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強村黨組織意見
時間:2022-10-05 07:55:00
導語:雙強村黨組織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增強村級黨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加快農民致富步伐,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根據鎮江市改革創新成果推介會和市委《關于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工作,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幾年來,經過全市不懈努力,我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不斷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他們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農村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來看,我市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尤其是農村黨組織書記的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有相當一部分村黨組織書記的年齡偏大,思想觀念滯后,工作方式、方法落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村黨組織應做的工作任務;有的村黨組織書記雖然能夠應付正常工作,但是,沒有帶頭致富的本領,更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方法,任職多年,村里面貌依舊,農村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不到提高,這與廣大農民日益強烈的致富愿望形成了極大反差,造成了群眾對村干部不滿意、不擁護,影響了村黨組織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從另外一方面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出現了一大批依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率先致富的“能人”,他們中大部分人文化程度較高,懂經營、會管理,而且致富不忘鄉鄰,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和愿望,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但是,由于受傳統用人觀念的影響,這些人沒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出現了“有位無能、有能無位”的局面。因此,通過培養選拔讓那些個人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有覺悟、有威信的“能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這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的現實需要,它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愿望,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讓“雙強”型能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資金、技術、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組織、引導和帶領農民群眾開辟增收渠道,尋找致富項目,能夠有效解決當前農民駕馭市場經濟能力不強、致富無門的問題。這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實現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標準,大力培養選拔個人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雙強”村黨組織書記,進一步深化基層黨建工作改革創新,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再上新臺階,為實現全市“兩個率先、兩步走”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目標要求:通過培養選拔工作,今年底全市55%以上的村要配備“雙強”黨組織書記,2004年底65%以上的村要配備“雙強”黨組織書記,2005年底75%以上的村要配備“雙強”黨組織書記。到2006年底,全市85%以上的村要配備“雙強”黨組織書記。三、廣泛培養,嚴格選拔(一)明確標準。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主要掌握四條標準,即“講黨性、能帶富、甘奉獻、有威信”。“講黨性”就是具有較高政治覺悟,能夠模范執行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帶富”就是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經營管理才能,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甘奉獻”就是致富不忘鄉鄰,心系群眾,廉潔為民,熱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愿望和決心;“有威信”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風、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生活作風,多數群眾擁護,在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時,一定要堅持標準,不能降格以求,更不能唯富是舉。(二)廣泛培養。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培養造就一個“雙強”黨員干部群體,才能為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具體要做到“三個培養”:一是把優秀致富能手培養發展為黨員,把勤勞致富能手作為培養和發展的重點,著重對他們進行黨的基本知識、路線方針政策及宗旨意識教育,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斷壯大農村黨員隊伍,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其整體素質。每個村每年至少要培養3-5名“雙強”黨員。二是把黨員培養成為致富能手。各鎮要充分利用鎮、村黨員培訓網絡,在對黨員進行理論培訓的同時,重點對他們進行市場經濟、農業產業化、實用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培訓,逐步增強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三是把“雙強”黨員培養成為村干部。