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任職新意見
時間:2022-09-23 08:37:00
導語:干部交流任職新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市委始終堅持把加強干部交流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激發加快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杠桿,不斷探索推進干部交流任職的新機制。
著眼于借助外力發展,推進“南北干部”掛職交流
一方面,為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扶持**的政策資源,積極向上爭取人才支持,省委先后分五批從省級機關選派了82名優秀年輕干部到**交流任職,目前仍有11名干部留在**任職。另一方面,緊緊抓住省委區域共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主動爭取蘇州干部到**交流任職,自**年以來,蘇州市委先后向**市輸送了廳級干部3名,處級干部25名,科級干部30名。同時,**市也分別選派了30名處級干部和30名科級干部到蘇州掛職。對南北跨區域交流任職的干部,該市努力保障交流干部工資福利待遇基本不變,并拿出關鍵崗位,委以重任,保障他們有職有權,同時定期組織座談交流,增進情感交融,促進共同提高。
著眼于提升班子功能,推進領導干部有序交流
按照優化班子結構、合理搭配、選好配強領導班子、發揮班子整體效能原則,根據市直機關和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和實際運行情況,結合縣區委和縣區人大、政府、政協換屆,有計劃地推進領導干部集中交流。在2006年縣區委換屆干部調整中,市直機關與縣區之間相互交流任職的共有12名同志。在去年底縣區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干部調整中,市直機關與縣區之間相互交流任職的共有18名同志。目前該市各縣區的黨委書記、縣區長、組織部長、紀委書記以及“公檢法”三長,全部實現了異地交流。在此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和各類班子運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交流。通過換屆集中交流與個別交流相結合,領導班子的年齡、知識、性別、氣質等結構更加合理,班子的整體功能和效能得到進一步增強。
著眼于培養鍛煉干部,推進年輕干部換崗交流
為了鼓勵干部到基層、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該市著力營造“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的用人氛圍,并提出“凡是沒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干部,必須補上基層經歷課”。2003年初,探索了在市域范圍內、不同縣區之間鄉鎮黨委書記交流工作實踐,首批交流的2名優秀年輕干部,因表現突出,后來均被選拔入縣區常委領導班子中。2004年以來,市委實施“年輕干部培養工程”,先后選派了280名年輕干部到鄉鎮掛職,今年初,又選派了18名新提任的縣處級年輕干部到鄉鎮掛職鍛煉,豐富基層工作經歷。目前,市直機關所有處級干部均有縣鄉基層或企事業單位工作經歷。為進一步促進市級機關中層干部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預防和化解“中層梗阻”現象,市委于2005年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市級機關干部交流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換崗交流有關要求,2006年以來,市直機關共交流中層干部285人,有效地激發了市直機關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著眼于激發干部活力,推進“三支隊伍”合理交流
如何暢通“三支隊伍”之間的交流渠道,讓一批專家學者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走上黨政領導崗位,是干部交流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在實際工作中,該市立足現有資源,努力拓寬干部調任、轉任的交流面。一方面,通過創新干部選任方式,推進三支隊伍交流。2002年,市委通過市縣聯動方式,面向省內外公開選拔了34名處級領導干部,98名縣(區)科級干部,在處級任用人員中,外地的14名,占41%,非行政身份人員11名,占32.4%。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三支隊伍”交流力度,近年來,先后有4名同志從企業經營管理崗位交流到黨政機關任職,并從淮陰師范學院、徐師大商調了2名年輕干部到市級機關任職。同時,從市、縣機關選派了4名處級干部交流到企業任職,實現了干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開發。
- 上一篇:組織部大科制改革措施
- 下一篇:建立選人用人新機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