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經貿局年度工業工作要點

時間:2022-05-22 04:01:00

導語:區經貿局年度工業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經貿局年度工業工作要點

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老工業區振興的關鍵之年。為認真扎實地做好全區工業工作,進一步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內涵式發展,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特制訂《年全區工業工作要點》。

年全區工業工作指導思想:以中央和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立區不動搖,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以實施工業調整提升工程為重點,著力抓好五大特色產業基地、著力建立完善工業發展五個支撐平臺,著力抓好五十家重點企業,全力打造生態特色工業城市,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年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銷售收入、利潤、利稅增長25%、30%、28%;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5%以上;萬元GDP綜合能耗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務目標。

一、加強調度協調,確保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1、加強運行監測和預警預測。繼續加強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監測,準確把握經濟運行動態。堅持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制度,繼續抓好對50家重點優勢企業、高耗能企業、虧損企業和30項重點項目的跟蹤管理,準確把握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及時提出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議,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2、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把開拓市場和產品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細化市場,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引導企業堅持國際、國內市場兩手抓,組織我區企業參加全國、全省、全市重要展會,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進一步加強工商聯合、工農結合、工工聯合、工建聯合。建立與外貿部門的聯合會商機制,引導企業拓寬外貿渠道,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產品附加值,擴大企業外貿出口。

3、努力為企業提供資金保障。加強與金融機構的交流和協調配合,通過組織銀企洽談會、項目對接會等方式,積極向金融機構推薦項目和企業,為項目找資金,為資金找項目。進一步加快企業信用評估及擔保、再擔保體系建設,明確辦理抵質押登記的部門、收費標準及辦理時限,解決企業融資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宣傳金融信貸政策,開展企業融資培訓,幫助企業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各種融資方式和信貸產品。

4、抓好煤電運的綜合協調。加強電力運行監測、調度,認真組織好電力迎峰度夏(冬)各項工作及重大節日、大型社會活動的電力保障工作。圍繞電力設施保護、變電站、配電室管理等重點工作,認真行使電力管理職能,切實保障電力工業安全運行。加強對煤炭、原油、天燃氣、資金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供求情況的調度,搞好分析預測,確保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深入實施工業調整提升工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1、著力推進工業布局調整。按照區委、區政府制定的“一核二區三片”的城鄉產業布局和新區工業區、老城工業區年工業發展規劃,加快科技、耐火材料、減速機等企業向“兩區”搬遷步伐,通過搬遷改造實現生產規模、研發能力、工藝裝備水平、企業管理的全面提升。加快新區工業區發展,重點是8平方公里核心區建設,完善道路、供排水、電力、燃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汪溪湖配套服務區建設,全力打造工業發展的集聚區、招商引資的示范區,經濟增長的亮點區。

2、著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汽車船舶配套產業為重點,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突出抓好金晶集團太陽能導電膜玻璃、華成集團風力發電增速器、博泵科技核裝備及船用泵、海洲粉末冶金、工陶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盡快形成產業競爭力。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抓住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機遇用先進適用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裝備,加快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深入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力爭用兩年時間,全區50家重點企業及50%以上規模企業主要生產工藝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20家企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著力抓好五大特色基地建設。在集中力量抓好機電、新材料、陶琉三大產業的基礎上,立足我區優勢和特色,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生態化、特色化”的發展要求,著力建設五大特色產業基地。節能環保機電裝備制造業基地。依托省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的品牌優勢,積極引導電機、減速機、泵業、建材機械等主導產品,在節能環保上作文章,不斷加強產品技術創新,建成國內領先、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機電裝備產業示范基地。先進泵業制造基地。充分發揮“中國泵業名城”、“優質泵業基地”的品牌優勢,依托集團等骨干企業,加強產業配套協作、資源整合,建設世界先進泵類生產制造基地。優質汽車配件基地。突出抓好汽車部件、集團汽車底盤部件和汽車板簧生產基地建設,整合產業資源、拉長產業鏈條,全力打造產品種類全、產業聚集度高、國內一流的汽車配件生產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功能玻璃、鈦白粉、粉末冶金、窯爐新材料為主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著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放大優勢,淘汰落后產能,打造世界一流的窯爐材料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基地、功能玻璃基地和粉末冶金基地。陶琉文化產業基地。重點在挖掘文化內涵上做文章,加強產品換代與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工藝水平,打造名副其實的中華陶琉文化城。

