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經濟發展規劃

時間:2022-09-26 10:09:00

導語:中藥材經濟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材經濟發展規劃

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的主要有:玉竹、金銀花、杜仲、百合、黃姜、梔子等,中藥材品種中。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玉竹,面積已超過6萬畝,其次為金銀花,種植面積也達3.5萬畝。另外種植面積在0.2-1.5萬畝的還有白術、黨參、天麻、葛根、苡米、黃柏、白芍、射干、淮山等,全市現有較大規模的中藥材加工企業10家,年加工中藥材原料4萬噸以上。

用途廣泛,中藥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藥。隨著國際市場對中醫藥需求的升溫,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中藥材栽培投資期短、效益高,農民看得見、摸得著、易接受,當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最有效途徑。市委市政府把中藥材列為了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因此,中藥材產業將會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亮點。

一、市中藥材生產發展現狀

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產值都有很大的增長,市經濟作物生產中已經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產值約占整個經濟作物總產值的三分之一。預計今后幾年仍會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據統計,2008年全市中藥材種值面積已達26.5萬畝,中藥材生產是近年來我市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比2000年的5萬畝增加21.5萬畝,增長4.3倍。其中:新化縣種植12萬畝,漣源4萬畝,雙峰9萬畝,婁星區0.8萬畝,冷水江0.6萬畝,開發區0.1萬畝。中藥材總產值4.5億元,比2000年增加3.7億元,增長4.6倍。中藥材生產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

二、我市中藥材生產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中藥材產業近年得到較快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種植規模偏小,產業化程度低。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規模還較小,布局比較分散,多數農戶都是利用邊角地、瘦地和一些旱地、坡地、山地發展起來的。雖然涌現出了一批專業大戶,但成規模連片種植的還不是很多,集約化程度低。二是服務滯后,扶持不夠。社會化服務只局限在產中的農資供應和技術指導,產前的信息和產后銷售服務等環節仍然比較滯后,同時專業技術人才缺少,難以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服務,對流通經紀人和商販缺乏統一管理和正確引導,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銷售網絡。同時信貸的支持力度不夠,不少農民因缺少資金而無法擴大種植規模。三是信息不暢,抗風險能力差。由于農戶分散經營,缺乏正確的市場信息引導,加上銷售渠道狹窄,無法抵御市場風險,從而極易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四是標準化種植缺乏,品質意識不強。農民對中藥材GAP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種植、管理、施肥、施藥,采收都比較隨意,種植的不規范,導致有效成份缺失,重金屬和農藥殘留超標等,不符合CAP要求,這將嚴重制約中藥材生產的發展。五是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雖然目前全市有成規模中藥材加工企業10家,但真正具有現代生產線和加工技術的不多,大部分生產設備落后,加工成本高,資源浪費嚴重,從而也影響了中藥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我市發展中藥材生產的有利條件

1、多元氣候良好生態環境為中藥材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我市地處云貴高原向江浙丘平過渡地帶,山地成片,丘崗交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72米,地勢高差懸殊,最高山峰1622米,最低海拔僅64米。山地氣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帶譜分布明顯,從山腳至山頂的氣候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土壤為紅壤、黃壤、山地黃壤、山地灌叢草甸土;植被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暖性林、暖性灌草叢。由于山區資源分布的立體性、垂直地帶性、地貌與土壤的多變性,以及南北、東西等向的差異性,造成山區多層次、多類型、小范圍內千變萬化的生態環境條件,成為各種藥用動植物生長繁育的好場所。全市中藥材種類1146個,245科,811屬。其中植物類71科,612屬,1034種;動物藥74科,99屬,101種;礦物藥11種。中藥材品種繁多,蘊藏量大,有廣闊的開發利用發展前景。

