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系統年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04 11:17:00

導語:國稅系統年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稅系統年度工作總結

**年我局在國家稅務總局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和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江蘇國稅**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著力抓好稅源管理聯動機制的建立完善、征管信息省級集中后的深化應用、規范執法基礎上的優化服務、以構建和諧基層為載體的干部隊伍建設,各項國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稅源聯動管理彰顯成效,國稅收入再創歷史新高

各地按照總局和省局構建稅源管理良性互動機制要求,創建稅源聯動管理制度,構建聯動工作機制,搭建技術支撐平臺,積極推進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聯動管理機制的構建。在各級管理部門之間,以減負增效為目的,以整合聯動為重點,通過部門聯席會議等制度,整合職能分工和資源運用;按照“四統一”要求,整合規范各級管理層對參考、預警、任務類的數據,協同管理措施的制定實施,建立橫向聯動工作機制。在上下層級之間,建立協調統一的對上接收、反饋和對下整合的縱向聯動工作機制。在稅源管理主要環節上,稅收分析加強面、線、點的聯動分析,納稅評估加強行業聯動、稅種聯動和征退稅聯動,稅務稽查加強查管聯動,建立案件查處反饋機制,以案促查、以查促管。初步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多環節協調運作、多稅種綜合控管”的聯動工作格局。省局全年共收入和專題分析報告30篇,分析計算了30.5萬戶企業455個行業增值稅平均稅負和預警區間,匯總了14.7萬戶查賬征收企業443個行業的所得稅行業利潤率,并進行了分析解讀,為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提供了依據。省局在各地廣泛開展行業聯評基礎上,評審了10個行業增值稅評估模型,各市縣建立的行業評估模型和參數體系多達55個,全省開展增值稅和所得稅聯動評估18202戶,征退稅聯動評估704戶,各類評估共44800多戶,補繳稅款21.1億元。開展滯留票、異常海關完稅憑證專項核查,對近50個行業4992戶稅收分析異常企業進行所得稅核查,補繳增值稅4305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7900萬元;加強跨國稅源控管,全面推進反避稅,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6.83億元,補征企業所得稅2.66億元,并成功調整首個過億元案件,完成首例中韓雙邊預約定價談簽。加強稽查案件分析、反饋工作,全省稽查部門共提出加強管理建議3158條。稅源稅基管理措施的不斷深化,促進了國稅收入的穩定增長。去年全省國稅總收入達到2984.9億元,國稅部門直接組織收入2451.3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增收583.1億元,是2002年的3.1倍。

二、CTAIS江蘇優化版全面運行,稅收征管更加科學精細

全面完成CTAIS2.0江蘇優化版196個工作流的開發上線任務,形成覆蓋基層稅收征管全過程的稅收執法和納稅服務流程體系;完成稅收監控決策系統拓展優化工作,8個主要模塊、689個數據應用項目,覆蓋省、市、縣三級國稅機關主要業務管理工作,多方位支持各級管理層開展稅收分析、執法監控、績效考核等工作的需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總局在我省召開的“中國稅收征管流程再造暨金稅三期業務設計國際研討會”上,充分肯定了CTAIS2.O江蘇優化版作為金稅三期業務設計基礎的可行性,表明江蘇國稅信息化建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CTAIS2.O江蘇優化版使稅收征管程序運轉更加統一規范,過程控制功能明顯增強,查詢應用更加實用便捷。各級管理層開展了多角度的數據分析應用,省局共整合各類任務、預警、參考類信息85項,各地整合各類稅源管理信息3035項(次),促進了稅收監控指導、決策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轉變。以省局為主導的省、市、縣三級一體的綜合運維體系基本形成,集中運維管理辦法和快速響應機制初步建立,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數據管理逐步加強,基層采集錄入責任制和質量審核保證制度逐步健全,數據管理質量進一步提高。

三、稅收執法檢查創新方式,稅收法制建設全面加強

利用省級集中信息,通過設定參數指標,運用案頭分析與實地檢查相結合方式,確定執法檢查范圍和重點,組織對全省13個省轄市及蘇州工業園區國稅局**年下半年和**年上半年稅收征管、政策執行等情況進行了重點執法檢查,共提取異常數據151060條,抽查核實1727條,發現588條異常數據存在問題,反映了征管薄弱環節,提高了基層運用數據信息堵塞執法漏洞的主動性,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深入推進稅收執法責任制,在泰州市局開展總局執法管理信息系統2.0版試點,制定了統一規范的系統操作手冊,為在全省推行打下了良好基礎。在全省開展了房地產及建筑安裝業、食品藥品生產加工業、銅材生產加工企業等五個行業專項檢查,共檢查企業5729戶,發現有問題企業2830戶,查補收入8.74億元。根據總局統一安排,組織了對中石化、國電集團、中國銀行、家樂福、中國移動等匯總納稅江蘇成員企業的重點檢查,在發現與解決這些企業稅收問題方面得到了總局的肯定。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加強與河南、安徽等周邊省份的合作,查處跨省涉稅違法行為,開展稅警聯合打擊發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與地稅聯手開展大要案查處,稅收專項整治取得明顯進展。去年全省共查補稅額20.07億元,其中,查處百萬元以上大要案246件,移送司法機關1767件。選擇10件涉案金額巨大、影響惡劣的典型稅案曝光,提高了稅務稽查威懾力,促進了稅收秩序的進一步好轉。

