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網點辦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0-13 11:32:00
導語:商業網點辦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個農業大市,現轄一市七縣三區,轄區總面積1.5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10萬,其中農村面積占90%,農村人口近550多萬。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促進農村市場消費,更好地服務三農,是我市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按照以連鎖經營企業為龍頭,以物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超市為骨干,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平臺,以遍布鄉村的便利商店為結點,構建農村商業服務網絡及市場體系的基本發展思路,建議如下:
一、加強農村商業網點規劃建設。以規劃為先導,充分發揮“萬村千鄉”與“新網工程”等市場工程骨干作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要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家店”覆蓋率、商品配送率、“一網多用”等功能。供銷社要進一步利用“新網工程”,發揮網點和運儲資源優勢,推進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服務網絡的建設和改造。爭取用3至5年時間,基本形成縣(市)、鄉鎮和村三級布局合理、設施達標、功能完善的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做到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進村莊、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進鄉(鎮)村、農副產品交易進市場、物流配送快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鞏固提高已建2351個“農家店”,50個配送中心的基礎上,村級“農家店”覆蓋率達90%以上,“農家店”商品配送提高到65%以上,不斷促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一網多用”。做到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個較具規模的產地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個縣(市)政府所在地都有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超市及配送中心,每個鄉或鎮都有日用消費品超市和農資連鎖店,每個村都有連鎖或規范經營的日用消費品綜合便利店。
二、實施農產品市場標準化改造。我市現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近40個,占地面積近1000畝,年交易額近50億元。我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但普遍存在“投資多元化,目標短視化,管理物業化,經營分散化,交易方式和經營設施老化”等問題,亟待規范和升級改造。近年來,我市稼仙米業、龍獅橋蔬菜批發市場、永強家禽批發市場、高河大王廟批發市場等,充分利用有關政策資金支持,改造升級已取得較好成效。批發市場要按照擴大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方式,把貿易、加工、服務等結合起來,做到品種多、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好、效益優。逐步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檢測、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極積發展鮮活農產品的冷藏、低溫倉儲、專業運輸為主的冷鏈物流系統。重視建設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專用倉儲、碼頭和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信息與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輻射能力。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流通方式,推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標準化和經營規范化,支持批發市場培育農產品品牌。鼓勵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聯盟。實施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提高大型連鎖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等。
三、培育連鎖經營骨干企業。通過改造、整合現有網點與新建網點相結合,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積極參與農村商品流通;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多元投資的連鎖企業。支持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到鄉、村建設連鎖店;支持連鎖骨干企業以收購、兼并、合資、加盟等多種形式改造、整合農村現有商業網點;支持農村中小商業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聯合發展,提高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
四、構建連鎖配送服務體系。按照"小超市、大連鎖"的思路,采取多元化投資的辦法,堅持改造、整合及新建相結合,推動大中型流通企業,直接到區縣及鄉鎮投資建設;支持基層供銷社通過自愿連鎖、自愿結合的方式,統一納入農村日用消費品和農資連鎖網絡;鼓勵民營、個體經營者以合資、合作等形式,參與建設和改造。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建設市級農村日用消費品物流配送中心;依托連鎖經營骨干企業在區縣建設區域型日用消費品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現有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建設具有物流配送功能的區縣農資超市。采取多種方式,推進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物流配送中心與鄉、村經營服務網點對接,形成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經營管理、統一商品價格、統一服務規范的連鎖經營服務體系。
五、加強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農副產品加工、運銷企業的龍頭作用,鼓勵和扶持加銷一體化、公司+基地+農戶等流通模式,鼓勵和支持農副產品實現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建立農村質量較高、規模較大、運營規范的產地型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與市內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菜市場及生鮮超市建立銜接緊密、產供銷一體、便捷安全的經營銷售網絡,并配套建設農副產品安全監測體系。鼓勵農副產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利用市區菜市場、超市設立無公害農副產品專柜(點、區)。大力培育農副產品知名品牌,提升我市農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重點支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農副產品、綠色食品以及有機農產品擴大銷售。
- 上一篇:農業現代化發展思想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村剩余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分析論文