積極鼓勵和引導退役士兵自謀職業。
(三)繼續加強社區建設,進一步鞏固和諧社會基礎。
以爭創全國和諧社區示范單位為統攬,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召開全區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會議。擬于2012年上半年召開全區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推動我區和諧社區建設再上新臺階。二是積極協同相關部門推進有資產社區的集體資產改制工作,適時對大社區進行區劃調整。三是繼續推進標準化示范社區建設。按照相關要求,在“星級社區”評估的基礎上,擇優申報2012年市級標準化示范社區創建單位。增強品牌意識,盡快創出一些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有影響、有位次的社區建設典型品牌,引領全區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整體上水平。
(四)繼續加強社會事務管理。
一是婚姻登記工作要繼續樹立窗口單位形象,鞏固“全國婚姻登記規范化單位”的工作成果。二是民間組織管理工作要認真抓好年審登記、清理整頓,規范民間組織的自律意識,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三是繼續推動文化陵園項目建設。做好文化陵園項目基礎建設的跟蹤服務和交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借鑒先發地區的成熟做法加快文化陵園的各項制度建設,確保一期工程正常投入使用。
(五)繼續推進老齡工作,進一步提高為老服務能力。
一是加強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督促檢查和宣傳工作,積極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依法維護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基層老齡工作機構建設,推進基層老齡工作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三是選擇合適的社區探索有效的居家養老新模式。
- 上一篇:財政補貼林業保險方案設計
- 下一篇:林業有害生物防范研討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