四、“服務e站”品牌建設不斷深化,稅收服務經濟作出新貢獻

各級強化品牌創建意識,加大創建力度,擴大品牌社會影響,使品牌創建深入人心,得到了社會和納稅人的認可和贊譽,全省有5個省轄市局被當地政府評為優秀服務品牌。圍繞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認真落實稅收服務九項制度、完善十項服務措施、兌現12項服務承諾。各地對4792戶重點稅源企業開展了服務性調研;全省基層分局共開展宣傳咨詢解讀5600多場次;奉獻社會延伸服務,積極參加扶貧工作,建設12所希望小學,興辦52個春蕾班,資助貧困學生5000余名;重視和支持注冊稅務師行業發展,我省在首屆“注稅杯”全國注冊稅務師知識大賽中取得團體和個人兩個第一的好成績。扎實推進“兩個減負”,省局在南京市基層分局采取蹲點調研、全程跟蹤方式,逐項逐條梳理分析,經省局各處室會審,形成對各類受理審批環節、調查核查事項、辦稅征管資料的簡并方案;省局對報表資料實行扎口清理、目錄管理,要求基層上報的報表由206份減為128份,其中64份已由省局利用集中信息自行制作;各地也積極簡并本級相關征管資料和辦稅事項,大大減輕了基層和納稅人負擔。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認真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主動會同有關部門,在稅收法律法規框架內,匯集政策運用,研究實施細則,增強政策扶持的可操作性和綜合效應,對蘇州工業園區123家先進技術型服務企業予以認定和支持;認真執行促進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的新規定;認真抓好出口退稅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貫徹落實,全年共辦理出口退稅833.17億元(含免抵調庫246.74億元),比上年增長29.03%;兌現各類稅收優惠41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加強稅收政策調整對經濟影響的分析調研,對政府和社會關注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合并、總部經濟、出口退稅政策調整、“走出去”企業現狀分析等稅收熱點問題,認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省局向省政府提供10份專題分析報告,多次向總局提出政策調整意見和建議,各地上報政策調研反饋報告40多篇。

五、“人才興稅”戰略深入推進,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以強化巡視監督為重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開展了對4個省轄市局領導班子的巡視考察,對12個縣級局領導班子的專題考核巡視,促進了干部監督管理制度的落實;精心組織并圓滿完成中組部和總局“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在我省的試點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在省局機關科級干部和各省轄市局副職后備干部中,公開競爭選拔了30名副處級干部,改善了各級領導班子結構。認真抓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各級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全面完成公務員登記、職級認定及工資套改工作,規范了公務員隊伍管理。召開全省國稅系統教育培訓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構建大教育培訓格局的目標任務。依托省稅校培訓基地、遠程教育網和視頻系統,扎實推進分級分類全員培訓。全系統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99期,培訓干部58033人次,省局在省稅校舉辦各類培訓班33期,培訓人員2689人次。大力推進國稅文化建設,組織了全系統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羽毛球比賽和演講比賽,以“弘揚國稅精神、打造活力國稅、構建和諧基層”主題教育為載體的干部隊伍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六、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文明行業創建再登榜首

各級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建立工作機構,規范行政管理,積極打造“陽光國稅”。省局制定了政務公開實施辦法,以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為重點,編制了19個大類84項政務公開目錄,分別明確公開的要求、時限、范圍和部門職責。依托江蘇國稅網站和內部局域網,建設了全省統一、上下貫通、內容規范、內外分離、雙向互動的網上政務公開平臺。各地采取設立網上政務公開意見箱、開設電話熱線等方式,及時解答納稅人和社會各界的問題,省局網站答復咨詢問題15200多條。以文明行業創建評選年為契機,深化創建內容,創新創建形式,落實創建措施,使創建工作常創常新。省局在文明行業創建評比中連續四度榮膺榜首,13個省轄市局有10個省轄市局名列前茅,再次實現滿堂紅。全系統51個市、縣局參加地方地方組織的行風評議,其中有37個市、縣局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績。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把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分解為4大方面56項具體內容,明確牽頭責任部門、配合部門和責任人員,深化懲防體系建設。全系統有18個市、縣局被省、市紀委評定為“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以治理商業賄賂為契機,集中對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基建招標、固定資產處置、稅務稽查、規范津補貼、稅務脫鉤等容易發生問題的部位和環節,開展廉政監察活動234項次,提出監察建議166項,查處并糾正違紀金額7.8萬元。加強信訪和案件查處工作,全系統共受理信訪198件,立案16件,給予行政處分20人,受到刑事處理5人,有效懲治了腐敗行為。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少數干部全面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的意識還不夠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各地在加強稅源聯動管理方面發展不平衡,有的地區流于形式,在整合和聯動上著力不夠。三是一些地方存在電子信息流程與手工辦稅流程“兩張皮”現象,有的不能規范使用流程管理系統,部分干部對信息系統不熟悉不掌握,大量操作錯誤給系統維護帶來巨大壓力,數據質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維護亟待加強。四是人力資源配置管理研究不夠,干部隊伍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還滿足不了新形勢下稅收工作需要。五是對市場化條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況研究不夠,一些權力運行重要部位和環節的制約措施針對性不強,干部違法違紀行為仍時有發生。

2008年,我們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總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進一步更新治稅理念,推進依法治稅,在深化稅源聯動管理、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優化納稅服務體系、創新干部教育管理上求得新突破,全面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動江蘇國稅事業創新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