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06 10:37:10

導語: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障扶貧專項工作總結

2020年,縣民政局與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殘聯等相關責任部門按照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堅持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應救盡救、動態管理、資源統籌等原則,強力推進兜底扶貧,確保貧困人口一個不掉隊,提升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領導

(一)專題分析研究扶貧專項工作情況。主要領導和分管領通過調研、到鎮(街道)與主要領導交流等方式,分析和研究我縣兜底保障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應采取的舉措,推進此項工作深入開展。組織召開專項工作分析研究會5次、協調推進會3次,及時研究解決業務領域內脫貧攻堅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

(二)指導督導情況。針對低保“漏保”,殘疾補貼“漏補”,動態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分類研究,3月成立4個工作小組4位領導分片區包干,按月對政策宣傳、政策落實、規范管理等事項進行督促指導,全年開展指導督導198人次。

二、年度目標完成情況

(一)資金完成情況。計劃投入資金3899.24萬元,到位資金4610.65萬元,撥付4610.65萬元,完成率118.66%,其中:中央資金2787.5萬元、省級資金632.03萬元、市縣資金1191.12萬元。

(二)項目完成情況。全年計劃實施項目6個,覆蓋168個村28個社區所有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持有第二代《殘疾證》的殘疾人。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貧困殘疾人扶貧,已完成項目6個,完成率100%。

(三)開展培訓情況。一是4月和10月對社事辦和社會救助窗口工作人員進行社會保障扶貧業務培訓,指導鎮鄉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和村(社區)“四職”干部進行社會保障扶貧業務培訓,培訓達1418人次。二是組織工作人員集中學習4次,培訓164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政策落實到位,保障成效明顯。

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截止2020年11月,全縣有農村低保7031戶10928人,其中低保貧困戶4963戶7782人,占低保總人數71.21%,占建檔立卡貧困戶人數26.46%。1-11月累計保障112220人次,發放資金2850.74萬元,其中低保兜底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保障80955人次,累計發放資金2066.64萬元。

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20年認定符合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共15375人,目前政府已代繳15375人(其中跨地區協辦代繳31人,無戶籍貧困人員代繳38人),共代繳461.25萬元,代繳完成率100%。

3.貧困殘疾人扶貧。全年累計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4214人次,資金314.39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7458人次,資金375.64萬元;三、四級精神和智力殘疾人護理補貼15249人次,資金76.79萬元。為1484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發放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補貼337.02萬。

(二)特色亮點。一是持續提高兜底保障標準。2020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800元/年(持續超過扶貧標準),增幅11.11%;特困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520元/月,增幅4%,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95%;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100元/月。二是密切關注特殊群體,一戶一策精準施救。協調鎮(街道)督促村干部實施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摸底排查;利用貧困戶監測、信息報送、困難幫扶等硬核措施,密切關注邊緣戶、監測戶、重病戶、重殘戶基本生活狀況,建立工作臺帳,將其中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等救助范圍,實現應救盡救。目前,邊緣戶75人、監測戶143人、重病戶146戶、重殘戶2015人享受低保;邊緣戶2人、重病戶2人、重殘戶212人享受特困供養;邊緣戶22人、監測戶7人、重病戶21人、重殘戶143人享受臨時救助。三是部門協作數據跑路,精準認定兜底對象。加強統籌協調,部門配合協作,1-11月交換數據12.13萬條;每月與縣扶貧開發局開展數據比對,及時掌握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基本信息,切實做到人戶、表冊、系統數據相一致,更新問題數據5865條;充分發揮居民家庭收入核對機構的作用,對2734戶兜底對象家庭進行經濟狀況核對,確保兜底對象準確無誤。四是強化受疫情災情影響困難群眾動態監測。采取公布求助電話、簡化救助程序、啟用臨時救助備用金、提高救助額度、積極開展先行救助、啟動“個案會商”機制、放寬戶籍地申請限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等措施,有效保障受疫情災情影響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1-11月,臨時救助累計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828人次,資金42.4萬元;啟動價格臨時補貼,累計向低保和特困人員發放價格臨時12.08萬人次,資金699.09萬元。五是全力實施低保傾斜政策,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健全“單人戶”施保、貧困家庭支出扣減、低保對象漸退、搬遷困難群眾低保待遇接續等政策。全縣“單人戶”施保共4280人,享受低保漸退政策的低保對象達746人。六是綜合施策,保障搬遷群眾基本生活。目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群眾1805人享受農村低保、148人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2168人享受護理補貼、1813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020年臨時救助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特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搬遷群眾342戶760人次,資金35.47萬元。七是扎實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建立了貧困重度殘疾人信息臺賬,動態掌握本地區貧困重度殘疾人的基本信息和基礎數據,做到“一人一檔”,按季度及時進行更新。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4554人,經縣衛生健康局評估,失能老年人454人,其中10名特殊貧困戶。針對10名特殊貧困戶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逐人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全面落實照料護理責任。

(三)創新工作。

1.聚焦三類戶建立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機制。一是聚焦未脫貧戶。我們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和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以及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直接納入低保,對其家庭不再進行經濟狀況核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再按低保政策動態管理。二是聚焦脫貧監測戶。對脫貧監測戶中符合低保條件的,同樣簡化工作程序,開辟綠色通道,及時納入低保待遇。脫貧攻堅期內,脫貧監測低保戶人均收入高于當地低保標準后,給予9個月的“漸退期”,有效防止其返貧。現有脫貧監測戶293人,其中享受低保待遇143人。三是聚焦貧困邊緣戶。脫貧攻堅期內,貧困邊緣戶130人中享受低保待遇75人,享受特困供養2人。當其人均收入高于當地低保標準后,給予6個月的“漸退期”,有效防止其致貧。

2.建立困難群眾部門數據共享機制。與醫保、衛計、教育、殘聯等部門溝通協作,共享困難群眾救助信息,通過定期開展數據比對,把因病、因學、因殘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納入相應的救助范圍,切實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底。

3.健全主動發現機制,防止漏保漏救漏扶。依托村級組織開展經常性走訪活動,了解、收集困難群眾信息,及時發現、報告居民急難事項;依托社會救助熱線,暢通困難群眾申請救助和報告急難情況渠道,急難信息主動發現和救助申請受理;依托縣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對重大急難個案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研究制定綜合救助方案,有效化解群眾各類重大急難問題。

四、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鞏固兜底脫貧成果。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對扶貧部門提供的易致貧返貧監測人員,逐戶逐人摸底排查,對照救助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按程序全部納入兜底救助范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二)進一步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采取互助式服務的模式,以村為單位設立鄰里互助服務點,以殘疾人的生活照護需求為導向,提供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代購用品、送醫送藥等服務。依托現有或新建村級公共服務場所,積極培育和引入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參與,以居家照料、上門服務、日間短托為主,為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居家服務和日間照料。

(三)建立完善分散特困供養人員關愛服務機制。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和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監護責任履行到位的監護人、農村剩余勞動力等方式,為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提供照料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