4、著力建立完善工業發展五個支撐平臺。堅持抓服務、搞協調、優環境、促發展,全力打造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到年力爭10家企業建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0家企業建立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建立技術服務平臺。圍繞泵業、微電機、減速機、耐火材料、陶琉等優勢主導產業,以政府為主導,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建立行業性服務平臺,實現大型儀器設備、檢測檢驗等共建共享,推進產業鏈整體創新。力爭用2-3年的時間,五個產業基地都分別建立2-3家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融資平臺。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著力完善機制、擴大規模、規范運作,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有計劃、有重點扶持發展一批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創業投資公司,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物流平臺。立足我區產業優勢,規劃建設2-3個具有區位優勢和具備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基地,整合優化運輸資源,完善物流業發展環境,為企業提供專業物流服務,降低運輸倉儲成本。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完善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功能,著力打造“短平快”、“一站式”的服務模式,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網絡,為企業提供政策、人才、環境等方面服務和支持。

5、著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化手段推進的技術創新機制和創新體系。把市場機制融入技術創新的全過程,打破傳統的開發模式,積極探索更加有利于調動研發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起技術創新與企業效益、個人收入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中心,強化車間、班組等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整合社會資源,深化產學研聯合攻關,加強與國際知名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技術合作與交流,提高合作創新能力。引導企業樹立戰略眼光,大力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加快優秀創新團隊建設,借智借腦借力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深入實施技術標準和品牌化戰略,提升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的能力,積極爭創省長質量獎,爭創全國優質泵類產品生產基地和省級優質耐火材料、汽車配件、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新增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2個以上,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5個以上。

6、著力推進節能減排。突出結構、工程和技術節能減排,嚴格執行能評、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監管,開展能效對標活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依法關閉“土小”企業,扎實推進淘汰高耗能變壓器、鍋爐和電機系統改造等三大節能改造工程。突出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完成萬杰熱電廠脫硫、宏源焦化廠除塵等項目建設。抓住泰青威天然氣貫通我區的難得機遇,優化我區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啟動二氧化碳減排工作,力爭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0%。加大土地整理、儲備交易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節約集約用地,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三、集中全力抓投入上項目,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1、著力抓好項目實施。今年全區確定工業建設項目146項,計劃總投資107.9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7.64億元;項目全部竣工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284.03億元,新增利稅39.92億元。其中,確定首批技術改造項目89項,計劃總投資58.9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7.03億元;項目全部竣工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16.76億元,新增利稅21.17億元。建立項目檔案,實施定期調度,各有關部門要進行聯網跟蹤,形成合力,及時發現項目實施中的問題,幫助協調解決,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爭取早投產、早見效。對國家和省市財政支持的項目,督促幫助企業完善安全、節能、環保、核準備案等手續,保證資金專款專用,經得起檢查。

2、著力抓好項目儲備。按照省市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方向和重點,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實施“市場驅動創新戰略”。圍繞市場,聚焦客戶需求,圍繞產業鏈和發展產業集群選項目,圍繞新產品開發、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節能減排、安全生產、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等凝練項目,及時調整充實項目資源庫,保持項目建設的持續拉動。加強對國家、省市產業政策措施的研究、解讀,提前做好項目用地審批、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審核(備案)等前期工作,力爭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市投資計劃。

3、著力抓好工業招商引資。堅持數量與質量、外資與內資、引資與引智“三并重”,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在產業招商、大企業招商、園區招商、資源招商等方面做文章,發揮龍頭項目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重大工業招商項目統籌協調機制,引導招商工作按照產業政策、工業布局規劃開展。

四、突出重點,做大做強優勢企業

1、進一步推進重點企業發展。集中優質資源和生產要素,扶持10家龍頭、20家骨干、20家成長型企業加快發展。力爭到年,培育銷售收入30-50億元或稅收過億元的企業15家,銷售收入10-30億元或稅收過5000萬元的企業15家,銷售收入2-10億元或稅收過1000萬元的企業20家。鼓勵扶持企業上市融資,加快企業規范化改造,力爭到年有3-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形成梯次推進的格局。

2、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和重大產業化項目協作配套,不斷延伸產業鏈,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培育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服務、擔保、公共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加強對優勢中小企業和重點產業鏈中配套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提高中小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3、積極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研究制定加強企業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見建議,引導廣大企業練內功、挖潛力、增效益。組織參加全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和優秀應用成果評選活動,總結推廣部分企業加強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企業實現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和管理文化創新。培育誠信企業,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整合各部門企業信用資源,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4、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采取分行業、分層次的分類培訓方式,注重長期研修、短期培訓、高層論壇、主題研討、拓展訓練、外出考察等多形式的結合,努力提高培訓工作的時效性,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組織開展“企業家座談會”、“銀企聯誼會”,組織企業家參加“才智論壇”、“年度經濟人物評選”等活動,搭建企業家展示形象、聯絡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大力宣傳企業家先進事跡,營造全社會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