要從優秀的“雙強”黨員中,選定一部分作為“雙強”后備村干部,并圍繞其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和帶富的本領,交任務、壓擔子,條件成熟的及時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對“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要實行“一幫一”跟蹤幫帶,教育和引導他們增強政策法制觀念和服務意識。掌握必備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使其盡快成為合格的“雙強”村黨組織書記。(三)拓寬渠道。對于本村有“雙強”村組織書記人選的就在本村選任;本村暫無合適人選的,可以打破身份、行業、地域等界限,從鎮村企業骨干、新經濟組織帶頭人、有領辦經濟實體經驗的鎮機關黨員干部,退伍軍人和回鄉大中專畢業生中擇優外選或下派,還可以把本地外出經商辦企業致富的人員請回來,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四)按章辦事。要嚴格按照《黨章》、《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事,依照既定的程序推薦和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各地要根據實際,對成熟的人選,適時通過“兩推一選”等方式將其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的位置上;對于條件不成熟的人選,可先擔任村黨組織委員,黨組織副書記等職務,繼續加強培養,提高素質,待條件成熟時再任用為村黨組織書記。(五)嚴格管理。為充分發揮“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作用,對于新任的“雙強”村黨組織書記,還要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逐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素質。采取理論培訓、典型引路、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致富和帶富的關系、個人與組織關系、干部與群眾的關系等。二是健全制度,規范行為。各鎮黨委要指導各村建立健全黨組織工作制度、黨內生活制度、民主決策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密切聯系群眾制度,用制度來規范干部的言行。三是嚴格監督約束,防止濫用權力。結合村級黨組織“五卡”制管理,每半年由村黨組織書記進行述職一次,黨員和村民代表對兩委班子成員進行民主評議。通過評議對群眾意見較大的予以調整,對問題嚴重的予以查處。四是堅持獎優罰劣,鼓勵干事創業,鎮黨委要與村黨組織簽訂目標責任書,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表揚,沒有完成目標任務予以一定的懲罰,這樣使黨組織即有壓力,又有動力。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一)落實責任。各鎮要把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作為落實“三個代表”要求,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作為深化“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和“三級聯創”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日程,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規劃,抓好落實。爭取在近期內各鎮“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比例達到55%以上。組織部門要搞好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和日常管理。各鎮黨委要逐村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具體工作。要實行聯系人責任制,每個鎮領導干部聯系一個“雙強”黨員干部,每年培養一個黨員干部達到“雙強”標準,村黨組織書記要聯系一名“雙強”黨員,每年培養一名致富能手入黨。(二)注意方法。開展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工作,既要積極大膽,又要慎重穩妥。要根據各鎮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是對于村班子現狀不夠好、需要調整的,要盡可能按照“雙強”標準來選配班子和黨組織書記。經濟發展緩慢的貧困村要作為重點,加大選配“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力度,二是對于基本素質較好、工作能夠正常開展、群眾比較信任、但缺乏致富帶富能力的現任村黨組織書記,要采取辦培訓班、到先進地區學習、結對幫帶等方式加強培養,著重提高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三是對于符合“雙強”標準的村黨組織書記,實行用管結合,加強教育,使其真正成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帶頭人,服務群眾、辦事能力強的明白人,廉潔自律、處事公道的正派人。四是要抓住村“兩委”換屆的有利時機,推進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工作,爭取這項工作有較大推進。五是避免“一刀切”。由于各地經濟發展、致富群體的情況不同,對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時間、數量等不能強求一致,條件具備的地方應抓緊選配,條件不具備的地方要努力創造條件逐步選配,切忌搞“一刀切”,“一陣風”、防止出現不切實際的村級組織“大換班”現象。(三)加強調研。一是調查摸底。各鎮要對目前農村的致富能手進行普遍調查摸底,然后對其中比較優秀的、有培養前途的,選定為“雙強”黨員干部培養對象。對目前現有的“雙強”村黨組織書記、“雙強”村干部、“雙強”黨員也要調查清楚。二是要針對上述各類人員的不同情況,由鎮、村逐人研究制訂培養、發展計劃,使其盡快成才。三是要逐人建立檔案,加強日常管理。(四)激勵爭創。一是加強培訓。對于優秀的“雙強”后備干部,各地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盡快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工作水平。二是搞好扶持。對于“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在工作上要給予支持,幫助解決在致富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其領辦的企業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三是廣泛宣傳。要利用報紙、電視、廣播、板報、專題片等形式,廣泛宣傳培養選拔“雙強”村黨組織書記的重要意義,宣傳各地出現的“雙強”典型,可以選擇一些突出的“雙強”黨員干部代表,組成報告團,到各地進行演講,形成學“雙強”、爭“雙強”的良好氛圍。四是大力表彰。各鎮每年都要評選一批優秀的“雙強”村黨組織書記,并進行表彰,大力弘揚他們的創業奉獻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