2、有良好的中藥材發展基礎。我市有傳統的中藥材種植習慣,隨著國際市場對中醫藥的需求升溫,近年我市中藥材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市現已建成萬畝以上的基地5個,5000畝以上基地10個,1000畝以上基地40個。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9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即新化奉家、水車的金銀花、大黃、苡米、云木香基地;新化槎溪、雙峰甘棠、三塘、漣源古塘、荷塘玉竹基地;新化文田、大熊山的茯苓、厚樸基地;新化金鳳、天門的天麻基地;新化圳上的杜仲基地;新化吉慶的板藍根、柴胡基地;新化坐石的百合基地;新化曹家、白溪的桔梗基地;冷江三尖、潘橋的梔子基地。

3、中藥材加工業的興起為發展中藥材生產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全市上規模的中藥材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0家,年加工能力達4萬噸以上。隨著一些中藥材加工企業的投產和興建,加工能力還在逐年擴大,80%以上的中藥材原料將在市內就地加工轉化進入國際國內市場。中藥材加工企業大都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和“公司核心區+農戶分散區”模式,在各縣市建立中藥材GAP種植示范基地,徹底解決廣大藥農豐產賣難的問題,調動了廣大藥農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全市中藥材生產的快速發展。

四、2009-2013年全市中藥材發展規劃

2013年全市中藥材面積發展到40萬畝,總產值20億元,面積增加13.5萬畝,產值增加15.5億元。全市建成萬畝以上基地8個,5000畝以上基地15個,1000畝以上基地50個。根據現有基地建設和發展情況,建設好十大中藥材生產基地:㈠新化奉家、水車金銀花、大黃、苡米、云木香基地;㈡新化槎溪、雙峰甘棠、三塘、漣源古塘、荷塘玉竹、白術基地;㈢新化圳上、古臺山杜仲基地;㈣新化文田、大熊山的茯苓、厚樸基地;㈤新化金鳳、天門的天麻基地;㈥新化吉慶、曹家、白溪的板蘭根、桔梗、柴胡基地;㈦雙峰杏子、蛇形山、新化坐石的百合基地;㈧冷水江三尖、潘橋、新化田坪的梔子基地;㈨漣源龍山、白馬的黃柏、黃姜基地;㈩婁星區雙江的黨參基地。

大力發展中藥材加工企業。積極扶持以星劍藥業、福泰藥業、四春堂藥業為龍頭的現有中藥材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引進發展興建一批中藥材加工企業,使成規模中藥材加工企業發展到20家,年加工中藥材原料8萬噸以上。

五、實施中藥材發展規劃的主要措施

1、抓住地域特色,選好特色品種,形成支柱產業。改變過去那種品種多雜散的局面,集中精力選擇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技術基礎、產品質量高、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的中藥材品種作為支柱產業給予重點扶持。

2、建立中藥材生產高新技術示范園和中藥材種苗基地。加大中藥材高新技術研究力度,不斷開發出滿足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中藥新品種。同時積極引進中藥材新品種和加快中藥材種苗繁殖力度,以滿足全市中藥材生產快速發展的需要。

3、下力氣抓好基地建設。基地是產業的基礎,針對當前主導產品基地規模偏小、規模化程度較低的實際,要下功夫擴大基地建設規模,有了一定規模,就能帶動市場開發。在基地建設中要突出本地山青水秀、無污染的自然優勢,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要求,建設高標準、高起點的產品基地,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適應當前中藥材國際化的需要,培育名牌產品。

4、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熟技術推廣力度。積極開發我市農村一些好的傳統種植技術,同時大力推廣新技術。要加快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技術培訓力度,盡快普及中藥材種植技術。

5、培植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目前我市中藥材加工企業除星劍藥業、福泰藥業、回春堂藥業有一定規模外,其余中藥材加工企業普遍偏小,加工制成品深度不夠,多是中間或初級產品。要加快內聯外引,盡快形成幾家產值過億的龍頭企業。

6、加快中藥材產品的流通。利用多種信息,搭建婁底中藥材營銷平臺,通過合資、合作、委托等形式,與國內國際一些大公司共同開拓我市中藥材市場,以促進我市中藥材產業的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